“考研气氛组”选手:虽然我也想考研,但我更偏爱“养生”

文|晨读六点半(诚言呈语旗下账号,独家授权发布)

由于当年高考发挥得不够理想,而我自己又怂得不敢复读。

所以大一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在学校论坛里发帖,寻求学长学姐的指点。

你别说,还真有人搭理我。

虽然整个论坛的活跃用户顶多不超过50个,但还真有学长给我指了条明路:考研。

在那之前,我是没想过考研的。

因为我一直以为考研的难度,会比高考还大,所以早就弃疗了。

但是学长告诉我,录取率基本都维持在三比一左右,而且本校的研究生很好考。

这消息,顿时让我觉得天蓝草绿,豁然开朗。

整个人瞬间跟打了鸡血似的,从军训时就立志必须考研。

从那以后,我一直穿梭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里。

并且坚信自己将保持这样的状态,一路考进北科大。

但!是!

自从大一开学一个月以后,我感觉12门课里,唯一能听得懂的就好像只有体育。

像什么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感觉就是为了颠覆我的高中知识而存在一般,无论如何都学不明白。

所以不久后,我就从踌躇满志,切换到了“半养生”状态。

而本身以为研究生跟“白给”一样的我,也终于知道了真正“白给”的那个人,是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像我这样的考研选手,其实哪年都有不少。

而这些人在当时都有一个时髦的名字,叫“打酱油的”。

也可能是时代进步了,文字更准确了。

那些“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考研选手,现在又有了个新名字,叫“考研气氛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谓“考研气氛组”,就是表面上是在努力,但实际上啥也没学会。

除了烘托出了考研的紧张氛围,为每年都在创新高的考研人数做贡献之外,就剩下了给考研录取率当“分母”这一个作用。

虽然这结局有点“悲壮”,但“考研实干组”,却应该好好感谢他们做出的杰出贡献。

因为“气氛组“并不只是在考试时重在参与,突然制造紧张气氛。

而是常年陪读,用实际行动在刺激真考研人悬梁刺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可能会纳闷,为什么“考研气氛组”连名都报了,为什么就不能正经考个研。

其实你只要看看他们平时的状态就知道了。

像我这种尽早放弃的,是属于理想与现实脱钩太严重而导致的“认知混乱”。

而那些明明每天都在看书,却依然重在参与的人,则基本都是“假努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说网上有个提问,问的是让考研人提前走出自习室的理由是什么。

结果最高赞的回答,居然是“手机没电了”…

还有过去我的一个学长,从大二开始就扬言非北科大不考。

结果每次我在自习室里,都只能找到他的书,却看不到他的人。

说实话,那张他“专属”的桌子,除了能证明他这个人存在过之外,我都不知道还能在跟考研沾边的事上有什么可想象的空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一类的考研人,其实人数不算太多。

应该说他们才是“考研气氛组”的在编人员。

然而气氛组的“编外人员”,可能比想象中要多。

这些人,虽然认真准备了考试,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有在第一门考完心态就崩了的,有第二门考完就直接弃疗的。

所以每年的考研,只要你从头坚持到尾,都能发现坐在教室里跟你同场竞技的人,是越考人越少。

一个考场到最后少了八九个人,可能都算不上是什么太新鲜的事。

所以今年虽然考生多达377万,但是真正在参与角逐的,可能比数据上要少不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想到这,你是不是感觉如果自己如果当初真用了功的话,还真有机会能顺利上岸?

事实上就是这样。

从“气氛组”到“实干组”,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毕竟坐在你身边一起准备的人,当初也都和你站的是同一起跑线。

而且从往年的录取率来看,一般都在3比1左右,即便是低一点的,也有4比1。

即便是最终没考上理想的目标,可万一被调剂给安排上了也不挺好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本身就没指望能考上研究生,不也一样应该努力读书吗。

当然了,“考研气氛组”在很多时候,也只是被一些真正苦读的同学用来当做自嘲。

但在大学里,确真的有很多人以为考上了大学,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

可高考虽然是人生的捷径,但毕竟不是一劳永逸的法宝。

只有持续学习才是学生的使命,只有终身学习才是人生的保障。

考研年年有,什么时候准备都不算晚。

愿明年的考研考场里,坐着的都是“考研实干组”。

标签: 考研 高考 学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