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和周围同学的成长教育经历来看,我们的家长多采用的是挫折式、打压式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经常会说“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你要是像谁谁一样不好好学习,就只能跟他一样……”等等;甚至在无奈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情感上的绑架,“我们这么努力的工作赚钱,你想要啥都满足你,你却不好好学习”,“我们都是为了你,而你……”等等句式来使得孩子产生内疚和负罪感,进而逼迫他们努力学习。
这些方式可能暂时性的有效果,但长期看来,经常性的采用这些方式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负面的影响,而有些影响会伴随他们的成长。小的时候,爸妈对我的成绩采取的监督方式是,期末考试成绩跟满分差一分的话,一分等于5个手板,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初中。一定程度上我承认父母这种模式确实促使了我向着满分前进,但不得不说实话,这种模式使得我小时候认为,取得好成绩是为了让自己不挨手板,是为了让父母开心,而不是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上大学后,我开始思考父母的教育模式,我觉得我需要的是鼓励式的教育,而父母提供的是“棍棒”式的教育,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具有延续性。有时候我会担心自己以后在教育小孩子方面是不是也会采取父母的那种教育模式,想到这一点我内心生出丝丝恐惧。
就像豆瓣高分韩剧《请回答,1988》里面父亲说的一句“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已为父母和那些将成为父母的人都不是一生下来都知道如何做好父母这个角色的,父母和孩子都是在相互成长。在成为父母之前或者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想,我们可以先去思考自己成长教育过程中父母教育模式对我们的影响,筛选出那些带来负面影响的方式,肯定那些正面的措施,去找到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方式和措施,不断学习不断修正,成为适合自己孩子的措施。然后尝试着去除父辈教育模式中的错误理念和方法,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