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也要读图画书|阅读图画书的闪光日常

The Magic Elephant Books

11月14日,上海国际童书展期间,魔法象Open MUJI上海无印良品755旗舰店Open MUJI联合举办了“大人也要读图画书”的活动,邀请了四位可爱的90后绘本发烧友们——32页绘本工作室的怡然童话与绘本之森的子葭、猫猫虫书店主理人咩咩、童书编辑山猫,围绕“大人也要读图画书”这个主题与大家展开分享。

主讲人介绍

我们与大家分享了各自与图画书的相遇,从情感纽带、情绪、生命、社会议题……这些适合大人阅读的图画书主题中展开,同时邀请在场的观众们一同分享自己心中的图画书,聊着那些借由图画书而展开的深刻话题和我们自己的人生故事,猝不及防地几度落下感动的泪水,在这个初冬的夜晚,我们被图画书感动和治愈。希望这样的活动只是一个开始,越来越多的大人开始接触图画书,透过阅读重新认识生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姆明和胖脸儿也来参加这次分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怡然为这次分享活动所设计的小册子,下拉看更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人也要读图画书” X MUJIBOOKS陈列了四位主讲人为大家挑选的大人也适合阅读的图画书,下拉看更多

以下是本次分享的文字记录,希望大家也能够遇见一本带领你进入绘本世界的图画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art 1

我们这样遇见图画书

怡然:我今天带来了我小时候看过的图画书——《小老鼠出门》,我是95后,它是96年出版的纸板玩具绘本,一套有四本,每本中间都有一个发声玩具。我从小就接触过一些国内早期的原创绘本,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书。上小学之后,国内刮起一阵几米热潮,我在书店里央求妈妈买了我的第一本几米绘本——《森林唱游》,现在看来这本书也并不是绘本,一张张好看的插图配上文字,更像是图文书。这两本书是我成长阶段里印象比较深的绘本,我从小受到这些书的影响,爱上了画画,后来我本科阶段学习了动画,直到18年因为一些契机又重新回到了绘本世界,重拾了阅读图画书的乐趣,也开始进行绘本的创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山猫:我遇见绘本是因为工作,真正爱上绘本是在16年去英国读书的时候,当时正准备去伦敦书评书店,它依托于一个比较高端的书评杂志——《伦敦书评》,我一开始对这个书店的想象是:它会卖很多给专业读者看的学术书,要不然就是给普通大众看的比较严肃的文学。但当我进去之后,我发现地下一层有一个巨大的童书区,和国内书店里的童书区非常不一样,那里装饰非常精美,还很有主题性,店员给每一本主推绘本都写了介绍语。那个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大人在和一个小孩特别平等地聊绘本,我觉得这个氛围特别好,深受感染,也特别想把这个氛围传递给大家,这是我从遇见绘本到爱上绘本到想做绘本的过程。

咩咩:我遇见绘本的开始并不是那么愉快,因为父母长期从事外贸生意,童年的我是一个孤独的小孩,奶奶常把我放进爷爷的书房里,最开始是看80年代的小画册,慢慢开始对它们产生兴趣。我的第一本绘本是有关仙鹤报恩的故事,一位日本画家画的,国内出版社引进的小册子,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书。后来大学时选择了绘本设计这个专业。现在因为要教授一些学生,同时自己也非常感兴趣和热爱,大量收藏了许多绘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子葭:我一直在自我介绍里说我是国内第一批读着绘本长大的小朋友,因为我妈妈在我小时候受到了阿甲老师的影响,在他的带领下给我买了很多图画书,我一直读着图画书长大。直到我初中的时候,忽然发现身边的同龄人很少有读图画书的经历,我觉得很可惜,希望大家也能拥有我曾拥有过的那些与图画书相伴的美好回忆,我从高中开始慢慢又重新读绘本,也想借机认识更多喜欢绘本的同龄人。

观众:我之前偏文学类阅读多一些,近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绘本,读了绘本以后,其实会让我重新发现很多曾经拥有过的感动、错过了的感觉。累的时候读一读绘本会觉得特别解压和治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关于亲情爱情友情,人与人之间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需要用心感知,透过图画书再次好好倾听自己与他人内心的声音。”

