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发现:感统失调的孩子中有90%都不会爬行,或者是时间很短。
编 辑:柔山
爬行这一行为,可以说是宝宝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需要的第一次调动身体各部分的动作,也是对综合协调能力的一种锻炼。
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也会逐渐的掌握新的技能,如果宝宝跳过“爬”先会“走”,会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父母最该了解一下。
宝宝跳过“爬”先会走
收到了一位宝妈的私信:我家宝宝10个月大,还没学会爬,我就给孩子买了个爬行垫,想让孩子在这上练习爬行,可没想到宝宝竟然扶着一旁的柜子自己站起来了。
一开始我们全家的都特别高兴,尤其是孩子的奶奶,一直夸宝宝聪明有本事,不用爬都能学会走,可是跳过爬先会走了,对孩子的身体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孩子的奶奶还认为宝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奶奶的观念是反正孩子都要学会走,爬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孩子现在身体不还是好好的么。
其实像这位宝妈私信的问题,也问出了不少人心中的疑问,的确,“先爬后走”的娃,和“不爬就走”的娃,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很多时候顺序错了影响还是很大的。
“先爬后走”的娃,和“不爬就走”的娃差别有多大?顺序错影响大
二者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呢?3个方面告诉你,这些小细节父母都不应该错过。
◆ 探索欲
宝宝在出生后的3个月之内,基本都是在婴儿床里度过的,孩子们呆在婴儿床里,无论是视力和听力都会有所限制,是非常局限的。
等到3个月之后,宝宝慢慢的可以翻身、独坐,而且宝宝的听力和视力的范围也有所增加,但是宝宝还是不能随心所欲的进行探索。
等到7、8个月之后,宝宝对外界的事物愈发的好奇,而爬行正是宝宝们对新环境探索的重要方式之一,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探索欲的一种刺激。
◆ 认知、感知能力
宝宝在爬的是时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宝宝可以在爬行的过程中,自主的支配自己的身体部分进行活动,而且还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
在爬行的过程中,不仅会增长宝宝的见识,而且还会提升他们对空间、方向的认知和感知能力,帮助宝宝记住观察到的事物,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
◆ 平衡能力
练习爬行还可以很好的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让宝宝充分的调动身体的各部分,保持爬行的稳定和平衡感。
这些都是爬行带给宝宝的有利影响,也是那些“不爬就走”宝宝所缺失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喜欢上爬行并学会爬行呢?
如何引导那些“不爬就走”的娃学会爬行?
在了解了爬行对宝宝的重要性之后,很多父母也开始重视宝宝爬行的练习,那么该如何给予宝宝正确的引导?最好从以下3方面进行。
★ 营造适合宝宝爬行的环境
首先要在家中营造出适合宝宝爬行的环境,也会成为孩子的一种动力,宝宝能够更加自如的去探索未知的事物。
家长们可以对环境进行一些布置,多一些色彩,事物丰富一些,也会更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促使宝宝愿意主动的去爬行。
★ 家长的陪同
宝宝爬行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也可以陪着宝宝一起爬行,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毕竟宝宝的模仿能力还是很强的。
★ 玩具引导
家长们可以借助一些玩具,让宝宝的爬行练习变得更加有趣。
在玩具的吸引之下,会勾起宝宝的好奇心和能动性,让宝宝想要主动的去拿到喜欢的玩具。
尊重宝宝成长发育的规律
有些孩子学会爬行、走路的时间会稍晚一些,毕竟每个宝宝的身体发育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时间上自然会有一定的不同。
只要宝宝能够学会协调自己的身体,并灵活的支配自己的手脚,父母就不必担忧过度,毕竟宝宝现阶段更需要的是对周边事物的观察和探索。
学习一项技能对于宝宝来说,自然是有难度的,练习的过程也不会很快的就掌握,所以这就需要父母们给宝宝更多的耐心和关注。
今日话题:你家宝宝是属于哪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