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
文| Bing
“陪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
“事业和陪娃哪个重要?”有人说,陪娃不叫事儿,陪娃写作业那是真·勇士!
世界上还有比陪娃作业更变态更可怕的事儿吗?
有!那就是陪到高考。
但是娃从入学到建立好端正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这段时间里,爸妈稳抓是有必要的。不然就真的要陪到高考了……
所以,该抓的时候就得抓。
但说到陪娃写作业,好多人还是有误解,毕竟“陪”这个动作有一万种拓展方式,怎么陪,也是有讲究的。
第一种是最常见的,就是地主型。
你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娃埋头写作业。
三不五时的抬头看两眼娃,吼两嗓子,敲打一番。
你看这场景,像不像地主老财和长工?
你:
娃:
先不说学习氛围咋样,光是娃的心态就不可能好啊。
搁你当长工,你也不乐意。
第二类:劳改监工型。
娃写作业,家长就站在身后一笔一划的盯着。
稍有不合心意,一顿狮吼功+拍桌子。
这场景就像监工劳改犯。
你:
娃:
娃痛苦、压力大就不说了,你也受累受气,犯心脏病。
而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娃写作业习惯性受到外力驱使,反而自己不思考了,你让往东就往东,让往西就往西。
最后导致你更崩溃,恶性循环。
第三类:伴读型
娃写作业,你也拿本书在旁边看,也可以学习、工作、忙自己的事。
大家虽然坐在一起,但是各忙各的,谁也不影响谁。
这种才是“陪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因为在心理学上,人类都是趋于陪伴模式的。
就好比你一个人去餐厅吃饭,如果人家都是成双成对的,只有你是一个人,你要么会摸出手机一边刷手机一边吃,要么是快点吃完离开,再要么就是打包带走。
大部分人单独暴露在大环境里时,是很难专注的。
如果有了陪伴,即便大家各吃各的,心理上也更从容,更踏实,比较容易专注。
放在学习上也是一样。
就像学生复习都喜欢去自习室一样,要的就是个氛围。
所以写作业也不需要盯着,只要在旁边陪着,跟娃干着一样的事情,娃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也更高。
现在的“陪”,是为了以后“不陪”
虽然说,陪着但不盯着的状态最好。
但不盯,不代表就不过问,不操心。
现在的“陪”,是为了以后“不陪”!
所以这种“陪”的前提,是要注意提升娃的写作业能力——
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项目规划能力、专注力、自控力、理解力和书写能力。
首先就是时间管理能力。
对家长来说,最痛苦的事儿之一莫过于娃磨叽。
写一个字喝一口水,写两个字翻一下书,没写两页就要求玩一会ipad……
但这不怪娃,因为他们对时间不敏感。
其实让娃感受时间,从幼儿期就可以开始了。
1、让娃熟悉基本时间概念:什么是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黄昏、前天、明年……(到了五六岁就可以开始精确到几点,几分,看钟看表)。
时不时可以问问娃,现在是什么时间?
2、一分钟感受练习:看着表,跟娃一起体验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一分钟跳绳能跳几下;能走几步路/几米;能跳几下;能读几首古诗?
到了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可以进化成一分钟能做多少口算题?一分钟能写几个汉字、字母?
增强娃对时间的具体感受,有助于提升对时间的把握能力。
3、给娃报时,统计使用的时间。
比如,说我们几点几分做的什么事情,我们用了多少分钟做完什么事情。
4、给娃时间期限的概念。
比如食品的食用期限、工作的期限、交电费的期限等,也可以适当给他的事情制定小小的期限。
5、让娃做事情有开始和完成的概念。
让娃知道每一件事情什么时候是开始和结束,统计用时,对比效率比上次有没有进步。
6、给娃编时间银行的故事。
对于再大一些的娃,我们可以通过讲道理、讲故事,让他慢慢领会到时间的意义。
让他把时间看作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提出支配的东西。我们谁都不能生产时间,只能越提越少,所以要珍惜使用。
如果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由支配时间,那么他就能体会到力量感、掌控感、独立自主的感觉,并随之产生成就感和责任感。
所以也要给娃留时间支配的自由度。如果他感觉到的都是被动和无奈,那么动力就小了。
其次,就是项目的规划能力。
比如有的娃写作业没规划和条理,迷迷糊糊,经常不记得老师都布置了啥作业。
又比如有的娃写作业等到写错字才去找橡皮;铅笔断了才去找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作业也乱无章法。
这种娃,属于对“效率”不敏感。
这种情况下,可以帮助娃先做个“To do list”。
评估一下:今天要做哪些事?哪些是必做,哪些是可以放放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和要忍受的?
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给它们分类,同时该删的删、该推迟的推迟。
这样他会有意识地搭配和规划。
同时,还可以在生活中给娃演示怎样处理“任务”,比如以烧菜为例:
煮上面后,就可以利用等熟的时间来做浇头;烤蛋糕的等待时间就做奶油和水果点缀物;使用计时器闹钟作为辅助工具等等。
对于上小学的娃娃,可以训练他去做时间表。
这些事情可能开始会麻烦,但是坚持一段以后娃会逐渐培养起分配时间的意识。
到高年级时,他们就会具备自己的效率意识、想问题周全的习惯,和计划执行能力。
第三就是专注力。
所谓专注力,就是一种大脑处于长时间持续高度运作的状态。
高效率工作学习,全得靠它!
