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理想的教育?如何培养完善的学生人格和健康的身心体魄?第十四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昨天下午举行,论坛以“尊重生命,回归教育本源”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积极建言献策,冯志刚、李志聪、卢慧文、万玮等名校校长与张文宏、陈辰、樊登等嘉宾各抒己见,分享各自对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本质不是分数
“一谈教育,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因为每一个人的意见都不一样。”坦言自己并不经常谈论教育的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抗疫精神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本质的理解。
在他看来,教育要让人尊重生命、获得尊严,教育的本质不是分数,精英教育也不是教育的全部,好的社会、好的教育应该让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都觉得“很舒服”“很有做人的尊严”,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
“中国教育最缺乏的,是合作协同。”张文宏认为,当下中国教育体系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绩是最好的,为达到这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今天如果不去教育大家的合作性,不去教育大家的协同,即使培养出一个非常高分数的人,将来在社会上仍然要失败。”
张文宏指出,教育的本质是要让每个学生看到的不只是成绩,而是与人协作,通过共赢共同成长,是对人的综合素养的教育与培养,包括爱国、友爱、团结、协同、合作、尊重生命等,这些理念要成为未来教育的底色。
上海中学近年来获得了不少国际学科竞赛的奖牌,然而在校长冯志刚眼中,竞赛成绩却不是名校的唯一指标,“在上海中学,最重要的指标是:任何两个人都是平等的。”
“追求卓越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名校做的最多工作就是呵护。”冯志刚表示,要给每个孩子适合的发展空间,并不应只呵护有天赋的孩子,只有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才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好。
建立科学评价制度
在樊登读书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樊登看来,如今一些家长将孩子当成了可拆解、可还原的“汽车”,“语文不行就报语文班,数学不行就报数学班,跳绳不行就天天下楼陪孩子跳绳……但生命不是汽车,不能把指标细化、再细化。”
他认为,教育的核心是点燃孩子自身的生命力,而不是用模型把孩子打造成家长想要的样子。教育首先要有爱,如今一些家长对孩子常常“恐吓”和“交换”,破坏了孩子获得“无条件的爱”的感觉。同时他指出,家长要让孩子感到价值感,感到“我觉得我行”“我觉得我能解决问题”“我觉得我可以克服这些困难”,而不是打击孩子,贬损孩子说他“做不到”。此外,家长还需要让孩子养成终身成长的心态,“遇到一个困难,我不把它视作一个别人对我的评价,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成长的机会。”
“单纯的成绩和排名不是科学的评价,我们不是要在学生的书包里放一个鞭子。”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李志聪表示,应该通过科学评价引领科学育人,引导孩子追求“卓然独立、越而胜己”,“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要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不过他也表示,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依然任重道远。在他看来,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素养手册中记录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感悟,也包括考察学生在原有成绩上的增减幅度,还包括特殊奖励评价,鼓励那些对自己热爱的事物执着努力的学生。
“理想的教育是让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集团主任戴立益指出,如今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五育失衡”的问题:“弱于体、抑于美、缺于劳,不充分、不平衡、不融合、不贯通。”
“我们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生命的个体。”戴立益认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门类、多规格、多层次的,而青少年无论是脑力、体力、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必然呈现个体的特征,全面发展包含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和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如果没有个性肯定难以创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是看学校开得出多少选修课,而是看学生有多少选修时空;不是看配置了多少专用教室,而是看专用教室每周利用率;不是看校队得了多少奖,而是看音体美老师在校话语权和待遇差距……”在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惠文看来,从这样的指标来衡量,才能看出一所学校是否真正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命从何处来,生命从美的地方来,生命往何处去,生命往美的地方去。如果我们在学校教育当中,在家庭教育当中,有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美的体验,我相信他们的人生将会更加美好。”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总校长万玮表示,当下的教育是“有目的的不合目的性”,“比如说今天学习就是要考试,不考就不学,我们上兴趣班,学舞蹈、奥数,是为了考级和比赛。这偏离了我们的教育目标。如何走出这个困境?我觉得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学生来说,美育有可能是一个突破点。”
“在新时代,美育是面向人人的,美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面向创造力的美育是未来教育的核心。”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分享了新时代美育的四个层级架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和创新教育。
“一提到主旋律、提到英雄,很多观众的内心就会油然而生距离感。”东方卫视主持人、栏目制作人陈辰在论坛分享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她表示,媒体在做主旋律宣传教育时,要尽量避免陈旧的话术,说“人话”,寻找和挖掘人性的光芒,教育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