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中国近代著名的大学者陈独秀培养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事,比我们现在很多父母都高明,对今天的我们仍非常有借鉴意义。作为父亲,陈独秀堪称“严苛、冷血”,却培养出了两个杰出的孩子:陈延年和陈乔年。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1915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返回上海,开始筹办《新青年》杂志之事。就在这时,他接到了安庆老家的来信,得知延年、乔年兄弟俩想出来读书的消息。陈独秀感到儿子已经长大,应当让他们出来闯一闯。因此,他对延年、乔年兄弟俩的想法表示赞成,并回信让他们立即到上海来。
于是,兄弟俩辞别母亲和祖母,乘舟东下,于1915年冬天抵达上海。那时延年17岁,而乔年才13岁。兄弟俩初到上海时,一度与父亲住在一起。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从父亲住处搬出,寄宿于《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白天在外工作,谋生自给,晚上则去法国巡捕房附设的法语学校学习法文,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当时,陈独秀虽然已闻名全国,但收入却不多,每月给兄弟俩的钱为数很少,只能维持他们最低的生活水平,剩下的开支全由兄弟俩自己谋取。平时,延年兄弟俩只能“食则侉饼,饮则自来水”。由于生活艰苦,“故颜色憔枯,人多惜之”。
对延年兄弟俩的生活状况,旁人都以为太苦,常表怜悯之意,但他们自己却处之泰然,毫无怨言,有意识地要在艰苦环境中磨炼自己。作为父亲,陈独秀也支持孩子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自创前程,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起来,将来成为有用之材。这让既是姨母又是继母的高君曼十分心疼。她曾数次苦劝陈独秀让孩子们回家食住,还通过陈独秀的老友潘赞化代为恳求陈独秀,但陈独秀总不以为然,说那样姑息养奸,不可!他认为高君曼“妇人之仁,徒贼子弟,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可也”。
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没有辜负陈独秀的良苦用心。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自立自强,后来一起考进了震旦大学。1920年2月初,他们又一起到法国勤工俭学。再后来,兄弟俩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声名赫赫的杰出人物。
再看看此前发生的几个案例,一个年仅12岁的小学生沦为杀死母亲的“冷血杀人犯”,一个22岁的男生沦为吃饭还要奶奶喂的“巨婴”,还有三个“玻璃心”的孩子:一个因为家贫感觉人生无望而自杀,一个因为失恋而喝农药自杀,一个因为老师批评而跳楼自杀。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是后天的教育、培养让孩子产生了天壤之别,或许,人们能从陈独秀和他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事中找到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