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在家长欢天喜地的时候,也迎来了第一波泪奔。
今年孩子们过了一个超长的假期,2020年的学习焦虑,可以说,从年初,一直延续到年末。
开学后孩子和家长的开学焦虑都来得比以往早,比以往猛。
成长的路只有一次,想要在新学期把孩子培养好,家长要做的,除了监督孩子的学习外,还要做到下面这些。
木棉大学&木棉说&腾讯视频为全国父母准备的“做智慧父母·开学不焦虑”的直播中,
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的苏彦捷老师,帮助父母更好地读懂你的孩子,缓解家长和孩子的开学焦虑。
人为什么会焦虑?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焦虑?为什么孩子不爱和我们沟通?怎么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今天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提给了苏教授。
01
焦虑不是你一人有,要学会正确淡化
父母的焦虑,好像什么时候都存在,幼儿园有,小学有,中学高中也有…
是我们自寻烦恼吗?还是源于管孩子太多应该多放手?
苏教授给我们讲了家长的焦虑无外乎就因为这两个原因:
人面对未知的事就会焦虑
我们对一个比较陌生的或者不是特别清晰的事时会产生焦虑。
即将要面对的那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不清楚,所以会很害怕,很恐惧。
伴随孩子开始认生,对陌生人恐惧和分离焦虑也在随后7、8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1岁半左右达到高峰。
而现在为什么很多家长会焦虑?
因为小孩上学是什么样的,对这件事情家长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所以就容易焦虑,这是焦虑的一种情况。
而还有一种情况正相反,家长太清楚了也会焦虑。
马云最近在开学的时候就说到了,说要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们家长其实特别爱学习。
现在有很多渠道可以给家长很多育儿的知识,接收的讯息很多,
都在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做,你知道了很多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
但我们却焦虑了,因为我们有种内心的呼声:臣妾做不到啊!
今天苏教授就要告诉家长们:怎么做,你能做到。
首先我们要有预期,有了预期我们的焦虑就会缓解。
当然,当你知道了很多,但你又做不到的时候,你也不用太焦虑,
你要知道这种情况其实很自然,也会发生在我们很多人身上。
苏老师说:
“像我自己,我从83年就开始学心理学,我知道好多心理学的规律,
你说我在生活当中就一定能够很理智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得那么好吗?那么理想化吗?
并不是的。”
当孩子做一道数学题时5x9=45,孩子写成35,你生气,这种情绪是自然的,有情绪也是自然的。
我们要先接纳自己的情绪,如果真的就是没控制住骂了、打了孩子,家长要有反思。
这件事我们这么做合适不合适,然后如果不合适的话,我是不是能够找补一些回来。
重新看我们和孩子哪方面出了问题,要沟通,要建立和孩子的情感重建。
家长和孩子其实是一个发展的共同体,我们现在做事情一定不是我为了孩子要怎么样,
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做父母的你自己也在发展。
苏老师说,发展心理学上讲,从生命的孕育一直到生命的结束,
整个的毕生发展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
建立家长和孩子共同发展,妈妈要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需要发展的事,要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这样的亲子关系我想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02
抓住3个发展关键期,更好地读懂你的孩子
我们说到做智慧父母,也很想问苏教授您觉得什么叫做智慧父母?
在发展心理学中,我们叫明智父母,当然智慧父母可能跟这个是一个概念,你又要聪明,又要智慧。
智力就是聪明,你如果用智商的这种量表去测一测,你是120,你还是150,这是我们讲到的说你是不是聪明,你是不是有相应的一些能力。
打个比方,智力是让我们有发明原子弹的能力。
而智慧是让我们有不去用原子弹的能力,我知道这样做合适,还是不合适,这就是智慧。
作为智慧的父母,我们首先要理解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一个什么样子。
学龄前他什么样,上了小学什么样,到了青少年他又是什么样?
幼儿园9月1号开学了,幼儿园门口哭声一片,很多妈妈又焦虑了上班都上不下去了。
因为这阶段的孩子之前在家亲子交往更多一点,而到了幼儿园开始同伴交往了,
孩子要知道我跟别人怎么相处,要跟大家平均的分配玩具,还要知道怎么去跟老师表达。
其实3岁的孩子,他不是一个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候,按说孩子是可以离开爸爸妈妈了,
但对于幼儿园的小孩说他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待半天或一天,他就会焦虑,会担心。
父母可以提前给孩子一个预期。
告诉他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妈妈也可以跟老师沟通你孩子的一些特点是什么,让老师多关注孩子。
也可以带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的玩具去幼儿园。
苏教授说,她的小孩那会就拿个小枕头到幼儿园,
这个小枕头在,他就会觉得比较安全,这些都是一些刚入园的小朋友可以用的方法。
而小学阶段,最让父母焦虑的就是陪写作业和学习焦虑了。
小学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很困难。
苏教授给我们举了她学生的一个例子,学生的小孩上一年级,一天做作业半天没动静,然后一看他课本上画了好多的画,
比如说学“墙”这个拼音,孩子对拼音没概念,他就画了一个长城的墙,对孩子来说他一定要形象化的东西才能理解。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生气他怎么连作业留啥了都记不清楚;怎么这么简单的拼音都学不好,写不好…
小孩在这个阶段是形象化表达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允许他连作业都记不清楚,他就是记不清楚。
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一些认知极限,在这过程当中,他很多东西不能马上理解,但他不是真正的故意跟家长过不去,故意气你。
而到青少年时期,很多时候跟青少年的孩子,因为学习我们会跟他产生争论,你被气得不得了,还说不过他...
