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2017年下半年起,在实施五轮郊区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的基础上,上海实施了“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内容上,既有学校全方位提升的精准委托管理,又有聚焦单个关键项目的互助成长项目;时间上,由原来的2年变为3年。日前,第一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已全面完成,第二轮已正式启动。根据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的评估结果,42个精准托管项目和34个互助成长项目合格率达到100%,其中评为“优秀”的有44个,优秀率达到58%,76所郊区学校在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办学方面都取得了进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服务新城新校,实现高起点办学
奉贤区金水苑中学位于奉贤新城核心区,开办于2015年9月,青年教师比例较高,教师队伍培养和学校文化凝聚都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017年9月以来,接受了晋元高级中学的精准委托管理后,学校文化建设和综合办学水平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逐渐成长为奉贤新城内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对奉贤区金水苑中学实施精准托管,定期通过工作例会研讨工作,有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在全面进行初态评估的基础上,双方研制了工作重点,包括凝练办学理念、编制三年发展规划、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
首先,厘清办学理念,确定了“让每一个孩子自然、自主、自信地阳光成长”的理念,并浓缩为“自教育”的典型特征。接着,双方着眼于促进办学理念与学校课程之间的一致性,优化了学校课程结构,形成《“自教育金水课程”方案》,构建了“金系列”和“水系列”两个课程板块。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驻校老师王玲在给金水苑中学青年教师指导分析现场课
在“自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金水苑中学以“小先生”(核心为“我学、我做、我说、我教”)教学模式为重点创新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落实了“人文课堂,有效教学”。在此过程中,晋元高级中学组建了由20位初、高中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指导团队和以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员为主体的10人专家团队,对学校“小先生”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指导。
在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指导下,金水苑中学以“小先生”教学模式为重点创新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成效
在这一期间,还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针对性地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青年教师,充分利用晋元高中优质师资培训资源,通过“定项目、定方案、定时间、定内容”,进行有效指导。对于骨干教师,实施“金水苑中学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邀请普陀区教研员和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骨干教师带教青年骨干教师,加强骨干梯队建设。对于班主任队伍,建立学校班主任工作坊,聘请晋元高级中学的市优秀班主任、普陀区德育工作室领衔人为导师开展工作坊活动,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三年来,借助优质的托管资源,金水苑中学在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生发展等方面都获得了明显的提高,社会关注度和荣誉度不断提高,比如高级教师从最初建校时的2名增加到本学年9人,产生区名教师1人、区骨干教师1人、区优秀青年教师4人;学生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学生升学路径更加宽广;学校获得区教学质量一等奖、奉贤区教育系统和润特色奖等荣誉。
近年来,通过城乡学校携手方式提高新城新开办学校办学起点的做法得到广泛认可,除了金水苑中学以外,奉贤区金水苑小学、奉贤区待问中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松江区中山第二小学等一批近年来新开办学校加入了第二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
助力小规模学校,促进“小而优”
崇明区建设小学位于崇明岛建设镇白钥村,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人,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生态气息浓厚。由于地处偏远,规模较小,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岗教师和学生的流动性一度比较大,学校实现有品质的发展面临现实困境。经过认真细致地匹配,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与建设小学成功牵手,实施精准托管,逐步使建设小学“小而优”“小而美”。
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对崇明区建设小学实施精准托管,学校将特色茶艺课程移植到建设小学课堂
为切实帮助建设小学提高教质量,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组织了三支支援团队。一是常驻管理团队,由虹口第二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领衔专家和2名中层干部、若干名资深教师组成,每周至少轮流到建设小学2天,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指导。二是优秀教师团队,以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班主任)教师等为主,每周至少有1-2支团队到校指导或交流,两校年级组、学科组紧密对接,对初露头角的优秀教师,实行跨校结对合作,共同发展。三是专家团队,由虹口区教育学院资深专家领衔,若干主要学科教研员、资深教师等组成,保证每月一次讲座或项目研究,指导建设小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对一线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和面批指导。三年来,两校教师共上研究课147节、聆听专家报告19次、接受学科教研员面对面指导33次。
