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考上985大学,小学应该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回答,毕竟小学到高考,还隔着初中和高中呢,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那么,小学和考985大学,有没有关系呢?一位资深小学老师说:“根据我20多年的观察,那些高考能考上985大学的学生,其实多数在小学就已经能确定了。”
各省的985大学录取率,大约在2%左右,即便是重点高中,能考上985大学的学生,也是班级前几名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多数都是从小就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也有一些个例出现,比如小学学霸,初中就得平庸了,再比如小学成绩平平,初高中开始发力,最后考上985大学,这样的个例还是有的。
其实,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分化就已经非常明显了,老师整天和学生相处,而且掌握着更多的数据,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看人”还是很准的。这位老师,把学生分成了四类:
第一类:聪明又好学的学生,考上985大学的可能性最大
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他们聪明又好学,成绩稳定,即便是到了五六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也基本上都是满分,这类“学霸”,成绩稳定。聪明,保证了他们“会学习”,爱动脑子,不是死学习那种类型,而勤奋,又让他们基础扎实,各科都比较平均。
这些学生从小成绩优秀,自尊心比较强,喜欢和同学比着学习,所以学习动力,比一般学生要高很多,所以持续学习的能力也很强,他们最具备“学霸”的特征。
第二类:聪明但是不努力的学生,这类学生逆袭的可能性很大
班里也有这么一些学生,他们非常聪明,学习喜欢动脑子,脑瓜很灵活,但是非常贪玩,所以成绩不是很拔尖,一般处于班级中游或者中上游,这类学生是我们常说最有可能逆袭的学生,也有小学、初中成绩平平,高中“扶摇直上”,考上985、211大学甚至北大清华的可能。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有个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他叫孙贺,从小学到高一,他都是一个基本不可能考上北大的孩子,而且成绩一直都很差。小学时候成绩尤其差,都是班里倒数。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考了班里倒数第一。初中依然没有多大起色,但是也考上了高中,只是没能考上理想高中,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到了高中,一次和大学生聊天的机会,激发了他对大学的向往,他理性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开始努力,但是不盲目学习,非常注重反思总结、优化学习方法。短短三年时间,从全校两百名进步到全校五十名,再进步到全校前三,最后以全校第一的成绩结束高考,最终被北京大学录取。
这是个例中的个例!但是,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确实有这么一部分学生,高中有逆袭的可能,而这部分学生就是非常聪明,但是并不是很努力,他们在小学和初中,用在学习上的精力,也许只有80%,也许只有50%,甚至更少,成绩虽然不是很优秀,一般也不是很差,但是因为缺乏大量的训练,基础不是很牢固,而小学又比较重视规范,所以成绩不会非常好。
比如小学数学,在很多生源好的学校,如果你考90分,就已经到了班级中游了,而实际上,90分和95分的学生,差距也许并没有分数上体现的这么大,一个题型,一个得数,一个粗心,都有可能产生很大差距,但是以后孰强孰弱,还很难说。
第三类:不聪明但是很努力的学生,考上本科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曾经我带过一个学生,到了高一,成绩在班里中等,哪一科都不是很突出,但是非常努力,下课基本上没见她出去玩过,自习课从来都是低着头做题。后来跟一个家长聊天,才知道这个学生,是小学老师认为唯一一个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她在小学的成绩,太优秀了。
但是,这样的学生,到了高中为什么就成绩平平,甚至连重点本科都可能考不上了呢?
其实,这类学生就是“想学但是不会学”的学生,这和他们的性格已经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因为他们从小比较听话,学习努力,小学低年级,努力基本上都能考出好成绩,所以这类学生一开始就是学霸,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强化了他们的“努力”意识,所以通过更加努力来保持成绩,但是久而久之,有可能养成了不愿意动脑思考的问题,因为很多聪明,都是因为“偷懒”而想出来的。
这类学生,一般语文和英语都很不错,但是数学逐渐会出现问题,到了高中,数理化都可能会出问题,而这些科目很容易拉开差距,所以他们到了高中,成绩会急转直下,不再是班里的学霸,虽然很努力,但是也很难学好,甚至还有的学生因此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最后能考上本科就算不错的了。
第四类:不聪明又不努力的学生,基本上在小学就被“放弃”了
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有选拔,有分流,小学一个班里可能都有不少的学生上不了初中。到了小学三年级之后,学生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到了五六年级,有些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他们不学习,叛逆,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放弃。这类学生,初中基本上也是“混过三年”,基本上没有考上高中的可能。
一般而言,家里“鸡飞狗跳”的是第2类和第4类,这样的孩子不是很省心,但是又完全不一样,其中第2类的孩子, 如果家长能引导好,一旦成熟了,有学习目标了,后劲是非常足的,而第4类学生,中考基本上就分流了,家长如果“屡教不改”,就可以考虑一下孩子未来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