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橙子,今天又来找大家聊天啦,储殷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学者,他对于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可以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帮助大家做到去伪存真,不过他前段时间的演讲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储殷在某教育盛典上对那些说“生命教育”和其他烂七八糟流派教育的嘉宾都怼了一遍,很多人会跟你说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成长,可并没有人告诉你,教育的目的是想进行社会分层?
其实教育对于人生的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些年提出的新理念大部分也只是拿出了教育的一个分支,然后包装出一个名词,并强调它到底有多重要,可是他并没有说这种教育在中、高考里能起到多大作用。
要是大家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在应试教育被花式抨击了二十多年之后,清华北大并没有摇号入学,人民大学、独胆大学并没有跟中专学生做过多的交流,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的途径还是得通过考试。
可能就像储殷教授说的那样,要是觉得什么教育重要,那直接将其纳入考试就行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想把音乐、体育、美术纳入中高考的原因之一。
不过有些人也提出了疑问,用增加考试科目的方法去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到底行不行,应试教育真的可取吗,现在似乎所有目标都在指向一个问题:减负。可似乎所有目的都在更正一个观点:能力大于学历。
学校减负导致的结果就是课外辅导班大赚了一笔,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会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或者请私人家教,这不仅增加了教育成本,也让学生的压力变得更大了。
而有些家庭贫困的孩子根本就上不起辅导班,更请不起私人家教,只能选择在家里自学,或者课下问老师或者同学,这样一来不就相当于让这些贫困学生的教育资源被变相剥夺了吗。
不过城里家庭富裕的孩子过得也并不轻松,他们基本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自从教育鸡汤盛行之后,似乎大家都在说读书不是唯一出路,可是读书却是相对来说最轻松、最好走的路,能通过自己努力创业白手起家的无学历者终归是少数。
有些人可能会反驳说现在部分硕士和博士都找不到好工作,可是他们找不到好工作跟小学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好工作完全是两回事,毕竟两者应聘的职位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清华大学的刘瑜教授说过自己的孩子正在成为普通人,但是我们要正确的解读一段话,要知道刘瑜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的丈夫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哲学家,他们的孩子就算是在普通也是从清华附小、清华附中这种普通人进不去的学校毕业的。
而且刘瑜的孩子凭借着父母留下的资源也不会过得太差,因此最好不要拿普通这种词来安慰自己,自己的普通和别人的普通并不是一样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学历,而学历又跟收入有较大的关系,而这一些都需要你通过应试教育。
你可以说应试教育的弊端太多,但是相比于人脉、相比于出身,甚至相比于资本来说,你还能找到比应试教育更公平的选材方法吗?读书是真的可以改变命运,那些宣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真的不可取,虽然能力很重要,但是你要没有学历,那连证明你能力的机会都很难找到。
如果减负和教改不能真正地去正视学生的负担,和家长的压力,我想储殷教授说的“回到应试教育”,或许才是让教育更公平的方向,各位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