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他吃饭,他倒好,吃着吃着就开始玩起来,从热菜吃到冷菜,再热、再冷,有时候能折腾一两个小时!”
“做事情从来不认真,外面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就分心,说了好多次,就是改不了……”
“老师说他上课总是东倒西歪,其他学生都能安静地坐在那里,就他一个人闲不住,说一下管用几分钟,不说就一直闹腾,这不是多动症吗?”
类似于这样的情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正如民间所说,小孩子就跟猴一样,一刻没得闲。
其实,这些都是专注力不足的表现。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专注力不足问题?
不得不承认,小孩子专注力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它并非个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那样。
法国专家艾文认为,孩子专注力不足,原因可以分为下面几点:
1
生理因素
人类所有行为都归神经系统控制,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大脑的反馈刺激,而幼龄儿童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因此,他们的行为往往很难达到家长想要的标准。
生理上的缺陷属于不可抗力,简单地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万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会逐渐趋于完善,这个麻烦会不攻自破,所以大家不需要额外操心。
2
疾病干扰
“多动症”大家肯定都听过,当初在90后那一代盛传,学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又被称之为“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童疾病。
数据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在5%~15%左右,男孩大于女孩,早产以及剖腹产孩子更易患病。
目前科学界对其成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激素分泌失衡所致,也有人认为是心理缺陷,遗传说、环境说、病理说等等,干扰因素极多。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均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难以与他人相处,如果不及时纠正,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将造成严重干扰。
3
环境问题
小孩子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炼,意志力很差,因此,当外界干扰较多时,他们必然要分心。
如果长期处于干扰环境,做事情时总是被打断,孩子的大脑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之后哪怕没有外界干扰,它也会习惯性分神。
这个原因是最麻烦的,毕竟习惯一旦养成,再想去纠正,难度可想而知。
这是连很多成年人都办不到的事情,对孩子而言,希望自然更加渺茫。
STRATEGY
北师大儿童教育心理专家:培养专注力要趁早,学前阶段是黄金时期。
对于培养孩子专注力这件事情,北大儿童心理专家早在几年前就发表过评论,专家认为,学前阶段是解决专注力问题的黄金时期。
孩子在3-6岁期间,既不像之前那么难以沟通,也没有之后的顽固思维,不仅如此,此时他们不论是思维活跃性,还是服从性,都处于巅峰。
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不仅难度小,父母无需付出太多,而且效率高,一旦帮助其养成习惯,未来将无需继续操心,属于一劳永逸。
希望各位家长抓住这一时期,及早行动起来。
如何帮助孩子的改善专注力
方法其实有很多,我在这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不要施加太大的压力
1
有个词叫“忙中出错”,压力越大,往往意味着出错概率就越大,以孩子的心理素质,事实上,并不能很好地抗压。
不仅如此,高压环境还会带来一系列麻烦,比如心理敏感、叛逆情绪、亲子关系破裂等等。
培养时间意识
2
有人做事情非常守时,说10分钟就10分钟,只会提前不会延后,而另外一些人就很讨厌了,他们毫无时间观念,10分钟能拖20分钟,20分钟能拖一小时!如果是事情太难,实在无法按时完成,那也就算了,我们尚且可以接受,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他们就是喜欢磨蹭,做事情的时候,不是喝口水就是吃个东西,要么就是跟别人聊聊天,几件事一岔,不仅耽搁了时间,还会提高错误率。
家长要从小就给孩子关注时间意识,从小事做起,吃饭40分钟,看电视一小时,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等等。时间意识一旦行为,他们自己做事情就会有一种紧迫感,这种发自内心的约束,能在无形中迫使孩子变得更加专注,还不用担心对其心理造成干扰。
排除干扰源
3
既然孩子会因为外界干扰而分心,那我们将干扰源解决掉不就好了吗?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很多家长自身就是干扰源,他们习惯性打断、纠正孩子,对其错误行为指手画脚。
家长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可是这样的行为,确实会干扰孩子的专注力。
学会“偷懒”,也是一种科学教育理念,希望家长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选择性放手。
转载来源 | 卓妈学堂、草芽CY
图片来源 | 网络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