Part 2

令我们感动的图画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怡然:不知道大家逛书店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图画书往往都被放在童书区中,如果你没有孩子,又没有要给孩子买书的话,在我们这个年纪好像很难在书店里遇见一本图画书。现在有越来越多年轻的插画师们也想要开始创作绘本,我有时会在我们这个群体中看到大家的一些小疑问:我们还没有孩子,也没有专业学习过儿童心理,虽然我们都是从孩子成长到现在,但一到创作的时候还是会更想表达我们自己心中与当下的东西,绘本是为孩子创作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我们真的能为孩子去创作吗?这也是我自己在创作时曾思考过的问题,后来我找到了答案。

18年我在信谊图画书奖的颁奖礼上听了一场《子儿,吐吐》的作者李瑾伦的分享,有一点特别触动我,让我发现其实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会把自己当下的感受、情绪和经历放在里面。李瑾伦老师说她一开始在创作胖脸儿的时候,其实很纠结,因为她从小也是一个胖脸,还因此有些自卑,但她勇敢的画下了胖脸,她发现原来画书这件事包含了画家自己内心的一部分,甚至在短短的几秒内治愈了自己,不知不觉地在孩子的世界里反映了真实世界中的社交关系:当同学们发现胖脸儿把木瓜籽全都吃到肚子里的时候,在一旁窃窃私语:他会怎么样,会死掉吗?这时候没有人站出来告诉胖脸儿,吃掉木瓜籽也不会有什么关系,《子儿,吐吐》也很好地把那种遇到未知事件的心路历程完整的展现了出来。有很多图画书创作者,年过半百之后才开始创作,我觉得他们其实也把很多自己的生命体验放在了其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子儿,吐吐》内页

山猫:怡然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我特别有共鸣,大人时常觉得自己承受了很多同辈压力,其实小朋友也是如此。如果这时能有一个大人站出来跟大家说,你们不要笑小猪或是说一句没关系,可能这个小朋友的内心就会发生一点改变。我想起我刚创建读者群的时候,有一位读者问:“我们家孩子怕打雷,有没有绘本能让他变得勇敢一点?”咩咩老师是第一个回答这位读者问题的人,她说:“你应该给他提供安全感”,这点特别触动我,让我想起了派翠西亚·波拉蔻《雷公糕》,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公。我小时候也是一个特别怕打雷的孩子,但我的外公从来不会嘲笑我的恐惧,他会带着我一起做游戏,让我在打雷的时候很有安全感。

我遇见《雷公糕》是在两三年前逛美亚的时候,让我决定下单是因为一位读者的评论,我特别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曾是我女儿小时候最喜欢的一本书,特别喜欢,她在2009年去世了。当时我在医院的图书馆里想要找一本书念给我的女儿听,你可以想象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发现《雷公糕》的时候,是多么的惊喜!我女儿临走的那一天,我又给她读了这本书,我想这本书应该能够缓解一点她的恐惧。最近我打算把它买下来,为我自己买的,这本书里有我太多太多的回忆了,正是我内心需要的东西,我非常感谢创作这本书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通过这段文字能看到这位读者经历了非常悲痛的一个阶段,但她的文字里充满了温柔、力量和感恩。我觉得她的状态跟《雷公糕》的作者波拉蔻是非常像的,波拉蔻从小因为阅读障碍不断被校园霸凌,但她后来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热情与善良的老奶奶,有两个“善良的大人”点亮了她的童年,一个是发现波拉蔻有阅读障碍的老师福柯先生,另一个是她的奶奶,也就是《雷公糕》里外婆的原型。我觉得波拉蔻的奶奶和我的外公,以及在座大家在童年里遇到过,向你们表达过一点点善意的大人都是“善良的大人”。当我在看《雷公糕》时候,过去那些遗忘的回忆一下子就鲜活起来,回想起了我的外公。另一方面我也在一直在思考,大人给孩子买书的时候一直会期待,你们将来变成什么样的人……但是我们有没有成为像波拉蔻的外婆这样的大人来帮助孩子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雷公糕》内页

子葭:刚刚山猫讲到“善良的大人”,我觉得我的妈妈和阿甲老师,他们俩是我生命中遇到的“善良的大人”的典范。我想分享雅诺什《小老虎,你的信》,这本书是我小学时读到的非常喜欢的书,我小时候痴迷它到什么程度呢?每次经过我们家邮箱的时候都会跟我妈妈说,怎么还没有人给我写信?后来我妈妈假装自己是森林里的小兔子,给我写了一封信,我收到之后超级激动,我们还互相回信。直到长大后我才知道这件事原来是妈妈做的,这段经历是我童年时光中的高光时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老虎,你的信》内页

