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大约是在两个月前,正在美国留学的表弟突然发消息给我,问国内就业情况如何。
我看了后,有点不太好的预感。
因为按照计划,明年他就该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研究生了。
怎么本科还没读完,就突然要回国了?
聊完了才知道,他可能在规定时间内,无法修满本科阶段的全部课程。
如果申请延期毕业被拒的话,就只能回国了。
这不闹呢吗?
就不说一年五十万左右的留学费用问题了,光是他去美国的时间,也有5年多了。
合着几年里忙得挺热闹,最后要“裸”着回来了?
这事让我闹心了挺久。
不过前几天,他又告诉我延期毕业的申请被提前批下来了,而且出奇的顺利。
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因为这几年在学校表现好,校方给他开了绿灯。
结果他却告诉我,再不留住留学生,美国的一些大学,就要倒闭了…
在美国,大学也能倒闭
我记得大概是在上个月中旬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新闻。
说是美国教育委员会代表40余所美国大学,向拜登致信。
希望能够解除之前对留学生不必要的限制,让留学生重新把美国作为留学的首选之地。
当时在那个新闻下方的评论区里,说美国教育界是一股清流的声音,不在少数。
但是熟悉我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包括常春藤在内的很多美国高校,几乎都是私立学校。
说白了,除了教书育人之外,它们和国内高校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要“自负盈亏”。
或者说和企业一样,需要盈利。
而留学生学费这一项,向来就是美国、英国私立高校盈利的重中之重。
今年年初英国留学生大批回国的时候,英国教育部门就曾发文称:
高校财政对留学生的过分依赖,正在让英国高校变得非常脆弱。
当时我在一篇文章里,还说英国高校可能有点过于焦虑了。
因为真要是出问题的话,可能也该是美国的高校“优先”。
毕竟从留学生的数量、规模、比例和费用来说,美校其实更依赖留学生。
我这嘴,怕是开过光。
这话说出去还不到一年,就或多或少地应验了一些。
在伊利诺伊州,校史长达174年的麦克默理学院就因为财务困难而永久关闭。
在俄亥俄州,建校119年的弗兰克林大学,决定关闭厄巴纳分校。
建校150年的旧金山艺术学院,决定暂停开课。
截止到2020年7月,就有33所美国高校宣布永久关闭,106所私立K12学校宣布秋季学期结束后永久关闭。
另外,为了降低风险而合并院校的大学,也多达近70所。
这项数据,虽然还没有统计到2020年年底,但是事情显然还是没有在往乐观的方向发展。
因为位于美国高校顶端的常春藤名校,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坐不住了。
常春藤名校,坐不住了
上个月月初,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就曾在学校官网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
要求拜登“欢迎和吸引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华裔学生和学者)”。
这话从哥大校长的口中说出来,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因为哥伦比亚大学是中国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大学之一。
而就在哥大校长发声后没几天,哈佛大学校长也公开致信,请求放宽国际留学生和学者的签证。
此外,包括麻省理工在内的常春藤名校,随后也相继发声,要求减少对留学生的限制。
虽然目前还没看到事情有什么好转的迹象,但是自负盈亏的美国高校,也没准备头铁地硬抗。
降薪和裁员,成了不少高校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去,一些人总把美国高校说成“最重视人才”的地方。
但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天体物理学专业任教长达21年的著名核物理学家马克·卢卡斯教授,已经收到了不再被校方续约的邮件。
而对于高校内的普通雇员来说,不仅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被裁掉了,更不知道自己供职的学校,哪一天突然就“没”了。
藤校“气氛组”
美国高校财源的捉襟见肘,一时半会可能还没法得到扭转。
但是也有人发现,即便如此,今年常春藤名校的申请人数也大幅增长了近6成。
说好的美国高校“快倒闭”了呢?
事实上,除了对校内“节流”之外,高校在招生上也不得不放低门槛去“开源”。
Test-Optional(标化成绩)的招生方案,简单地来说,就是意味着申请时交不交SAT/ACT的成绩,由申请人说了算。
甚至可以只提交你想交的那一部分成绩就行。
当然了,对于不同的大学来说,具体提交的成绩单要求都不大相同。
但是相比于过去的严苛标准来说,如今的留学生入学门槛已经低到了“跳楼价”。
那么申请人数暴涨,也压根就不是美校重回留学生首选的地位,而是今年的藤校招生,多了个“气氛组”罢了。
写在最后
表弟这次顺利地申请下延期,我有点想去“感谢”一波那边高校吃紧的财源。
不过,我也不想对着美国高校目前的窘境,去评头论足。
但是美国高校因为财源问题,而对中国留学生态度发生转变,也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
就像过去我常说的那样,美校虽强,但可能更多的是强在了学术上,而未必是一些人口中的“理念”上。
至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何时能达到美校的水平,或许我们更应该做的只是踏实前行,而其他的,留给时间。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