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因为中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上各种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增加,国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全国的文盲已经很少,绝大多数人最低也都能保证初中毕业。
在那之后就是上高中、上大学。可能在以前,上大学是很难的,但是因为这些年国内大学门槛的降低,大学生基本上已经十分常见了。只要是上了大学的人,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会有自己的专业领域。而在大学之后就是读研、读博,学历水平就更高了。
当然,社会上依旧有很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这一类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在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在很多人看来,那些教育水平高的人做的工作就应该比那些教育水平低的人更好,职位应该更高,工资也应该更多。
但事实上,在当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就比如本科甚至是研究生的大学生所做的工作不符合他们的学历,包括在仓库搬货、跑销售等等,专业知识用不上,似乎他们的工作不用学历也可以干,大学生面临的是“低配”。
而有很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人做的却是技术型工作,有的当上了主管,有的当上了经理。但是他们都缺乏必需的教育素质,对于市场、公司管理都没有什么技巧,他们就是“高配”。
这样的现象叫做教育错配率,那么你知道中国的教育错配率有多高吗?根据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0-2021)》显示,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率为39.70%,过度教育的发生率为24.40%,教育不足发生率为35.90%,错配程度是十分突出的。
你知道其他国家的教育错配率有多高吗?在美国这类发达国家,其教育错配率都平均保持在10%以下。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教育错配率会这么高呢?
一方面,这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标准有关。现在很多企业相比大学生而言都更加热衷于招聘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因为有工作经验的人进入岗位之后入手很快,而且不少人还会带着“工作资源”。
只不过,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无非就是因为在大学生读书的时候早早出来工作了,所以他们的教育水平往往会比较低。即便如此,企业依旧更愿意选择,这也就导致了文化低的人“高配”。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低配”很多时候和他们的工作能力有关。不得不说的是,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学历比较高,但其中有很多人都只限于书本知识,一旦走上了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都不太行。这种时候即便是企业给他们好的岗位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也就只能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