除了把基础课教好,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还帮助建设小学做精特色课程,开辟了“百草园”“休憩园”“蔬果园”三个生态教育实践基地,所有植物都源自各学科教材,按季节由师生共同种植、培育,成为学生喜欢的探究乐园。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把传统的茶艺课程移植进入建设小学,专门辟出茶艺教室,定制专用茶具、服装,系统地传授茶道,建设小学在2019年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中小学生茶艺交流展示活动中获最佳茶韵茶席。2019年,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又把篆刻引入建设小学,期望这一融“石材、书法、绘画、笔法、篆刻、雕刻”于一体的“印”文化也能像茶艺一样逐步受到建设小学学生的喜爱。
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教师在崇明区建设小学开展示范教学
由于地处乡村,加上家庭关爱相对欠缺,建设小学也有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为此,两校确立了《农村小学学有困难学生教育破题之策的研究》科研项目,对学生、家长一对一详细询问,撰写“学生学业品格研究个案”,从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传递、教学反馈、知识梳理、个别辅导等方面,环环紧扣,精细操作,找到了适合学有困难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出版了《农村小型小学均衡优质发展对策研究》成果,受到多方面积极肯定。
从2019年度“绿色指标”评价结果看,建设小学在许多指标上都有了令人可喜的进步,睡眠指数由2级升为7级,作业指数由5级升到7级,教师教学方式由8级升到9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了勇于实践、乐意探究、敢于创新等素养,学校也正在申报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
像建设小学这样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通过城乡学校携手计划走向优、美的故事,还在崇明不断上演……
服务大居配套学校,促进安居乐业
宝山区罗店二中创办于2017年9月,位于上海最北部的大型居住社区——罗店大居内,居民以杨浦、虹口、黄浦等动迁户为主,兼有部分经适房和本地农村拆迁户。如何为大居百姓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服务,是宝山、杨浦两区教育部门共同关心的大事。该校从创办起,就接受了新优质学校——杨浦区三门中学的精准委托管理,实现了规范办学并走上品质发展之路,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与赞誉。
面对新校,三门中学首先从建章立制开始,将呕心沥血、多年研究的成果——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并结合罗店二中实际,编制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三年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实施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计划,使学校各项工作迅速步入有序、规范的轨道。
在上海市杨浦区三门中学指导下,罗店二中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一日研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三门中学实施了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对于罗店二中拟招录的新教师,全部放在三门中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职前见习,使新教师一入职就可胜任岗位;对于青年教师进行定点培养,通过点对点的师徒结对、联合教研、浸润式培训等方式,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有22位罗店二中教师拜三门中学骨干教师为师,开展校际教学研讨活动,相互间听评课100余节;对于骨干教师,通过请专家、拜名师、搭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育。罗店二中教师开始频频在市、区教师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奖。
在抓紧师资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基础型课程建设,狠抓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五环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每月定期开展“思维培育”为主题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在备课时关注渗透思维策略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关注追问,在布置作业时设计“支架”,支撑学生完成有思维量的任务,在辅导学生时通过设计项目让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门中学还整合专家力量,帮助罗店二中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目前已开发了9门校本课程,形成15个兴趣社团,健美操社团、田径队、舞蹈社团、篮球社团、广播操队开始在区域崭露头角。
三门中学校领导到罗店二中开展思维培育讲座
像罗店二中一样,浦东周浦实验学校、浦东航城实验小学、闵行汇秀小学、宝山乐之中学、宝山美罗家园一小、嘉定金鹤小学、松江泗泾二小、松江泗泾三小、奉贤思言小学等一大批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学校在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中获得高品位发展。
目前,市教委已经启动实施第二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涉及郊区学校66所,总体呈现向五大新城、大型居住社区倾斜的特点,其中五大新城所在区共涉及学校40所。第二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将把将近年来国家和本市出台的义务教育重要改革政策的学习和贯彻落实作为工作导向和重点内容,增强时代性和实效性。聚焦抓好受援校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评估体系、做精做细过程管理和指导三项重点,不断提高实施效果,构建城乡义务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上海市教委强调,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是本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创新,各区要从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将其作为各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的重要内容;从谋划“十四五”教育发展的高度予以统筹考虑,作为各区和有关学校“十四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面;要从创新教育治理体系的深度予以创新发展,优化精准委托管理中的办学权阶段性调整机制,深化城乡学校在互助成长中取长补短,不断总结提炼城乡学校合作发展的制度性成果,不断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题图摄影:谈乐达
编辑:赵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