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批改作业成历史?教育部发布明确规定:再见了,家长群!(紧急扩散)

本月,教育部出手,针对“家长想退群”做出回应:“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庭作业!”。

新闻一出立马窜上微博热搜榜。

随着“家长是否应该批改作业”话题持续的持续发酵,这已不单单是一种社会现象,早已演变成了社会问题。

在这之前,辅导作业已成为大多数小学生家长的常态,早在今年国庆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突然情绪崩溃。

因为他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突然失控。他边哭边解释,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对于这位爸爸的情绪失控,家长们也纷纷表示:特别理解。

“本来上班的压力就很大,手机上还得看看老师又发了什么通知。晚一点回复,就会被老师点名,每天下了班还要看着孩子做作业。有时候顾不过来,就被说成不关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随着教育部发出明确规定后,目前全国已有至少十个省份相继出台政策,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福建多地出台相关规定,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行为▼

泉州通知:控制学生作业总量,禁家长批改作业,中午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漳州市教育局:禁止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

除了福建,其他省份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建议▼

山西太原:严禁学校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实行“每周一日无作业”制度

辽宁:要求教师亲自批改作业并对微信群布置家庭作业、家长批改家庭作业等热点问题都提出了措施:

山东潍坊:不得要求家长批阅、打印作业

后续相信很多省份也会随之出台相关规定,而许多家长“拍掌叫好”,纷纷支持退群!

可是家长们,你以为老师就不想退群吗?

这是一条在老师中传播很广的视频:

家长群,不仅是家长的负担,也是很多老师的负担!

童妈很多时候一直困惑,为什么一个家长退群的小事,会升级为国家级媒体轮番报道的大事?

为什么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如此紧张?

这种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利吗?

当然是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我们想要孩子好,那么请老师和家长跟童妈一起认真读完下面的内容。

1

理解老师管教孩子的方式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青睐,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个让人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你的孩子在家是你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小皇帝小公主多了,各种问题也就迎面而来。

为了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为了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言行,还有方便各种学校通知,共同讨论教育问题等,老师们一腔热血建立了家长微信群。

那么,通常,一个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会发布什么内容呢?无非是家庭作业,各种工作要求,课堂纪律学习情况反馈……

比起有了问题挨个电话联系家长,微信群方便、省时、直观、易操作。

负责任的老师总是想着第一时间把孩子的表现和学校的要求告知家长,以便家校携手,共育栋梁。

这才是老师们建立微信群的初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及孩子家长,无论多忙,我总会第一时间关注浏览孩子的班级家长微信群,看看有什么任务、作业。

这样,我晚上、周末、假期陪读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从而避免孩子偷工减料或者忘记、写错作业。

看到老师发的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反馈,我就会第一时间知道他在学校什么情况,便于采取下步措施。

我认真协助他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因为我的认真对待,他无形中也养成了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良好习惯。

由于我及时的检查督促指导,他的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学习态度、方法、习惯良性循环,成就感自信心满满。

做老师的都明白,学习的路上别指望孩子会自觉。在学校,有老师监督,在家里,家长如果缺位,很可能会让一天的学校教育功亏一篑。

而微信群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融汇,是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窗口。

所以,请别以忙、累为借口抵制老师的管教方式,老师不是神,有些事情老师无法替代!

2

坚持陪孩子写作业时的“三注意”

小学低年级,孩子还没形成自律的年龄,家长陪写作业其实是有必要的。总结起来,这3个方面需注意:

▌不像监工一样监督孩子写作业

有些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就像个监工一样在旁边盯着孩子,看着他一笔一划、一题一题地做,发现哪里错了当即指出来,接着就忍不住批评孩子。

这种方式,带给孩子的只有紧张感、压迫感,孩子害怕自己出错,不敢下笔;动不动指点一下,也会分散孩子注意力,扰乱孩子的思路。不但起不到好作用,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对写作业产生厌烦、抵抗心理。

写作业,孩子是主角,家长只是一个从旁辅助的配角,培养孩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才是关键。

因此家长不要在这个过程中干涉过多,等全部结束后再做检查或指导,保证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投入。

家长在一旁可以做什么呢?看书、练字、做手工、安静做自己的工作······你专注、认真的样子,也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定好规矩,做好时间规划