苏教授说这些她都经历过,建议家长:做作业的时候你别陪在边上,别自己找气生。
你只要告诉他什么时候开始做作业,让他大概估计多长时间做完,结束的时候帮他去看做完没做完,做的有没有问题。
学习,写作业这事上要让他有自己的自主权,
我们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小孩能自主决定一些东西的时候,他动机也上去了,就会内化很多东西,包括学习。
苏教授给我们举了她自己儿子的例子,因为她很忙,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听写,家里没有人帮孩子听写,
孩子就想了一个主意,自己念一遍录进录音机里,然后再用录音机放出来,自己听写。
当时他做这件事的时候,苏教授狠狠地表扬了他一下,
因为这样的话可以减轻家长很多负担,然后也给了他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他上了大学后说:“妈妈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因为我觉得我特能以你为骄傲。”
苏教授说,他现在会用我的书去送人,前两天还说妈妈我在网上买了几本书,您帮我签个名,
其实父母是他的一个榜样,而且他以父母为骄傲,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的所作所为都成为他模仿的对象。
所以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也要理解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一个发展阶段,其实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
是认识孩子,认识我们自己的过程。
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你知其所以然了,你可能就不那么焦虑了。
03
没有控制住,打了孩子
打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说肯定不对,但是有的时候是真的忍不住。
一时没控制住,打了,怎么办?
我们在打孩子这方面苏教授说要从这几个方面看:
一、可以打,什么时候打合适?
因为我们知道打是一种惩罚,本来惩罚在我们心理学当中就要慎用,因为惩罚他是有很多副作用的,而且惩罚是需要规律的。
就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闯红灯一样,闯红灯为什么那么难治理?
就是因为不是每次闯红灯都抓住他都惩罚他,如果每次都惩罚了,那就起作用,
但有时监控没拍到,冲过去了,然后有的人就会觉得真刺激,就变成强化了,所以我们说对孩子来说什么时候要惩罚呢?
就是在比较危急的时候。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比如说一两岁的时候,因为我们讲道理,很难,小孩听不懂,又是在比较危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打一下。
比如说小孩都摸电门了,你还跟他讲说你不要去动那个东西,很危险,这就不行了,
所以在小的时候要先要让他知道疼了,记住这个东西危险不能摸。
二、打哪?
苏老师说,头、屁股都不是好选择,打小腿肚子。哈哈~~
三、打完了干什么?
因为对小孩子来说,打他,疼不是最重要的影响,而情感的伤害是对他有影响的。
他会觉得你不爱我了,你不要我了...这个对她伤害很大,所以你要告诉他,妈妈是爱你的,爸爸是喜欢你的。
他听得懂听不懂都没关系,但你也要讲给他,因为拥抱情感的连接是很重要。
04
好的亲子关系,都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知乎上一个问题火了,被800万人围观。
原来是一位母亲因为初二的女儿拒绝和父母说话,前来求助。
六年级开始,每当孩子考试成绩优秀,妈妈就会给一些零花钱作为奖励,
没想到,孩子在初二放假后花一万五买了一堆高级的电脑配件,自己组装了起来。
害怕孩子对游戏投入过多精力,父母便一致反对。
情急之下,还大声责骂了几句。
孩子既委屈又难过,连夜把组装好的电脑拆开退货了,
并且拒绝了妈妈的补偿,再也不愿意和父母说一句话。
怎么和孩子沟通,尤其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怎么双赢的沟通?
苏教授说,2015年咱们国家有一个数据,青少年是从10岁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25岁。女孩在10~14岁,男孩子在12~16岁,是孩子的青春期开始。
青少年为什么有那么多冲动的行为?
因为青少年管情绪的脑部先开始发育成熟,而管理智的脑部后发育成熟。
所以就像我们说我们汽车油门开始有了,他一直在那踩。
到处探索这个其实是有好处的,但是他刹车还没有,所以他就常常表现出来,像我们看到的冲动,和很容易冒险。
在青春期这阶段,苏老师认为还是谁强,谁在这个关系当中占有优势,谁来发展和变化。
所以家长要作出改变。
因为孩子也很痛苦。
苏教授说一次在清华附中讲关于青春期的事情,有一个男孩子长得高高大大的,他就说老师如果我的父母坚决不变怎么办?
我就很心疼他,真的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很难受。
做智慧的家长,不论是他错还是对,因为很可能是他不成熟,他认识角度有偏差,或者看问题有偏颇等都没关系,
因为他没你活的时间长,没你经历的事情多,这很自然。
我们首先要理解他这个过程,就算看到了他的问题时,咱们也要心平气和地跟他沟通,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从他的角度想,要听他说,理解他说的道理在他那个世界里是说得通的。
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有一个不痛快,不和谐的关系,其实大家都不舒服。
所以这个过程当中,你要知道他不是冲着你的,他也不是故意的,
他就是这样,你就不那么难受了,你也不那么生气了。
一个好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在整个的沟通过程当中,其实让人舒服,就是亲子关系中彼此最好的状态。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