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家庭最容易出“学霸”,“学霸”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父母逼出来的!

关注“追日教育

每天读点讲方法、讲实用、讲科学的育儿干货

“学霸”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父母逼出来的

“学霸”背后的家长多是温和的,理性的,

极少听说他们对孩子施以严厉惩戒。

只是这种难得的良性循环

反而被很多别的家长

想象成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好孩子,

根本不需要大人管教。

”学霸”孩子的家长一般是既不会放任不管孩子,也不会严格管控孩子,他们恰恰不会想着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学霸”。

每个班级中都有十分突出的学霸,而他们能够如此优秀,往往与背后的家庭有难以分割的关系。

张老师在进行家访时,发现有位学生家境很好,连家教老师都是顶尖的金牌教师,但孩子对于学习却十分厌倦,甚至成了让所有老师讨厌的特殊分子。

因为他不仅不爱学习,还屡次违反学校纪律,十分叛逆,这样的反差感让张老师十分困惑,在和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沟通之后,他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位学生的父母虽然为他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从来没有真正陪伴过他的学习和成长。

父母因为工作忙,所以孩子一直是跟奶奶带大的,即便是难得的亲子交流时间,爸爸也总是电话不离手,所以孩子始终处于一种被忽视、被冷落的状态。

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对于学习越来越无所谓,不仅慢慢堕落,还屡次挑拨父母,距离父母的期待越来越远。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讲这样的父母无疑是失败,但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这样的家庭也注定培养不出学霸。

而许多特级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中,发现容易培养出学霸的家庭,大多不是钱堆出来的,而是这几种。

1、高学历家庭:重视综合素质

从国内多项调查看,父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孩子的成绩往往更好。

这类家长的言谈举止、教育方式和观念,有助于子女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父母学历高可能意味着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子女教育环境较好。

这些家长常关注孩子的认知发育和综合素质,注意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意味着孩子接触新事物、参加创新活动的几率更高。

但这并不是说,学霸只有高学历父母才能培养,学历、收入等客观条件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好成绩,自身的努力仍是决定性因素。

改善建议:1.不要只把分数当回事

在提倡综合素质的时代,父母不要只用考试分数判断孩子的表现,而是要多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帮其分析是否有偏科、知识不熟练等情况,做到多观察、少打扰、多支持、少干预。

改善建议:2.鼓励孩子参与体验式活动

体验式活动更适合孩子,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有助发掘兴趣爱好。但家长不要将课余时间排满绘画、舞蹈、钢琴等课程,而是要鼓励孩子体验不同类型学习的魅力,自主选择。

2、合作型家庭:常跟老师交流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老师对父母参与度的评价可准确预测子女的学业和社会成就,这意味着父母加强与老师的交流,有助于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

经常跟老师交流,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倾注了更多关注,孩子会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好的学习成绩。

现实中,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成绩好坏就是学校的责任,于是他们参加家长会时不主动与老师交流,甚至不重视家长会,这无助于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改善建议:1.父母不能缺位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才能更全面了解子女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孩子如果不配合,可以用“自然惩罚法”。

比如孩子写作业太磨蹭,家长可尝试不督促,等孩子承受了没交作业的后果,就能明白按时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改善建议:2.不要忽视孩子的表现

学习成绩只能代表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所有表现,交友、社团活动等都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

家长们平时还应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品德言行。

3、知识型家庭:家中藏书多

数据显示,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朋友聚会、打牌娱乐”等家庭。

可见,“阅读型”家庭子女成绩更优秀。

孙宏艳说:“我们做过关于数字阅读的调查,设置了家中藏书的条件,比如100本以下、100~200本、300~500本,发现家中藏书越多,孩子的数字阅读能力越强。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学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多读书能增长见识,增加知识量;

另一方面,阅读是主动学习,有助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改善建议:1.营造阅读氛围

在家里,父母可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阅读空间。

比如充满书香味的客厅或书房,还可将孩子喜爱的书籍放置在家中各处,让孩子在不经意间阅读,增添探索的乐趣。

改善建议:2.家长放下手机

即使家中有书香,如果家长沉醉于“拇指文化”,孩子多半也会爱上手机。

家长带头阅读,孩子更容易在耳濡目染中爱上阅读,养成自学习惯。

4  民主型家庭:家长善于倾听

亲子关系中,有效沟通十分重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做过《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对全国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

数据显示,“会听取孩子意见”、父母民主的家庭,子女成绩更优秀。

在民主、友好的家庭中,父母善于听取孩子的意见、沟通更顺畅,对孩子的学习行为采取引导和鼓励态度,有助于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信任感内化为学习动力,孩子会更善于自我管理,有助学业水平的提高。

太过专制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控制严格,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成绩越来越差。

改善建议:1.重视孩子的苦恼

成长过程中,子女时常有各种烦恼,比如学习、交友、师生关系等。

当他们主动求助时,家长不要认为事情太过“小儿科”,而要积极帮忙解决,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2.组织家庭共同活动

有研究显示,小学生学业水平与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成绩优秀的比例越高。

周末,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游戏、聊天谈心等,这不仅能增进亲子交流,还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提高。

5、自主型家庭:培养自理能力

“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会不会做家务不重要”,眼下,不少家长有类似“反生活教育”的观点。

但研究显示,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出27倍。

孙宏艳表示,做家务涉及孩子的自主独立性,当家长要求孩子整理书包、房间时,意味着他们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劳动中,孩子会主动思考事情的解决步骤、怎么做效果好,有助于形成规划意识,建立责任心。

在学校里,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主性会移情到学习上,有利于成绩提高。

有些家长怕做家务耽误学习,孩子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会慢慢磨灭孩子的自主意识,难以建立起责任感。

改善建议:1.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

从3岁起,家长就可尝试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

比如:3~4岁,学着收拾玩具、叠衣服等;

4~6岁,自己穿衣服、帮忙收拾碗筷等;

6~8岁,学习垃圾分类、打扫房间、摆放桌椅等;

7~9岁,学习刷碗、帮父母做简单的早餐等;

8~10岁,参与家庭大扫除、和父母一起做出行计划等。

改善建议:2.不要轻视孩子的努力

父母为孩子安排家务时,可先列张清单,让孩子选择。

做得好,给予肯定,做得不好,及时鼓励,不要轻易否定孩子,也不要一直在旁边指挥,以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努力和付出,父母们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用心良苦的家庭。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不仅映射一个家庭的好坏,更会反射出父母的行为习惯。

所以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不能不妨从自身做起,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道路上一帆风顺。

以上资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美的教育在路上......

标签: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