我妈妈受阿甲老师的影响带我参加他的活动。等我长大自己开始研究图画书这个领域的时候,也去参加了阿甲老师在首都图书馆举办的种子阅读人活动,发现大家还都认识我,后来我和阿甲老师也一直用邮件联络,有与图画书有关的问题都会问他,他都会很热心地回答。这是我想分享的,一个是我的亲人,一个不是我的亲人,但他们都是我生命中“善良的大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咩咩:我想分享一本给我带来很大触动的绘本——佐野洋子《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我认为它既是爱情的圣歌,也是爱情的悲歌。生命终有尽头,我们不可能像虎斑猫一样拥有那么多次的生命的回环,但依然能在大街上看到阳光下手牵着手的老夫妻俩慢慢散步,其实这就大概是爱了。还有一本与这本书有些相似之处的是婉达·盖格《100万只猫》,都是在讲过尽千帆之后遇到对的那个人,除了给小朋友看的层次之外,还有给大人看的一个层次,让我们留存一个美好:总会遇到对的那个人。就像这只虎斑猫一样,只要愿意等待,愿意去慢慢尝试,总会遇到你真爱的那个人,也会知道爱与被爱的滋味。从亲情或爱情的层面上来说,希望你们也能够遇到这样对你们的温和有爱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外婆变成了老娃娃》内页

观众:绘本中的很多温暖让我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之中,得到了治愈的能量。我想跟大家分享殷健灵《外婆变成了老娃娃》,这本书触动我的原因是我的外婆也患有老年痴呆症,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她那么能干,但她现在一点点衰老,枯萎,大部分时间无法叫出我的名字。我感到非常遗憾,有很多想要与她分享的事情再也不能跟她一起完成。后来我有了孩子,我妈妈来帮我照顾她,看着我孩子与她外婆之间的互动,又让我回想起我与外婆的感情。我妈有时候会跟我说,这种病有家族遗传,我以后可能也记不住了。我不禁想如果有一天她忘记了我女儿,她是什么样的感觉?我经常读这本书,但每次读完都还是会不禁流泪,我女儿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每次看这本书都哭?我说可能你再长大一些,就能明白这件事情,这本书中的很多细节都会让我想起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以及我妈妈跟我女儿间这种爱的传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的情绪储存在一个个魔法瓶中,它们一直相伴左右,图画书温柔地拥抱了我们的情绪,为那些愤怒、悲伤、抑郁、孤独、不安……寻找一个出口。”

Part 3

令我们产生共鸣的图画书

怡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刻影响我们的是情绪。一些负面情绪,如果找不到出口,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之前一下戳中我内心的一本绘本是安·艾珀《小不点》,一小点儿的悲伤,如果无法言说的话,它也会变成很大的悲伤。这本书也帮助我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在朋友倾诉的时候,用心去倾听,也许是比给他建议更好的方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不点》内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山猫:我曾是一个特别不喜欢负面情绪的人,一旦我有不好的情绪,我会一直压制它。回想我对它产生厌惧的原因,其实是我小时候不开心或者想哭的时候,我的长辈总会跟我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小事情就不要在乎了……类似这样的话,久而久之我觉得负面情绪的产生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也会拼命克制自己想哭的情绪。更可怕的是我会把自虐情绪的行为投射到我的人际相处上,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本绘本——《最好的陪伴》,我觉得原版的名字更好——《the rabbit listened》。这本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对负面情绪的否定其实也是我对自己的伤害,我觉得这本书的重点不是陪伴,而是尊重所有的情绪,尊重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也是我们人的情绪的一部分。当我们能够去尊重自己与别人的负面情绪时,我们能够发现也许人际交往可能没有那么复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好的陪伴》内页

子葭:关于情绪的绘本我最想分享的是陈志勇《抵岸》,这是他最著名的一本作品,是一本无字书,他的风格很魔幻现实,但这本书很真实地描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漂流在外的孤独感,这是一个语言很难描述的东西,这时图像叙事就会站出来,把这份情感传达出来。我因为在国外上学,在美国第一次读到它,我不觉得这是一本魔幻的书,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你可能看到的动物就是长得跟自己家里的不太一样,那些交通工具就很奇怪。很神奇的是这么一本无字书,竟然能把孤独的漂泊感表达的这么深刻。不仅有孤独,里面也有传达在异国他乡感到温暖、感动的瞬间,还有思念。其实它不是一本小朋友能够很好理解的书,当一个大人有了一些阅历,尤其是当他自己在外面生活的时候,拿到这本书一定会觉得获得安慰和感动,有所共鸣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抵岸》内页

