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晚是语言障碍吗?父母应该怎么做?

上面这张表,展现的是0-3岁宝宝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宝宝没有“达标”,家长也不要着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发育的节奏,说话晚一点也属于正常。

但是,我们也不能轻信“贵人语迟”这样的客套话,还是需要学会区分什么情况可以继续观察,什么情况必须带宝宝看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如果宝宝出现下面这两种情况,家长就要重视起来,及早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做进一步地评估及干预。

1 不能用身体语言交流(12个月以后)

宝宝无法通过身体动作、眼神等方式去表达需求,或和我们做简单地交流。

2 不能执行简单的指令(18-24个月)

宝宝不能准确理解大人说话的意思。比如,你和孩子说:“宝宝,帮妈妈拿一下水杯”,他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或者不理会你。

如果就医后,医生认为宝宝语言发育出现问题,那么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对宝宝进行干预。

当然,不管宝宝是否语言发育有问题。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帮助和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发育:

1多和宝宝说话

想让宝宝爱说话,家长首先要变成“话痨”。

这里说的“话痨”,不是无意义的重复,而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尽可能多地和宝宝介绍遇到的每一个事物,确保足够的词汇和信息输入量,并且最好用完整的句子和语法描述出相关行为或场景。

2 积极正确地回应

从宝宝可以发出“咿咿呀呀”的简单音节开始,家长就要做好随时回应他们的准备——这种回应,可以是语言加夸张的表情,也可以是模仿宝宝的发音。

一唱一和,宝宝对有人能“理解”和“回应”自己,会感到非常开心,这也会激励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3 明知故问

很多家长已经成为宝宝的“高级翻译”,例如宝宝用小手朝门口一指,就知道宝宝是想出去玩了;宝宝哼哼唧唧,就是想喝奶了。

但是,往往家里有这样的高级翻译,宝宝语言表达都会比较迟缓——因为他不需要说,就能顺利达到目的。

因此,家长有时不妨“故意曲解”宝宝的想法,比如宝宝哼哼唧唧想喝奶,家长可以故意问,“你是想要玩小熊吗?”观察宝宝会想出什么办法向你表示他的需求,随后,再假装恍然大悟的样子,给宝宝喂奶。

4 创造环境

语言是通过反复沟通、交流习得的。

除了家庭环境,家长还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不同的交流和活动机会,让孩子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学习运用语言。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