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抗击了“新冠”, 战胜了洪水,在平凡中见证着伟大,在团结中践行着真理。这一年,对于我--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也是如此的不平凡,一面锦旗见证着我作为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7月6日清晨,在初升的朝阳映照下,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中,我班一位学生家长,满怀感激地将绣有“用心呵护 尽职尽责”字样的锦旗送到我的手中,以此感谢我对孩子在学习上的悉心教导,生活上的关怀与关爱。手捧锦旗,我激动不已,这面锦旗,是对我18年来扎根教育一线工作的最大肯定,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回忆和孩子相处的两年,一切仿佛就在眼前:2018年9月,我成为了他的班主任。初见11岁的他,个子却比我还高,脸上肉嘟嘟的,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背厚厚的,肚子圆呼呼的,多爬几层楼就会气喘吁吁,看上去挺可爱。但刚接班不到一周,他就开始不断的闯祸:打架、吐口水、故意撞倒同学、用身体压在别人身上……天天都有人告他状,我几乎每天都忙于给他处理“官司”。之后的很长时间,他总是出现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状况,他就是家长无奈,老师头疼,同学们讨厌的学校“名人”, 更难谈的上学习了。他也成了我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和他的妈妈的多次交流,咨询之前带过他的老师,询问他的好朋友并和他几次深入的交谈,多方面的去了解了他的情况和心理需求,我发现他其实很聪明,只是生活习惯不好,自制能力差,对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淘气就是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针对他的问题,我做好了和他长期“较量”的准备,试着走进他的内心,去关注他的心理需求。上课多提问,下课多交流,作业勤检查,生活多关心,期间也曾停课陪我一起“工作”, 利用课间、电话、微信经常与他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心理上的疏导。渐渐地,孩子开始有了变化,直到今年的二月份,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记得那是“新冠”疫情期间,身为班主任的我似乎比其他老师更忙一些,除了上网课,每天都要统计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和自我隔离情况,而他,很不配合,和他妈妈联系后,了解到他想转学,回老家爷爷奶奶那。妈妈提出想让我和孩子谈谈,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对于这样一个淘气的孩子来说转学无非是对我最大的“解救”,但身为老师,我必须站在有利于孩子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那一夜,我们通话将近一个小时,孩子谈了他的想法,我也帮他分析了去和留的利与弊。
4月20日,他如约来我们班报到了,之后的日子,他彻底变了,变得勤奋,变得合群,变得懂事,懂得了感恩,他的变化迎来了班里孩子们的掌声,赢得了所有老师的赞许,他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后来,他的妈妈经常笑着对我说:“人家就听你的,你的话在他的心中分量很重。”我笑了,我想,我是真的走进了他的心里,我是多么感谢他没有放弃自己呀!
开学前,孩子打来电话,心情沮丧,责怪自己没有考好,影响了班级成绩,我告诉他这次进步很大,我们班语文总评全县第一的成绩也有他的一份功劳。9月开学季,孩子已去了外地读初中,教师节他送来了祝福,更不忘和我聊聊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的交流已经不仅仅只是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良师益友”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真心希望他能继续一路勤奋,一路阳光,做最勇敢的自己。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神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守心中这个三尺讲台,用行动见证理想,用耕耘换取芬芳,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以“四有”好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个人简介】冯艳妮,本科学历,二级教师, 2003年参加工作,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王小健工作坊、咸阳市王小健名师工作室成员。先后被评为市级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市级优秀教师、县级语文学科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送教下乡先进个人。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她怀揣着教育的梦想,活跃在三尺讲台,凭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挥洒智慧和灵气,诠释着执着与勤奋,语文课堂活泼生动,突出实效。班级管理中,她将“爱心、耐心、细心”送给了学生,孩子们喜欢她,家长们信任她,教学工作突出,成绩优异。在教研工作中,她和组内成员在语文这条成长的路上勇于创新,不断钻研。多篇论文在省、市县级发表并获奖。参与的省、市级课题三项,主持的县级课题均已成功结题。
座右铭:像蝴蝶一样生活,像蜜蜂一样工作。
供稿:咸阳市王小健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