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的重建》:用沙盘游戏疗法读懂孩子的心,化解亲子冲突

这是楚汐的第294篇原创

2020-12-28

我们都知道,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而每一个为人父母者,也都在很努力地想要和孩子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只是在骨感的现实面前,常常是事与愿违。

姑且不说有部分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奔波在外,对孩子的照顾有所忽略;单是那些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嘘寒问暖的父母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常是鸡飞狗跳,彼此不懂对方的心。

01

记得电视剧《小欢喜》里,“国民妈妈”刘静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曾说过这么一段值得我们深思的话:

家长和孩子之间是存在着时差的,你想让他保暖,他(心里)想的是好看;你想给他补充营养,他想到的是好吃;你想给他讲人生经验,想让他少走一点弯路,可是人家想的只是自由。

不难看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时差”问题,多是因为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有效”两个字。这样才不会“委屈”了部分父母的心声:明明我已经很努力在和孩子沟通,对话,聊天…… 但是他们都不领情,甚至还越说越不听话……

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请父母先自我反省一下与孩子的沟通是否有效,是否只是父母在自说自话,并没有注意孩子的情绪,是否习惯性地使用“你”开头的贴标签式语言,比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怎么这么懒,你怎么还不去做作业,你怎么又考这么差……”等等,甚至于对孩子的每一次回复都给予否定与不赞同?

如果一直保持这种无效的单向沟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封闭自己的心门,不肯再和父母交谈。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父母找到通往孩子内心的路,让他们愿意沟通呢?

电视剧《小欢喜》里提供了一个思路,学校组织了一次畅谈会,让父母和子女单独共处一室,背对背,各自畅所欲言内心的真实感受。

△电视剧《小欢喜》剧照

无疑这是一次很特别的尝试。在剧中,也有不少家长因此和孩子有了进一步的沟通,解开了一些彼此的不理解,亲子关系也因此有所好转。但也有一些家长,比如乔英子一家,显然并未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

记得当时我还简单分析了下原因,认为是父母的态度太过强势。所谓的畅所欲言,话是都说出口了,但是因为彼此还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所以并没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尤其是要“控制型”父母放下身段,去理解孩子想要独立想要自由的内心需求,这难度,可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此刻再想来,其实当时还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样的畅谈会,倘若碰到的是不善言辞的父母,又或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又该如何进行呢?

02

好在不止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疑惑。

当我看完赵玉萍老师的这本新书《亲子关系的重建:用沙盘疗法读懂孩子的心》后,发现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这种相互不理解、彼此关系生硬冰冷、沟通无门的问题,或许沙盘游戏疗法会是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沙盘游戏疗法,又称为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诞生于欧洲,至今有 80 多年的历史。

简单来说,就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来访者从摆放各种微缩模具的架子上,自由挑选模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的容器(沙盘)里,以此来创造出一些场景;然后通过治疗师运用荣格的“心象”理论来分析来访者的作品,让来访者看到自己在意识层面看不到的问题;来访者可以通过沙盘的制作与调整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比如书里的一个来访案例:爸爸妈妈和青春期的女儿倩倩,他们的诉求正是沟通问题。

女儿倩倩表示自己不被父母理解,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不想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此外,倩倩还表示自己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觉得自己不被父母所需要。同样地,爸爸妈妈也表示女儿不理解他们的苦心。

而在一旁的沙盘师也注意到,这一家人在说话的过程中,彼此根本都不看向对方,没有任何的眼神交流,面部表情也很平淡。当被问及为什么彼此都不看向对方时,爸爸很平静地回答:“我们平时就是这样,这是常态。”

无疑,这样的常态并不正常,至少和睦的亲子关系里是不应该存在这般冰冷且生硬的关系的。但无可否认,对于很多不太注重沟通的家庭而言,这种情况真的是常态。

03

接下来,在沙盘师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了沙盘游戏疗法。

第一步是抚沙,这个过程可以清晰地呈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果不其然,抚沙环节结束后,问及抚沙感受时,一家三口的答案出乎意料地一致,都觉得全家人没在一起,感受到的只是沙子的冰凉。

