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要立好规矩,有这4种行为,挨打也得改过来

小孩子任性犯点错,或者调皮捣蛋,很多家长都不以为然,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不能太去计较孩子,等长大了就好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记得去年和朋友聚餐,她带着5岁的儿子小涛一起来的。当桌上上菜时,小涛总是把菜先转到自己跟前。朋友见儿子这样,应该是习以为常了:”在家习惯了,被奶奶惯得不成样,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给他,不好意思了各位。“当时我们也没说什么,觉得孩子还小,小孩优先嘛。

前几天聚餐,朋友依旧带着儿子来的。桌上上菜时,小涛依旧是把爱吃的菜转到自己跟前。朋友也依旧是去年的说辞,但是这时另一个朋友说到:“涛涛妈,小孩子可该立规矩了。咱们几个是没关系,但是长大后孩子在公众场合也这样,人家会说家长没把孩子教好。”

“是是是,孩子大大就好了。”小涛妈妈袒护笑道说。应该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出现的问题。

后来听说,小涛看到不合口味的饭菜,是不会吃的。妈妈心疼孩子不吃饭,每次都是问孩子吃什么,然后就做什么。另外,小涛只要看到喜欢的玩具,就得要妈妈买,不买就哭闹。

其实,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家长给养成的。孩子在6岁的时候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意识,真是就是家长的责任了。有一些行为,家长及早给孩子纠正过来,否则会害了孩子。尤其是以下几种:

1、看到喜欢的玩具,撒泼打滚也要得到

孩子对自己喜欢的玩具总是爱不释手,即使不是自己的,看到喜欢的就想得到。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事情。带孩子去朋友家玩,朋友很热情地拿出自己家的玩具给孩子玩,孩子玩得也很开心。但是临走的时候,恋恋不舍,拽着妈妈的衣角,想要这样的玩具,想带回家。玩具是对方孩子的,妈妈不能替孩子私自做主,弄得很尴尬。

什么是自己的玩具,什么不是自己的,一定要让孩子有这个意识。孩子只能对自己的东西有支配权,对别人的东西,对方让自己玩可以,但不能占为己有,私自拿走。

2、不问自取,偷东西

记得自己小时候,在学校制作的手工小太阳,获了一个优秀奖,很是喜欢,每天放学都会看看。但是突然一天,看见被摆放在桌子上,拿起来全部散开了,少了很多穿插的部分(小太阳是用纸折叠起来的小角,一个一个穿插起来的,大概得折叠50-60个),围不成圆环了,当时很气愤,就问家里人谁动了,奶奶说叔叔家的弟弟来过,摆弄玩了。

很气愤,我就找到他,问他是不是拿了,他不承认。婶婶护着孩子说没拿。其实我已经看到弟弟的衣服兜里鼓出来的形状,当时婶婶一直替弟弟辩解,我只说了句:“你要,可以,我可以教你叠,但是你不问自取,等于偷,不和你玩了。”

由于婶婶一直袒护孩子,弟弟也不知道这种行为是对是错,反正后来我不是少笔就是少本子。直到后来弟弟在学校被叫家长,说弟弟偷同学的东西,婶婶这才重视起对弟弟的教育。

3、自私,爱打架

邻居家的孩子简直就是小霸王,有次奶奶来看他,来的匆忙没有买好吃的,就要把奶奶赶走。爸爸妈妈怎么说都不管用,最后奶奶去小卖部买了零食这才消停。

前几天听说,家长又开始发愁给孩子找幼儿园了,原因是孩子在幼儿园打架,并且不只是一俩次了。附近的幼儿园一听是他,都不敢收。现在换幼儿园都是麻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若不及时制止孩子打架的习惯,将来到社会还了得?

一两岁,孩子小,使性子闹脾气,撒泼耍赖都能接受,但是五六岁再不教育,孩子的性格一旦养成,真的很难改,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决不能心软,该打就打(一定要注意分寸,下手要轻),虽然粗暴了点,但是比讲道理管用很多。

爱孩子,懂孩子,就是保护孩子,我是顿顿妈妈,一个陪孩子成长的80后妈妈,感谢点赞与关注。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