咩咩:我想分享的这本书叫《小小的事》,它讲述的是一个悲伤的小男孩不断陷入自我困境的过程,和子葭刚讲到的《抵岸》一样是无字书,无字书并非没有文本,其中的文字是隐藏在图画背后。故事之外,我想跟大家讲一讲它的作者,这位作者花了8年时间来创作这本书,其间她一直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在这本书完成之前还是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续正是由陈志勇为她完成了这本书,才得以出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小的事》内页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他们写了一段话:”梅尔,我们将这本书献给你,希望你在天堂安息,你的梦想变成了我们所有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爱你,并且由衷的为你感到骄傲。“大家可以观察下我们背后书架上大部分绘本的设计都是五彩缤纷的,但是这本绘本只有黑白两色,黑白的色调再加上细腻的笔法,将整个绘本的整个基调压下。当你无法处理那些小小的事之后,很有可能会走向情绪最大的悲观化,可能就是抑郁。这是我们现在很多创作者或是刚刚生完小朋友的妈妈们会需要面对的情绪,如果发现自己陷入情绪泥沼的话,一定要学会诉说,学会求助。如果自己做不了太阳,要去学会做月亮,要吸别人的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创作者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绪,当我的期望达不到我的梦想,在这样的极端的对比之下,会不断找自己身上的毛病,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这种时候偶尔也可以怪一怪世界,其实每个人都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后,你的情绪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变化,有时没必要把自己的期望拉的太高,对创作者来说,我想画一本绘本,我一年完不成,可以两年完成,10天画不完一张,可以用半个月,把你的快乐度降到微小,会让你更加的有助于你的创作和生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永远爱你》内页

观众: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2018年读到的一本绘本——《我永远爱你》,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宠物狗阿雅。我小时候也养宠物,和其他人大概不太一样,我们家养牛,因为我读了特别多的童话书,我一直觉得牛就是我的好朋友,我每天放学之后都给他喂草,叮嘱我的爷爷奶奶别把他卖掉,但是有一天我放学回家之后发现我的爷爷奶奶还是把牛卖掉了,我特别难过,而他们却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会对一个动物有这样的情感,我觉得每一个对小动物有很深感情的人,可能都能理解这种死亡与离开对他的意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画书拥有举重若轻的力量,能够为女性、残疾人、LGBTQ、少数族裔等“少数派”发声,给我们带来思考,甚至为孩子、阅读、无聊的权利正名。”

part 4

令我们产生心灵冲击的图画书

山猫:我想展开跟大家聊一聊权力跟权威,不仅是我们狭义理解中的辈分、职级比你高,还代表一个人、群体对另一个人或群体的影响力。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好女不过百”、“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些说法背后代表的是权力和权力者的看法,我们平时一般都会默认接受他们的看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我看完这本《A Normal Pig》的时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它引导我思考:我们所说的正常普通到底是什么?谁有权界定?对那些所谓的不normal的人,谁有权去惩罚、批判?故事的最后,作者有一段写的特别好。他说“pip felt normal again”,注意他的用词是feel,不是became,因为pip其实没有发生任何实质的改变,发生改变的是pip和其他小猪对于normal的看法与界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A Normal Pig》内页

之前我们几个私下聊的时候,我讲过玫瑰男孩叶永志的故事,蔡依林也为他写过一首同名歌曲,他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大概10岁出头,家庭环境很不好,但是性格特别阳光开朗,每天都会帮助、孝顺妈妈,我能想到任何优秀的品质都能在他身上体现,只因性别气质不够阳刚一直在学校受到霸凌,严重到他都不敢去上厕所,因为他一到厕所学校里的男生就会拉着他验明正身。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这个特别完美的男孩死在了学校的厕所里,倒在一片血泊之中。也就是在了解叶永志的故事时,我遇到了一本给我冲击也特别大的绘本——《Julián Is a Mermaid》,封面上的Julián一看就是个男孩子,我们普遍认为女孩子想做美人鱼是正常的事,男孩子怎么也想做美人鱼呢?当Julián的外婆突然发现了他的举动时 ,我很紧张,外婆会说什么,会不会骂他、打他、嘲笑他?但是外婆并没有这样做,她摘下了自己的项链给Julián说“这是给你的”,当时我有一种直击心灵的冲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Julián Is a Mermaid》内页