培养专注力,从2岁就可以开始了。
首先就是不要打断。
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当娃沉浸在某个活动中浑然忘我时,老人婆婆妈妈地给娃喂水添衣服,打断娃的注意力,还说“这孩子喊了都不听呢,真没礼貌”……
这是多么不合时宜的一种行为。
当娃专注一件事的时候,除非会产生不可承受的危险,或者恶劣地影响别人,否则不要去干扰打断。
其次就是预备环境。
可以在家里预备一个不被打扰的“工作环境”,比如私人读书角。
要有仪式感,归属感,小家感。地上最好有软地毯(相当于蒙氏的工作毯),可以专心工作、玩玩具。
这是属于娃的空间,让娃知道一旦在这里,他是自由并且不被干扰的,即使乱一些也没有关系。
第三步就是游戏和训练。
大多数玩具例如毛绒汽车机器人之类玩一阵就会倦厌(互动形式太单一),所以要选择可以让娃需要持续精力集中而不容易厌烦的。
非常推荐拼搭组建类玩具。
目标开放,可以让娃产生更长的精力集中时间,因为娃自由发挥的空间大,更有自主感。
还有些娃是交替专注力缺失,就是做完一个,忘了下步(上步)是什么。
如果你是数学学霸,可能会隐约感受到大脑里也有栈(stack)与堆(heap),工作不灵光就是产生了交替型专注问题。
当娃缺乏交替型专注力的时候,一般可以运用多种颜色的串珠组游戏。
比如让孩子排列红黄蓝、红黄蓝的颜色规律,再逐步增加颜色/形状组合。
同时,串珠作为数学启蒙主推活动,还训练眼手协调和建立数列的概念哦!
第四是书写能力。
孩子需要从读书开始,就有必要把字写好。
写多好呢?目标就是别给考试和成绩拖后腿。
总结一下就是:
1、书写干干净净,没有过分涂抹;
2、总体看起来整齐,每个字大小差不多;
3、每个字都在田字格中间,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也是准确的,结构比例安排合理;
4、没有错字。
随着越来越多的考试开始采用“电子阅卷”,字写不好,写的慢、写的模糊、擦来补去,光卷面分就能扣到你怀疑人生。
如何有技巧地“陪”
所以大家发现没有,想要以后“不陪”,还得先有技巧地“陪”。
和“监工”不一样的是,这个“陪”重点在于打好基础,养好习惯。
尽量不要站在娃身后逼逼叨叨,指手画脚。
就算娃说“我不会”,也不要直接上手,而是让娃读一遍题,再抄一遍题,划出重点的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题义,训练他们自己思考的能力。
最后再给大家看个正确案例。
@微信逆流:
我唯一做的或者辅导孩子的,也就是幼儿园以及一年级。
从步入二年级开始,我就没有具体辅导过我的孩子,最多思路上引导一下。
目前我家孩子就表现来看,我还是满意的,现在初三,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二,年级前五。
我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最简单的引导,让他对学习感兴趣,让他爱上看书。
从小的时候就相互考十万个为什么,脑筋急转,相互讲故事,让他讲历史故事,然后对人物进行评价。
读书读到不会的字,自己查字典,我会在合适的时间里给予表扬或者奖励,体现了一种对他的肯定,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遇到一些不会做的题目,我也从来不会正面给出任何答案,而是要求他回忆今天课堂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然后让他对照题目,能不能看出什么问题来。
一般情况下,通过思路引导,孩子基本没有不会做的。
假如孩子确实不会做,我就会把跟题型有关的内容拎出来,然后让孩子多读几次加深概念,然后再让他自己对照题目发现问题。
再让他自己讲解这个题目答案怎么演变来的,把过程再跟我说下看看是否是真的弄懂。
一年级打基础确实累一点。
到了二年级以后,我基本就没有具体教导孩子了,全靠他自觉学习,他养成了一个相对还可以的学习习惯了。
我所希望的是,孩子能够自己独立的去思考问题,能解决可能发生的事情。
培养孩子做事的习惯和思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家长都懂,但具体鸡娃作业时就忍不住不淡定。
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娃来说,习惯正确和思路正确,大于内容正确。
在前期的有些事情上,确实需要我们多上心,比如书写习惯、学习效率、预复习程序等等。
以及早期的洗脑“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
后面就要转换身份了,鼓励他们自己多想办法。
就算你能辅导到高考,那高考之后呢?
他们的人生还是需要自己走啊!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娃培养成知道学、愿意学、喜欢学习并且知道该如何去学的人,就算功德圆满了。
祝愿各位家长早日迎来“不陪”的那天!
来源:英华兰DrBing(HiDrBing)DrBing,知性逗比德国儿童教育学者,通过对无数孩子和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孩子和成人生命轨迹的思考,告诉你早期养育和孩子一生命运的逻辑关系。原文标题《今天的陪写作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以后不陪!》转载已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