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这么辛苦,学历还在通货膨胀,这真的值得吗?请大家捂着左胸认真回答你读研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追求学术理想?,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如果是为了学术理想接下来的分析可能对你作用不大,但我敢肯定更多朋友考研是为了找个好工作,那么以下分析将对你有些帮助。
不久前教育部官宣2020年研究生将扩招18.9万人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
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很多朋友准备放弃考研复试,他的理由是又一次大扩招以后,学历会继续贬值,研究生的竞争力还会继续下降,还不如洗洗直接去工作,那么问题来了,硕士学历就真的比不过三年工作经验了吗?
先给大家看一个实际点的数字,读研三年和工作三年以后的收入比较,2018年麦可思对2015年毕业的大学生做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选择工作的人三年后平均月收入是7419元,而读研三年的人,这时候我刚毕业,平均月收入是7371元。
平均来看,虽然硕士相对缺少工作经验,但他们毕业后的起薪已经差不多能追上工作三年的同学,不过大家都懂了,平均值背后是很多人被平均了。考研这个事情到底有多大价值,你们还得区分一下行业背景和专业,从企业的招聘需求来看,不同行业对硕士的重视程度还是有差别的。招聘网站上对工作经验要求,1~3年的岗位当中,硕士和本科薪资差异最大的行业有餐饮、广告、卫生服务、计算机硬件、专业服务等等。
如果具体看岗位的话,招聘硕士和本科薪资差异最大的岗位分布在农林渔牧、咨询分析、销售律师、互联网运营市场和高级管理当中。
你可能感到一脸懵逼,这到底说明什么?
其实就是说有两种类型的工作会更重视学历,一种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比如说数据分析法律,计算机硬件的从业门槛比较高,确实得学得再深入些,有些不在招聘网站上招人的行业也可能对号入座,比如说医生、研究员、高校教师等等,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些行业门槛比较高的专业,考研的比例最高。
2018届本科毕业生当中。医学、农学、法学读研比例是最高的,另一种比较吃学历的是技术性不强,但是竞争格外激烈的热卖行业,比如说销售和互联网运营,这也比较好理解。
因为有些岗位本来只要求本科生,但是钱多速来的热门风口,也有了很多研究生来应聘报名,雇主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筛选,本科生很容易就被筛选下去了,说到底还是学历通货膨胀的锅,在这种情况下手握一张硕士文凭,确实更容易敲开某些行业的大门,这是我们常说的起步会更高。
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和网易5大公司为例,2018年这五大公司在C9高校当中招聘的硕士数量是本科生的2.5倍,研究生求职者被5大公司录用的比例也远高于本科求职者,也就是说相比本科生,硕士更能够获得大公司的青睐。
综合以上种种,向往某些行业和公司的同学,考研确实可以对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助力,但是考研是一条孤独的路,除了每天图书馆和寝室两点一线,抵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吸引,还要面对亲密关系的考验,如果不幸考研失败了,或者因为种种条件限制决定放弃拼搏,也不用太过沮丧。
如果本科毕业就开始工作,三年以后,大家的月薪平均会上涨84%。按专业来看的话,管理科学和工程、计算机、临床医学、护理学、金融学等偏实用的专业收入涨幅最大,即使是中文、历史、物理、教育等涨幅偏低的专业,收入也能上涨50%以上。
读研。值得吗?读研其实就像一笔投资,先付出今天的努力,然后在未来获得投资的收益,而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之所以如此谨慎,主要是“机会成本”在不断挑战我们的判断力。选择考研,我们的机会成本可能就是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提前三年的社会捶打经验,天平两端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前面的数据已经说明站在概率的角度来说,更高的教育水平更有可能带来良好的收益率,而在科学技术主导发展的现代,这样的高收益率应该还会继续发生,但是你也要知道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所有数字都是平均值落到被平均的个体上,并不是每个读研的人都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这取决于你的能力、兴趣、努力程度还有运气,除了兴趣和努力程度以外,其他因素都不可控,你肯定要问,这让我怎么选,分析过那么多的数据,我给出的建议还是从来没有正确,只有你的努力让你的选择正确,人生其实并不是一场只有三年的短途冲刺跑,不管是读研还是工作,都是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途径。
莎士比亚在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里写过这样一句台词:“世界是我的努力,我要用剑把它撬开。”在做出选择之前,对各种不确定信息进行调研和了解,审慎的做出决定,然后为之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是跌倒后又爬起了经验教训,都将是你翘开世界的剑。
——END——
关注扒喻,直击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