每当我看这两本绘本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去想蔡依林《玫瑰少年》里的歌词,有两句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句是“你离开后世界可改变”,这件事从发生到现在应该已经有十几年了,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第二句是“one day I will be you baby boy”,小男孩有一天我会成为你,我是怎么理解的呢?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都觉得自己是主流,觉得自己代表多数人的意见。但有没有可能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少数派?我们也会被定义成不正常的人?这两本绘本是给我冲击特别大的绘本,也是我的最爱。

子葭:绘本其实一直在为少数派和弱势群体发声,山猫刚才分享的《Julián》主角是一个黑人小男孩,我也想跟大家介绍一本美国绘本史上第一本以黑人小男孩为主角的绘本——季兹《下雪天》,这是第一次出现少数群体的绘本,也是从那时开始少数族裔慢慢在主流书籍和视频中出现。我曾在美国一个幼儿园实习过一段时间,专门观察了里面的绘本,其中出现了各个肤色、种族的小朋友,他们一定要让所有小朋友能够在绘本中找到所认同的自己。在美国可能白人拥有话语权,但是他们也希望黑人或亚裔小朋友能够在绘本上看到让自己有同感的故事。我还想说可能离经叛道的小朋友这种也算是一种少数群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下雪天》内页

大概在季兹同一时期还出版了《野兽国》,大家可能都知道它是第一本在绘本中以调皮的小朋友为主角。很有意思的是季兹和桑达克,他们都是第一代美国移民,都生活在布鲁克林,这是一个移民聚居区,他们能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也愿意把这种多元文化带到绘本里。从一九六几年到现在,绘本一直在这样帮助少数群体发声,我觉得小朋友们看这样的书长大也会对多元文化、各种各样的人都充满同理心,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野兽国》内页

咩咩:关于少数派这个话题,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创作的绘本——《ok奶奶》,创作机缘是我受邀参加了一档综艺——《忘不了餐厅》,当时编导问我愿不愿意创作一个有关认知障碍老人的故事?我想了一下,我说我可以,因为我坚持了两年的时间一直去敬老院给老人们读书读绘本,接触了很多患有相似病症的老人,他们有个很有趣的特征:现在的事情忘得很快,过往的事情记得牢牢的,记忆好像被挪篡了一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OK奶奶》内页

《OK奶奶》的故事是以一个小朋友的角度来讲述她奶奶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之后的变化。因为我们小时候都会觉得家里的长辈什么都OK,像超人一样什么问题都能帮我解决,但是慢慢的,突然有一天奶奶在不经意间变了,医生伯伯说奶奶有一个装记忆的盒子,但是记忆的盒子现在破了一个角,奶奶的光会随着时间从记忆的盒子里渐渐消失,这些光其实就是我们家人们以前那身上的一些亮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OK奶奶》内页

我给这个故事做了一个相当于美好的未完成的结尾,我们慢慢的一起会变好,但是真实情况下是这个病症不会治愈,只能延缓它。我希望能给小朋友留有一个稍微美好的结局,因为很有可能在他们成长阶段中,爷爷奶奶可能就去世了,绘本在某种角度是让他们更加柔软的了解到一些很尖锐的事情。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但是如果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让他觉得奶奶是好起来的,对他也是一个希望,这可能就是所谓“善意的谎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观众:我想分享曾在一次绘本读书会读到过的书——《往上看》。当时有人问为什么是这个小男孩往上看了,是不是小朋友就更加有爱,能注意到一些大人注意不到的事情?但我觉得这个小男孩肯定是一个很有好奇心的孩子,他一定不只会往上看,他就会走路的时候可能哪里都要去看一看,于是就看见了一个一直在往下看的小女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往上看》内页

当你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哪怕大部分人都不会看到你,但你也要往外挥手,这样总会有一个人能看到你的。我觉得它给我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我性格比较阳光,从来没有想过要被看到,但这本《往上看》就提醒了我要去看那些想要被看见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观众:我最喜欢的绘本叫《熊和山猫》,这是我第一次读黑白色调的图画书,当时我与我三岁的女儿一起读,我很好奇小朋友对这样的图画书有没有感觉,实际在共读的时候,她的情绪虽然表现的很平稳,但是在故事讲完以后,她会无法描述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但在心灵上打动她。虽然我不知道她感受到的具体是什么?可能她长大到10岁的时候,重新看这本书又会得到一点东西,我觉得优秀的图画书是值得就一遍遍去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熊和山猫》内页

