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教丨2021,五大教育猜想

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2020年的中国教育,和其他领域一样,疫情都占据主要的话题。疫情下的停课不停学,高考延期一个月,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研究生扩招,艺考专业考校考调整、研究生复试方式调整,在线教育火爆等等。从2020年上半年起,“后疫情时代”,就屡屡被提及,而从实际情况看,直到年底,疫情还在国外蔓延,而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有的高校已经宣布取消元旦,提前放寒假,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要实行错峰离校。

可以说,2021年,才可能是真正的后疫情时代。教育在这一年,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2021年的中国教育,将给“十四五”定下基调,直接关系到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2021年的中国教育,首先会让教师、学生和关心教育发展的社会公众有几大猜想。

一是研究生扩招幅度有多大?20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9年的81.13万,增加到100万,扩招18.9万。舆论普遍认为,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的重要原因是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加上受疫情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909万,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77万,因此,硕士研究生扩招,很可能延续去年的势头,将总招生规模提高到120万。除了硕士研究生扩招外,高职招生、专升本招生和博士招生,都会扩大规模。伴随扩招的,将是社会对我国各阶段教育质量的关切。

二是出国留学是否持续受疫情影响?2020年,有部分已经拿到国外大学OFFER的学生,也因疫情而放弃了出国留学,选择到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求学,从中可见,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有舆论分析称,2020年会是出国留学热的拐点,今后的出国留学,将逐年降温。这还需要观察。客观而言,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还会持续多年(包括目前的国际高中招生,已经受到疫情影响),但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如果各国的留学签证政策不做大的调整,出国留学的需求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要推进教育实现现代化,也必须继续推进教育的开放和国际化,只有加大开放和国际化力度,才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有多少省份会将体育分值提高到和语数外科目一样?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我国各地的中考,都要进一步提高体育科目的分值,要逐渐达到和语数外科目一样的分值。此举是为了促进学校和家庭重视体育。云南省已经率先把体育分值提高到和语数外科目一样,其他省市会不会马上跟进?对于把体育分值提高到和语数外科目一样,舆论担心的是把体育演变为应试体育,加重学生的负担与家长的焦虑。这是把体育纳入中考并提到分值,必须避免的问题。要结合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探索全新的体育成绩评分方式,重视体育过程评价。把美育纳入中考,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四是给教师和学生减负能否有实质性进展?给学生减负已经提了20多年,给教师减负也从2018年起提上议事日程。要让减负有实质性进展,就必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对学生、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而言,不能采用单一的分数标准评价,只要按分数、排名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不改革,学生的负担就很难减轻。对于教师而言,不能再由行政部门对教师进行行政评价,行政评价导致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沉重,影响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而且,由于行政部门掌握评价权,教师很难拒绝不合理的非教学任务。

五是《学前教育法》能否顺利立法?我国正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法》的立法工作。2020年9月,教育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公众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学前教育法》立法进入关键环节。明确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保障责任,界定普惠园,以及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是立法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这些方面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也影响立法的进程。

我国在2020年提前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教育发展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9年就超过50%,达到51.6%。因此,从2021年开启的“十四五”规划,将在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的基础上,谋求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普及,这是一个比普及更难实现的目标,既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更需要推进教育管理和评价改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