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们对一个优秀的孩子定义是什么样的?
学习好、聪明、主动自觉
遇到困难不退缩、善良帮助弱小、待人有礼、懂事体贴
……
很多人会觉得优秀的孩子是天生的,他们就是会比别人家的孩子要更省心。
哈佛医学博士Daniel J Siege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孩子优秀与否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大脑是开放式的还是防御式的。
我们大脑中有一种特别的神经回路“social engagement system”(社会参与系统),它靠大脑的前额皮质把其他脑区连接起来运作激活,使得我们的大脑处于接纳、开放的状态。
好奇心、复原力、同情心、洞察力、开放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甚至道德感等这些高级思维都依赖于它。
因此,我们想要培养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第一步就要先帮助孩子培养开放式的大脑——The YES Brain。
开放式大脑
The YES Brain
开放式大脑和防御式大脑带给人最直接的差别在于,面对相同的处境时有着截然相反的表现:
因此,想要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我们就需要帮助他们培养“开放式大脑”。
平衡力、复原力、洞察力、共情力,这四项特质相互配合,是形成开放式的大脑缺一不可的条件。
平衡力
The Balanced Yes Brain
“管理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让孩子不容易失去理智。”
我们常说“小孩子脾气”,就是当发生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时,他们会直接大吵大闹,不讲道理。
大量的育儿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阶段当中,大脑的整合性差,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身体。
因此想要孩子安静下来,先安抚情绪,比说教更管用。
在某个年龄阶段,这种强烈且冲动的反应是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的。
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得会学会自己安抚自己,即便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能做到理智地表达。
就像坐船渡河一样,即便波涛汹涌依然能够平稳度过,这种能力叫做:平衡力。
保持科学的睡眠
当孩子睡眠不足时,他们更容易冲动,缺乏耐心,情绪反复无常,自我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会减弱。
所以,想要看到孩子行为最快得到改变,就给予他们充足、科学的睡眠,尽量少牺牲孩子的睡眠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AAP)认可的各年龄段睡眠建议
大脑全面发展,需要多样的日常活动
身体需要摄入多种不同的营养才能健康成长,大脑也一样。想要孩子健全发展,我们也需要提供给他们大脑多样的“营养元素”。
丹尼尔在书中总结了7种最适合大脑发展的日常心智活动:
*睡眠、运动、专注、内省(与自己交流)、放松、联结(与他人交流)、玩耍
多样的心智活动才能为大脑神经元提供放电和形成联结的机会,学会把时间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最终孩子的大脑功能和人际关系都能达到最佳状态。
复原力
The Resilient Yes Brain
“当生活中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和挑战时,重新振作的能力。”
培养能力,而不是消除行为,是对复原力最好的解释。
谁都会有不顺意,失败,沮丧的时候,就像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虽然都是小事,但在同一天里经历就足以变成让人难以忍受的“逆境”。
我们培养孩子的复原力,就是想要他们知道自己是具备从失败中振作起来,面对逆境的能力。
这样他们在这个充满压力、快节奏、高期望和意外的世界,也能充分体验到真实而持久的成功。
良好的亲子关系
预测孩子的复原力、社交、学业和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孩子是否和父母、祖父母或其他照顾者中至少一人具有安全的依恋关系。
我们不要求给予孩子的照顾是完美的,但至少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这4个S:
Safe(安全)、Seen(被关注)、Soothed(被安慰)、Secure(可靠)
这些都可以日常互动当中完成,和孩子一起吃饭;带他们去公园;和他们一起看搞笑的视频;甚至吵架然后和解。
这些经历都能加深你和孩子的感情,让他们从中找到安全感,获取在逆境中前进的勇气。
培养第七感
第七感像我们体内的一个小监视器,能敏锐地感知我们和他人的情绪,使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读情绪绘本,让孩子了解情绪变化时身体的具体反应。
学会深呼吸,和孩子一起构建一个可以放松的幻想场景,然后在一次一次不断地练习中,做到运作自如。
洞察力
The Insightful Yes Brain
“审视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并运用自己的理解做出明智决定,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洞察力是幸福人生的标配,它能让你察觉到自己是否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
因为负面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容易因为难过、失望、嫉妒、愤怒或被侮辱,做出有害的、讨厌的或无意识的行为和决定。
洞察力一旦培养起来,他们就会知道自己不是无助的,自己可以选择做出怎么样的反应,成为怎么样的人。
不要做困难的受害者
也就是我们说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使我们能洞察应该如何兴致勃勃、坚韧不拔、充满干劲地应对挑战,能使孩子在面对挑战时能坚持不懈。
固定型思维会使我们认为困境暴露了我们的弱点,会认为后天努力无法改变自己的先天能力,甚至,我们会以为自己应该一直成功,生活就该一帆风顺。
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动性,认识到自己不是困境的受害者,孩子会拥有更强的能力。
跳出来,做个观众
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和孩子在大热天出行,大汗淋漓走在街上,自己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孩子哭着闹着要吃冰淇淋。
当下的我们可能会很生气,想吼他们。但如果我们跳出来,把我们和孩子当成自己路上见到的一家人,我们可能会觉得:
这么大热天,父母会生气很正常,孩子想吃冰淇淋也是正常的。(理解)
前面一个路口就有便利店了,到那里买个冰淇淋坐下歇一歇再走好了。(找到解决办法)
无论对孩子还是成年人,洞察的关键都是:在情绪激动要爆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转换角度,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共情力
The Empathic Yes Brain
“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关心他人,并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改善状况。”
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喜欢和他来往。
不只是人际关系好,或者朋友很多,而是身边的人都喜欢和他来往。
哈佛大学有一项持续了76年的研究了724名男子的一生,最终发现,只有好的社会关系,才是幸福、开心人生的关键。
我们也看过很多那种电影,主角意气风发时身边朋友往来的人很多,但是当他落魄之时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故事的转折往往都发生在主角改变了过往的生活方式,重新体验一遍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联结以后。
很好地诠释了,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和共情能力是如何让我们拥有富有意义和联结的生活。
从好奇、接纳和友善的角度看问题
当一个同学发脾气后从操场上跑走,你第一反应会问“他在发什么神经”还是“他反应这么强烈的原因是什么?”
重新定义情境的特点是提出角度完全不同的问题,这种做法很简单,让他们换个角度看问题。
这些我们都能在日常活动中完成,不断给孩子提供为他人考虑的机会,多从好奇、接纳和友善的心态提出问题,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丰富语言池
其实很多人都是具有共情能力的,但大多数人都缺少“共情语言”,也就是与人共情的办法:
教孩子提供建议,不如教孩子倾听和陪伴;
从“我”说起,“你没把蜡笔放回去,让我很生气。”比“你总是弄丢蜡笔”更有效;
道歉的话可以说得长一点“我以为这会很好玩,但你发现你的蜡笔不见了一定很慌张,我不应该这样做的,对不起。”
简而言之,教授共情不能只提供建议或发现他人好的一面。还要教他们如何倾听、陪伴和分享情感。
结 语
如何帮助孩子获得这种内在的真正成功?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火花,这是独特的性格和各种经历的结合。
我们希望让这个火花越烧越旺,帮助孩子变得快乐、健康,努力成为他们能够成为的最好的自己。
防御式大脑的反应会遏制好奇心,扑灭孩子内心的火苗。
与之相反,开放式大脑为灵活、坚忍和力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独特的火花能被点燃,能越烧越旺。
文| 毛妈团队
编辑 | 毛妈团队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