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明确立好规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会省去父母很多的唠叨、催促、提醒,孩子也更自觉。比如:

写作业前自己整理一下一共有哪些作业,先做哪些后做哪些写在本子上,按顺序完成;

写作业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玩手机、玩玩具;

要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洁净,尽量控制少用或不用橡皮;

写完作业要认真检查,并做好更正,然后可以预习明天的学习内容。

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业效率,减少磨蹭拖拉,引导孩子做好时间规划也很重要。

可以让孩子在书桌前放一个闹钟,自己预先估算一下每门作业的完成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家长把握好这些大方向,引导孩子按照定好的规矩完成,适当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信心,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孩子会逐渐养成好习惯,专注力、坚持性也会得到大幅提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的态度和说话语气很重要

家长始终需要明确,写作业、学习的主动权在孩子,家长切不可越俎代庖、包办过多,把本属于孩子的责任揽在了自己头上。

比如作业没完成比孩子还着急,一遍遍催,要不就是着急上火、骂孩子;看到孩子的错误就生气、焦虑,满面愁容;对孩子控制过多,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作业······

家长的这些行为,其实都带着一种负面的能量,不相信孩子,慢慢地,孩子对写作业、学习越来越厌烦、被动,也会越来越依赖父母,不愿自己动脑思考。

因此,家长的态度很关键,把写作业、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自己;检查孩子的作业,也不是为了简单的纠正对错,而是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在弱项上下功夫。

家长认识到这些,心态放平了,情绪自然也就稳定了,不会动不动就发脾气。

在和孩子沟通时,家长也尽量不要带着情绪,客观描述孩子的问题,比如卷面不太整洁,写字需认真,不给孩子贴“笨”“猪脑子”等负面标签;孩子做得好、有进步的地方,也要给予鼓励,给孩子信心。

当孩子在写作业、学习上感觉良好了,他才可能热情、主动地投入其中,从而越做越好,不断进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家校同心

悉心浇灌,静候花开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优秀的老师再完美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替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孩子的知识获取主要来自于老师,而品行、习惯养成、幸福感获得却来自于父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哈佛爸爸王建军说过:“老师干老师的活,就是传授知识,就是引导孩子教育,家长就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品格的培养,不要把这两个错位了,你不错位,什么活儿都能干好。”

善良积极乐观上进自律有格局的父母,孩子的品行、习惯也差不到哪里去,反之,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问题的父母。

所以,有经验负责任的老师在教育问题学生时,会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因为他知道,仅靠学校教育是无力改变一个孩子的顽疾旧习的。

只有家校携手,同心同向,孩子的未来才有一点希望。

然而,很多时候,家长是不理解的,或看不到自身的问题,或对孩子撒手不管,或与老师背道而驰,明明是一件合作共赢美好愉快的事情,愣是演变成了敌对冷战,最终受伤的还是孩子!

这几年,因管教学生而导致的家校矛盾不断升级,震惊寒心之余不仅想问:都是老师的错吗?家长是想自己的孩子成为哪样?任性妄为?唯我独尊?不学无术?说不得罚不得?

爱孩子的父母多,但会爱的少,不希望学生好的老师少,但出了问题束手无策渴望家长帮助的老师多。

唉,管教孩子的只有三个地方,家庭,学校和监狱。当家庭不想管,学校不敢管时,便只剩一个地方了。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他的修行,在学校,他的果,在未来。

优秀的父母,即使再忙再累,即使没有家长微信群,他也会坚持第一时间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做检查、指导,积极帮助孩子配合老师完成学校任务。

他以参与孩子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快乐,因为他知道,孩子需要家长陪伴的关键时期也就那么十几年!

所以,家长微信群存不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孩子在你的心中什么份量,你会怎么对待你的孩子。

写在最后:

所以,各位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要想让孩子实现心中梦想,就请和老师手拉手、心连心。

请相信:孩子的成功不仅是你的骄傲,也是一名老师的职业目标与无上荣光!

孩子是你的,不是学校的,别让与孩子关系最近的你,成为Ta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与无底洞!

请别把帮助孩子当成一种负担,我们的每一份努力,孩子都能感知;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能换来孩子不一样的未来。

我们相互体谅,老师与各位家长共勉!

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作业 教育部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