今天这个主题特别好,我们大人读图画书也会有心灵的震动。《熊和山猫》这本书是在讲离别的,它没有美好的结局,甚至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怎么走出朋友离别和死亡的过程,再走向未来的路,这是一个治愈的过程。死亡或是一些悲伤的事情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在生命中一定会遇到。但是我们怎么去接受它,怎么从这段体验中走出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我觉得这个是图画书的力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生死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需要面对的课题,死亡是什么?生命是什么?图画书为你展开一座生命花园,疗愈伤痛,浸润心灵。”

part 5

让我们正面死亡的图画书

怡然:我想回过头来讲讲柳田邦男与他提倡“大人也要读图画书”的起因,其实他57岁的时候才算真正走进图画书的世界,那一年,他25岁的次子在长期的抑郁之后自杀离世,作为父亲他陷入了深深的悲伤、自责与痛苦中,直到有一天在书店里的图画书专区中遇到了宫泽贤治童话改编的《风又三郎》《夜鹰之星》,这两本书犹如在荒漠中浮现出的生机盎然的绿洲,让他发现了“图画书中不逊于小说的直抵内心的力量”,他通过阅读图画书走出了心爱的儿子死亡的阴影。生死这个话题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必须面对的话题,绘本中给孩子讲述生死这样沉重的话题并不少,作为大人来看这样主题的绘本,我们又能从中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从中得到疗愈与力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山猫:对我来说,我特别喜欢看生死主题的绘本是因为我自己的父母比较年迈,我一直在做一个心理准备,希望有一天当他们离开我的时候,我能够有一点力量和工具,帮自己快一点走出悲伤。当我看到《瓶子里的心》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绘本。死亡的另一面是要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德国有一个诗人里尔克说死亡是人类的朋友,为什么呢?因为它让我们关注到现在的事物,自然的美和人类的爱。这是《瓶子里的心》给我的冲击,我知道美国有很多学校有一个的课程叫“grief education”,“grief”是表达悲伤的意思。我们国内的生命教育虽然喊了很久,但很难看到有什么落地的措施,我建议大家在给自己和小朋友选书的时候,能够把死亡这个话题纳入到你们考虑的主题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瓶子里的心》内页

咩咩:我很喜欢以爷爷奶奶为主角的书籍,因为我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要分享的这本是苗桑《灯塔水母》。如山猫所说她在提前做准备接受家人的离去, 我其实也在做准备。这本书其实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的转换,有句话不是说,一个人真正的死去是所有人都忘记他,其实只要你一直记住他,他就会一直在存在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灯塔水母》内页

这样的书都是预警,预警之下也是给你的心灵找一个温床,不那么冰冷地去接受这个事实。中国缺少的三个教育,其实今天我们都谈到了,爱的教育,性教育没有谈太多,但是少数派我们也说了,还有就是死亡教育。关于死亡最重要的是知道生命的可贵,珍惜眼前人,因为世事无常,多抽空陪陪家人吧!哪怕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也可以视频聊天的,他们能见到你总是开心的。

子葭:我想分享的这本书叫《等爸爸回家》,故事发生在加拿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个煤矿小镇里,那里的居民祖祖辈辈都是海底下的挖矿工人,他们的生活一眼就能望到头。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每天过自己的生活,同时等待他作为煤矿工人爸爸回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等爸爸回家》内页

这本书没有激烈的情绪起伏,但你能感觉到男孩每天都生活在那种需要面对死亡的阴霾之下。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是因为画家Sydney Smith将绘本语言运用的特别好,这一页你会看到平静的超级美的大海,翻开下一页就是黑漆漆的爸爸正在工作的现场,仿佛能感觉到那里随时可能发生塌方的危险,在这样书页间的转换之下,我感受到了小男孩情绪隐秘的波动,这甚至不是一种能三言两语表达出来的情绪,是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担忧,这是我想到关于生死很好的绘本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观众:我最近读过印象很深的一本绘本是《我很想念你》,这本书我读给我两岁出头的女儿听,她并不是很理解,但对于我来说,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得到了很大的慰藉,因为我外婆是在我婚礼之前过世的,我有一个遗憾是我的女儿没能见到她,也许我会有和外婆一样的头发,或是某些细微的表情,一个相似的爱好……这本书让我觉得其实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流动着的爱的传递。现在我给孩子选书,很多时候也是在为自己选书,遇到压力大或是想要疏解的时候,看一看绘本我也能不忘初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很想念你》内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观众:我是一个绘本策划人与译者,我接触绘本源于我怀孕5个月时非常好玩的一个巧合,我很想分享一本特别好玩的死亡主题的绘本——《后来呢后来怎么了?》,它来自一位我非常喜欢、很擅长举重若轻的绘本创作者——吉竹伸介,这本书其实是在教大家怎么样把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用一种很轻松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内页

