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死亡,人生经历了无数次的“第一次”。而有多少第一次被真正记录下来呢。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就是把出生,成长,上班,结婚,退休到死亡的“第一次”全部记录了下来。
说到令女生最难忘的第一次,不得不提做母亲。《人生第一次》中第一集,就说到了母亲的角色。不同的是,她们先聚焦了“第二次”,二胎母亲。
二胎母亲是幸运的。在这个二胎政策开放的时代,我们终于可以不让下一代面临独生子女的寂寞。很多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人陪伴成长的,因为我们,太孤单了。
▼
畅想着二胎的幸福,期待的“好”字降临,尽管有过经验,妈妈依然很紧张,“必须跨过生育这道坎。”
待产房里,开到1指的产妇正在玩着手机,护士一遍遍询问她的体感。
▼
当快到2指时,产妇终于叫了:“可以打无痛了吗?”因为没有开到2指,产妇必须一边哭,一边忍着3分钟一次的阵痛。
为了让更多人理解顺产,纪录片将女性生产比喻成从鼻孔里挤出一枚西瓜,同时,让男性也体验一把分娩的感觉。而他们,都纷纷叫停。
▼
太疼了。
▼
待产室里的妈妈说,麻醉师,就是产妇的天使。
可有那么多人很不幸运,阵痛了12个小时,依然开不到打无痛的时候,只能选择剖腹产。然而这都不是最“痛”的。
▼
第二集来到上学,画外音说,每年的9月份,都有一本书畅销,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个好地方。而这个好地方的第一天,就能看到泪眼婆娑。
她们与母亲依依不舍分别。妈妈还要哄骗着告诉她,我马上来接你。
▼
其实,这些母亲都偷偷地在幼儿园外抹泪。
▼
或在小窗中偷窥。这是人生“第二次”,她们和自己的孩子,短暂地,分开了。
▼
母亲的“第三次”离别,就是第一次做丈母娘。上海的丈母娘不好惹,好像是全国有名的。在“结婚”那集,纪录片没有俗套地将视角专注在婚姻焦虑的女生身上。而是转而将镜头对准了丈母娘。
如果女儿远嫁,结婚前,丈母娘一定会带着女婿,教他做几道地道的家乡菜。
▼
为女儿筹备家电,管女儿喜不喜欢,总之就要挑到最好的。
新婚的床上四件套,不能有梅花,不能有桃花,不可以单数……一切可能不吉利的寓意都不能出现在新婚四件套上。严苛程度堪比高考。
▼
乖戾的脾气好像在出嫁那天得到释放,原来,就像当时送你进幼儿园一样,万般不舍偷偷抹泪一下,知道那才是对你最好的。
身为母亲的女生,无论是第几次,都是温柔且坚韧的存在。
除了这些常规的第一次,纪录片还关注到了很多“小众”群体。
周奕好是一位残障女孩,在纪录片中的篇幅很少,只是作为其中一位残障人士的家属出现了一下。
她是一个微胖,但极度爱笑的女生,好像残疾并没有在她的心灵留下什么阴影。他的丈夫说,她爱笑,话多,我的心情也被她感染了。
▼
她出现在“上班”这个部分,成为淘宝云客服,是她的第一份正式的工作。
周奕好想要读书,想要考大学。但由于自己是残障的身份,家中还有哥哥弟弟,母亲觉得在她身上“投资”回报率太少,高中毕业就没有让她继续学习。
▼
妈妈说,那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你这个残疾人能找什么工作。周奕好说,我可以读完大学去山里支教,帮助更多的人。
▼
理想并没有战胜偏见。但周奕好没有放弃,用手机刷单,几分钱的累计赚到了自己第一台电脑,用电脑报名参加残疾人培训课程,最终成为了一名可以养活自己的云客服。
▼
而另一位特别的第一次,是第一次进城的王银花。
▼
王银花的丈夫没有工作能力,一年5万的净收入只能维持一家四口的开销。“无论什么苦我都能吃,只要能挣钱。”成为了她“进城”的动力。
▼
村里人告诉她,做母亲的就要留在家照顾孩子。可王银花觉得,她才是这个家里唯一可以进城的劳动力。
▼
她第一次进城,万物都是新鲜的。她打电话给家里,让自己的孩子通过视频的小屏幕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
辛柏青问,究竟是留在孩子身边照顾是对的,还是离开家赚钱,给到孩子更优渥的生活条件是对的?他也选不出。
▼
但至少,王银花带给孩子的,是更广阔的眼界。她的第一次,也将是她孩子的第一次。
女孩们的“第一次”,是塑造她们性格使命的唯一。第一次,看似相同,却因为人生阅历的不同,幻化出不同的风貌。也正是这些“第一次”,才造就那些独一无二的女性魅力。
那么,你的“第一次”特别吗?留言告诉我们吧!
图源:CCTV视频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