这个结果显然是在沙盘师的预料之中,因为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源自内心的情绪。当我们被爱包围着的时候,即便是数九寒天也会觉得心暖。正如其他案例中,有的父母和孩子通过抚沙,感受到了彼此之间能量流动的温暖;而有的父母在抚沙过程里体悟到沙子的特性——你捧得越紧,可能流得越快,进而察觉到对孩子的约束也不能过紧,要学着放手。

接下来,沙盘师让这一家人带着这种感受去取沙具模型。妈妈拿了艘船,在沙盘中间挖了个湖,把船放在湖的右边;爸爸拿了套茶具,随手放在沙盘的左下角;而女儿倩倩则是拿了只小狗,放在沙盘左上角,距离湖和茶具比较远的位置,详见下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亲子关系的重建》内页插图

当沙盘师让大家分享各自所拿沙具模型的含义时,爸爸说,茶具代表日常状态,没啥可说的;妈妈表示船代表一帆风顺,希望女儿倩倩将来无论事业还是生活都能顺利平稳;而女儿倩倩看着角落里的小狗,眼里满是委屈的泪水,她说,虽然每天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却很孤独,因为父母很少关心她,从来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总是自以为是,要求她必须按照父母的想法和意愿行事。只有小狗陪着她,给她温暖,只有小狗是她唯一的依靠。

听完倩倩的分享,爸妈都觉得很惊讶。显然这是他们第一次察觉到女儿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随即,爸爸主动道歉,表示不知道女儿原来是这种感受,并且主动起身坐到女儿身边。而妈妈也表示自己其实很爱女儿,只是不知道怎么和女儿相处。

再接下来,沙盘师让大家调整沙盘,从沙盘中找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互动模式。

于是,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拿起沙具模型往沙盘里摆放,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中不难发现他们迫切想要改变现状的心情。这一次,妈妈拿了两棵树放到湖右侧的岸边;爸爸拿了房子、树和一个美丽的小公主,放在茶具的旁边;两人还一起拿了三条鱼放在湖里。而倩倩也主动将小狗移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亲子关系的重建》内页插图

整个沙盘画面变得很温馨,爸爸妈妈对沙盘所做的改变显而易见,倩倩挂着泪珠的脸上也开始露出笑容,她仔细欣赏着,抬起头,这次和爸妈对视着说,“我感觉很舒服,仿佛我们在一起,彼此都在聆听对方。”

爸妈也相视一笑,用慈爱的目光看着女儿。这一刻,可以很明显感受到这一家人之间的能量流动。

借助沙盘游戏,他们察觉到了彼此之间的问题,而借助沙盘游戏的调整,他们也看到了彼此之间都愿意为了对方而改变的心。

在这个案例的整个咨询过程中,沙盘师并没有对来访者进行任何的指导或说教,只是用心陪伴着他们,让他们通过沙盘游戏,可以与自我的无意识相连接,激活自我疗愈力,来逾越内心的障碍。

因为他们相信:

一个家庭即便出现了症状和问题,导致了家庭功能失调、互动模式失序等情况,但其本身的家庭资源中必定蕴藏了破解问题的能量,破解问题时,家庭中的人是不需要任何外人包括咨询师给予所谓的指导的,每个家庭都是解决自己家庭问题的专家。

他们来咨询的目的只是希望能找到打开问题大门的那把钥匙,咨询师的作用也只是帮助来访者启动找到钥匙的内在能量。

写在最后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很特别,不仅仅是因为书里都是赵玉萍老师 20 多年来心理咨询的实际案例精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问题”,更是借此看到了自己家庭的问题影子。

针对中国式亲子冲突的特点,赵玉萍老师将亲子问题分为五大类——认知偏差、情绪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成长和人际关系,并借助沙盘游戏疗法的方式,让父母可以在别人的案例中,去反思自己亲子互动中的冲突和难题。

其实,和沙盘游戏疗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绘画治疗,只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习惯绘画,这么一对比,反而沙盘游戏更易于实施,毕竟在过程中你只要选择当下最能表达自己心境的模型就好了~

这也给我们一种启发,亲子关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当面对面或背对背沟通都不起效果的时候,不妨换个思路,可以适当借助一些外在的工具,比如说借助写信的方式来沟通,或者是尝试向外求助一些专业人士。

所谓在养育中修行,就是不断改善亲子关系。只有用心体察,才能找到那把打开孩子的心的钥匙。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