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或成刚需
近两年,研究生似乎不再是稀缺人才,遍地都是985、211毕业的硕士,很多企业的招聘标准也有一定的提高。
随着社会对研究生的认可程度不断升高,很多人会选择考研来给自己“镀金”。短短五年间,考研人数就从2016年的177万人,激增到2020年的341万人,增长近50%。
但值得注意的是,考研已经不再是应届生的专属。
在一份关于考研群体的调研中显示,非应届生考研的比例竟然高达48.23%,也就是说,有近一半人是在毕业后才决定去考研。而第二次及以上考研的比例是35.08%,有三分之一的人会考两次、三次甚至更多。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多,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专科和本科学历正在逐渐贬值,这也许就是“逼迫”工作多年的人再回去考研的原因之一。
年轻的“后浪”们成了企业保持自己血液新鲜的秘诀,而对于中年人,华为说:“放弃平庸的员工”;阿里说:“向社会输出1000名人才”;京东说:“淘汰掉因身体原因不能拼搏的员工”……
35岁就像一个魔咒,笼罩着焦虑的中年人。
年龄越大,顾虑越多
最近,知乎上有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各执一词。但,一位35岁被“逼退”的程序员的真实经历,获得了近1万的点赞,还是让很多人后怕。
所以很多人在步入30岁后,开始谋求转型,通过MBA作为转向管理层的跳板,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但大多数人仍然保持观望,一方面是怕没有用,另一方面总是心存顾虑。
关于MBA有没有用,从历年持续增长的报考人数中不难发现,MBA的利好正在逐渐被发现和认可。而顾虑总结起来也就是三个方面:怕自己考不上、怕自己没时间、怕自己没有钱。
1、毕业多年的在职人士,书本知识早已生疏,更别提考试。
2、是否有勇气放弃现在工作,重新回到学校读全日制;是否有毅力在每个周末去学校上课,奔波于家、单位、学校三点之间读非全日制,并且坚持2~3年。
3、一般全日制硕士的学费在8000元/年,而非全日制硕士的价格少则七八万,多则二三十万,想要边工作边读研,单单是学费,就超出了很多人能承受的范围。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想要提升学历,似乎只有考研这一条路,想要边工作边学习也只能是选择读非全日制。实际上,近几年,国际硕士正在悄然兴起。
国际硕士,简单说就是读国外大学的硕士学位。这是一个在十年前,从北美和欧洲开始来到中国的新型硕士学历学习模式,也因为其特色的教学方法而备受职场人士青睐。
在职读研,其实不难
之所以说国际硕士为在职人士量身打造,是因为国际硕士有几个特质是其他的学习方式所缺乏的。
01申请制入学,无需考试
由于国内外的教育体制不同,国外的大学都是采用申请制入学,不需要参加国内统一的研究生考试。
只需提交申请表、在校时期的成绩单和工作证明等材料,材料审核通过即可入学,节省了大量的备考时间。
02时间灵活,全程在线
虽然是读国外的大学,但国际硕士可以选择全程在线的方式上课,这样不需要出国同样可以学到国外的原版课程。
这种方式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还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听课,大大降低学习成本。
03含金量高,全球通用
在国内,教育部设立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目的是核查外国院校设立的合法性,以及其所颁发学位学历证书在所属国获得承认的有效性,登录该网站查询所选院校真实性即可。
在国外,可以查询学校的本土认证情况,例如美国六大地区联盟认证。还可以通过查询国外院校的QS排名、THE排名、U.S.News排名,以及AACSB、EQUIS、AMEA等商学院认证,来了解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另外,国际硕士毕业后,拿到的学位证书是由国外大学直接颁发的,没有其他标注,可以做WES国际学历认证,WES是国外的学历认证方,并且可在全球范围内通用。
35岁不是职业生涯的结束,而是人生长路上的黄金年龄。
读研确实是众多自我提升方式中,最简单也最有效的一种。无论是知识和见识,还是能力和学历,都能得到全面提升,真正用最低的时间成本,换取最丰厚的回报。
只要还能有渴望奋进的心,就永远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