刚读完它的时候,其实我想到了法国女作家波伏娃的一本书,她讨论为什么人要死这个话题,人会死恰恰是因为我们要好好的活,有终点我们才会珍惜活着的感觉。如果我们永生,很可能现在会过得很无聊,因为我们会觉得一切都不再值得珍惜了,周围的美丽的风景永远能看到,好吃的东西永远能吃到,身边的朋友可能有一天会看腻。读这样的一本死亡主题的绘本会让我们的目光可以转向当下,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可以享受什么?读完之后心情也会很愉悦,可能我们再想到跟亲人离别的场景的时候,也会更容易释怀一些。

其实我还想分享另一本绘本,是我自己翻译的,名叫《我的忧伤像一头大象》,把孩子面对亲人离去的那种内在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变成了一头大象,悲伤不再是混沌的感觉,而是一头巨型大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的悲伤像一头大象》内页

故事的最后大象并没有消失,我们对于逝去的亲人的思念和死亡的恐惧它都不会消失,但是它会变小,它可以像一个小宠物一样,可能就躺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学会了如何跟这种情绪共处,所以我觉得可能不管是对于死亡的恐惧也好,还是对其他任何事情的恐惧也好,本质上我们没有办法让它彻底消失,但是我们可以学会跟它相处,就像一个小伙伴一样,就像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个假想朋友一样,你的情绪其实可以是你的朋友,他可以陪你一起散步,可以陪你去骑自行车吃饭,然后你会发现其实我是可以控制这个东西的。

怡然:今天分享刚开始的时候,我介绍说进入了一个图画书的世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真的觉得我就在过一个图画书般的生活。我通过图画书去看见了不同的情绪、人生、观点,引发我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从图画书当中也得到一些力量,治愈我的伤痛,我好像借由图画书这种媒介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想要读一辈子图画书。

很希望大家一直读图画书,可以在你难过的时候、开心的时候读,也可以把图画书当成一个非常棒的礼物送给你觉得需要图画书的朋友。最后,我想邀请大头老师分享一下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他是去年魔法象“大人也要读图画书”活动北京场的主持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胡皓:我想简单分享一下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去年我在北京也主持过一场相同主题的阅读沙龙活动(分享回顾:大人也要读图画书 | 王志庚X阿甲:与内在的孩子对话),对我来说它就像一篇命题作文,但那次活动结束后,我好像并没有写完。今天我回过头站在读者的角度,听大家分享自己和图画书之间的故事,再看这个主题,它是一个口号,我其实不喜欢口号式的东西,我觉得我们的生命是不停流淌的,图画书只是我们生命中可以刺激你的一个点而已。但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提出这个口号,我认为我们作为一个个体,一生都处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小的时候有父母引领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当我们成年之后在社会上生存的时候,要独自面对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洪流以及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发现内心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和困惑,这时图画书会以一个超越文字,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回应我们内心的疑问与困惑。

如何遇见这样的图画书?我觉得就是走进书店,我特别喜欢那种探索的过程,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处在人生最困惑,最难过,最喜悦的时候,走进书店总能发现一本最能够反映我当下的书。我人生第一次失业离职的时候,我发现了Oliver Jeffers《瓶子里的心》,那时候我不明白我跟社会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从自己的角度一下子看明白了许多东西,它让我更加坚定地去做未来我想做的事情。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有这种生命体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丰富起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活动结束后特别感动地后来收到了两位观众对我们这次对谈做的回顾和总结:

-非常详细记录了活动中大家分享的书单:采风 | 在上海的几天

-特别细腻的写下了对我们分享的感受:2020年上海国际童书展-观展记

我也将这次茶话会中我们谈到的图画书制作了一个书单,放在了副标题,说不定在其中就遇到一本打动你的图画书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