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小学到大的语文开始“不说人话”了?听听莫言怎么说

作文写作靠背模板,文本鉴赏靠教辅,古文分析靠咬文嚼字……在如今的课堂中,语文教育的“怪象”不少。功利、刻板是当下许多家长、专家对语文教育的印象。

如何让语文教育不变成一门“外语”,在保持鲜活与生气的同时,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并陶冶文学艺术情操,已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前不久,诺贝尔文学家莫言发表了一份关于语文教育的言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莫言说:我们没必要让中学掌握那么多的语法和逻辑之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到大学再学也不迟。

在讲到语文语法的时候,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把语文比喻成一架钢琴,我们的确需要一些人学习设计、学习修理,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会演奏就行了。

肖邦未必会修钢琴,沈从文未必能写一本语法方面的书,但这些都不耽误他们成为一代大师。

在莫言看来,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也难以写出漂亮的文章。但所谓的对语言的感觉,必须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

现在的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像嚼蜡一样去学那么枯燥的逻辑语法,所以孩子们对语文一点兴趣也没有。没有兴趣,怎么可能学好语文?

以前的语文教育是教育学,如今的是“玄学”

一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难点在于拼音、识字和书写,这些教学内容还算是接地气的,家长也能帮助辅导一二。可一旦进入三年级,语文就披上了“玄学”的色彩,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重关卡,让家长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补起。

京誉君认识的一位家长朋友说,在阅读理解中,有一篇文章讲妈妈和儿子吵架,儿子跑了出去,差点被车撞到,妈妈冲过去,紧紧抱住儿子。

问,为什么妈妈紧紧抱住儿子?一个小男生回答:因为妈妈太生气了,她要过去看看孩子撞死没有。这个答案显然让人哭笑不得,这个小男孩的问题在于,对人通常情况下的情感状态把握有偏差,这个要归类应该属于情商和思维模式范畴,这难道也属于语文教育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从这件事中也引起了京誉君的思考!语文教育到底包括什么?其实这是一个很让人语塞的问题,有人拿语文和英语作对比,觉得语文太“主观”了,任一一句话就开始揣摩人物动机和情感,作者都不一定想的有答题者多,为什么不能像英语那样有一个客观标准呢?语法对了、字词对了,意思表达无误,就行了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语文教育到底是学习“使用工具”还是研究文学?

其实这是混淆了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语文永远不可能像英语一样只考察“工具属性”和“实用性”,那么我们的母语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

全国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曾说:语文这门学科包括了语言、文学、文字、文化等方面。语文让学生阅读和写作,观察和表达都是思维训练,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逻辑思维一部分跟数学趋同;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跟情商有关,跟艺术重叠。语文的边缘模糊,这是它综合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所以可以这么理解,如果其它所有学科和技能都是一个个应用软件,那么母语就是操作系统。这就是为什么说语文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语文毕竟作为一门学科出现,范围也不好过于无边无际,也需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以前的语文课程目标曾经是“语文知识”,京誉君还记得我们以前的高考卷,第一题必然是读音或者字形正误,这就是语文知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而后来随着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语文的课程目标也有了改变,更加突出“语文能力”,看看现在的高考试卷,会明显感受到不同。现在的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想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上“整两句”,看看莫言有何高招!

1、建立优秀的教师人才队伍

莫言说,现在最优秀的师范生,也未必会去当老师。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必须承认,最上等的职业还是当官。他们即便不贪污不受贿也可以过的比教师好很多。

无论什么人下岗,当官的也不会下岗。我们常常听说某些地方拖欠教师的工资,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地方拖欠了书记或者县长的工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个教师哪怕被任命为穷乡的乡长,也要摆酒宴庆贺,但如果一个乡长去当中学老师,他很可能要上吊。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就很难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了。就算有好的教材,没有好的老师,也无济于事。

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教师了,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2、中学语文,应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学生愿意读什么就读什么

莫言倡导孩子们要多读书,要把语文学习的三分之二时间用来读书。只要不是反动的、黄色的,学生愿意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

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不是真理,但绝对是有道理的。

现在的学生之所以语文素养不高,不会写文章,就是因为读书太少,也没有时间读书。如果每个孩子在上学期间,能读一百多本古今中外的名著,就算他一辈子不写文章,也必将让他终生受益。语文学习,简单来讲,就是多读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语文分析适可而止

莫言对当今的语文分析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本来就是一篇略带病态的唯美休闲小文,读这种文章只要能感受到一种情调就可以了。

如果非要从这篇文章里读出朱自清的爱国激情,非要读出朱自清对敌人的仇恨,那就是在误人子弟。就像一本《红楼梦》,每个人读后的心得体会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心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的形象也是不一样的。难道老师的标准就是最好的?学生也必须得是老师的标准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简单来讲,阅读就像吃饭:上来一道好菜,色、香、味俱佳,吃完了,大家心情愉快就行了。难道每个食客还必须说出这道菜的原料和制作方法不成吗?

可以分析课文,但必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这才是语文教学中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长久以来,语文学科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基础般的存在,但随着“大语文”概念的建立,让语文学科在短时间内变得“高深莫测”,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语文试卷上的字都认识汉字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了晦涩难懂的天书,这其实都是教育内卷带来的弊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京誉君觉得莫言的建议就很不错,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发掘出了,当前语文的教学弊端,虽然这些建议并不能为中、高考带来“实惠”,但对于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提供未来教育教学方向上还是有深远意义的!

大家对于现如今学校中的语文教育有想要吐槽的吗?欢迎文章下方留言!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