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寒假时间定了!这些师生原则上留校……

1月8日上午10时,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飞,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邱克楠,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林立丰通报广东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各学段学校学生寒假放假安排及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广东确定大中小学放假与春季开学时间

邱克楠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东教育系统全体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齐心协力、联防联控,实现春季、秋季学期学生顺利返校,健康高考、健康中考,校园聚集性疫情零感染的目标,成绩来之不易。

邱克楠指出,假期期间,全省教育系统要在各级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再接再厉、全力以赴,保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保持校园疫情防控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但是,风险并不能宣告解除。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周密部署学校寒假安排。

据统计,外省在粤高校学生约30万人,各高校统筹考虑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情况,按照“错峰”原则,安排学生分批次有序放假离校,高校学生离校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2月6日,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为2月18日至3月8日。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放假时间为1月10日至25日,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为2月20日至3月1日。

各学校按照“一人一档”,制定离校、留校学生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去向明。春季学期学生返校时,要严格按照“四精准”“六分”“一独立”的要求,排查清楚疫情中高风险返校师生的人数和分布,妥善安排重点人员返校时间,严格落实重点人员返校后的健康管理要求,杜绝可能的传染源进入校园。

疫情形势变化很快,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属地党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因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配合组织好疫苗接种等工作。

家乡在中高风险区的高校师生

寒假原则上留校

邱克楠表示,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学校精心组织留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后勤保障。我们建议家乡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高校师生,假期期间原则上留校。初步统计,寒假期间全省留校的学生和外籍、港籍教师约9万人。

学校要提供暖心服务和贴心关怀,确保校园假期学生各项生活学习服务保障到位,满足学生就餐、洗浴、运动、快递收发等需要,营造便利的校园生活环境;重点教学活动场所应开尽开,为师生教学、科研、学习提供服务保障。

针对跨省跨校考试学生

学校要这样做

邱克楠表示,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和卫生部门指导学校严密做好各类考试疫情防控工作。期末考试和各类术科统考即将开始。针对秋季学期一直在校学习生活的学生,学校按照教学安排组织期末考试,在常态化防控要求的基础上,每所学校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备用考室,处于传染病急性期的学生安排在临时隔离考室考试。春节前安排的跨省、跨校统考项目主要有普通高考音乐、舞蹈、体育术科统考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另外,广东还有部分学生将参加外省高校的术科校考。

针对跨省跨校参加考试的学生,组织考试的学校,要密切排查考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学生,落实相应的健康管理,经评估视情安排在隔离考室考试,既要保障考生考试权利,又要确保考试疫情防控安全。对有学生赴外省参加考试的学校,同样要做好学生返校前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报备和健康管理,严防疫情进入校园。

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学校全面抓实抓细假期校园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假期期间,学校要把好校门关,人员进校测温登记,师生员工持证进出校园;学校后勤和校园中社会服务机构人员,须经严格的身份登记、核验、测体温后方可进入校园;校外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校门。

要不断完善校园防控应急预案,强化假期期间值班值守、信息报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发现师生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情况,要及时核实、迅速上报、果断处置。

师生生命安全大于天,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放假前,学校安全管理要做到“四个一”:开展一次安全教育、一次隐患自查、一次联合排查和一次有效沟通。

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就是要对师生开展疫情防控、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旅游安全和法治教育,提醒师生假期非必要不要出境或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少流动、少聚集,如外出,途中务必做好个人防护。一次隐患排查就是自查一次校园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及时消除隐患、化解矛盾。一次联合排查就是协调属地政法及公安等部门,联合对校园周边治安状况进行一次摸排,及时查缺补漏。一次有效沟通就是与学生家长进行一次沟通联系。

近期国内几起涉校疫情,都是因家长或家庭同住人员被感染,传给学生,再将疫情带进学校传给其他老师同学。密切家校联系,抓好“家长-学生-校园”传播链防范,对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尤其重要,希望广大家长密切配合学校的防控要求。

非必要不离粤,引导职工尽量在粤过节

随着寒假、春运的临近,大量的学生和务工人员准备返乡,人员流动频繁,疫情传播的风险很大。在此,省卫健委呼吁广大公众,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麻痹、不侥幸、不松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具体来说:

一是非必要不出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意愿,灵活安排休假,引导职工群众在春节期间尽量在粤过节。黄飞建议广大民众非必要不离粤,非必要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到境外,如必须出行,要合理安排行程,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发生,同时要备好口罩、手消毒剂等物品,用于路上使用。

二是尽量减少聚集。尽量减少串门、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提倡家庭及私人聚餐等活动控制在10人以下。倡导婚丧嫁娶能简办就简办,尽量少摆酒席、避免人群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三是加强个人防护。希望广大民众加强自我防护,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良好习惯。到人群密集场所、通风不良场所、医疗机构三类场所更要佩戴口罩。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自觉与其他乘客保持间距,就餐时拉开桌椅间距,使用公勺公筷。

广东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21.09万人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力科技手段。黄飞指出,广东省目前正在按照优先口岸城市、优先重点人群的方式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其中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从业人员、内地跨境司机、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基层一线防疫人员等重点人群已基本完成首针疫苗接种工作,近期重点聚焦民航、铁路等春运一线人员的接种。为做到规范安全接种,全省建立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接种单位实施划片分区对口驻点工作机制,确保及时处置应对疫苗接种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广东全面使用省疫苗接种管理信息系统,落实个人接种疫苗信息登记和报告,确保每一支疫苗信息“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截至1月7日,全省已累计接种121.09万人,总体平稳有序。黄飞还提醒公众,接种疫苗只是多了一层保护措施,接种疫苗后仍要做好个人防护不放松。

春运将至,疫情防控面临重大考验

在发布会上,黄飞介绍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截至1月7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065例,其中境外输入669例。目前在院37例,均为轻症。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广东对11类重点场所和粤港跨境货车司机活动场所的外环境、从业人员开展常态化监测,截至2020年12月,分别采集样本17.07万份、4.54万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总体来看,当前广东均属于低风险地区,全省疫情总体保持平稳。

但是,黄飞认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仍不能有丝毫松懈。全球疫情蔓延态势持续加剧,多国出现病毒变异株。香港本地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国内多地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个别地区突发聚集性疫情,目前全国有56个中高风险地区。这提示我们仍需高度警惕输入风险。

同时,随着春运、春节临近,广东将迎来人流、物流高峰,冬春季新冠肺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季节流行相互叠加将使形势更加复杂,全省疫情防控将面临重大考验,风险和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传播风险低!

广州海珠复阳病例密接者与环境检测皆为阴性

记者提问:海珠区报告的病例,目前情况如何,是否还有传染性?广东农村疫情防控情况如何?

黄飞表示,广州海珠区出现的复阳病例是11月13日从英国入境广州,14日检测结果阳性,收进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12月19日出院,隔离观察后就回到海珠区家中。1月3日,病例个人去采样检测,还是阴性。1月6日,我们对英国入境人员进行回顾筛查时,查出病例为阳性。1月7日,省疾控中心复核为阴性。

黄飞表示,随后,我们做了进一步排查。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例属于欧洲毒株,不属于英国出现的突变株。复阳病例随后再次被收进了市八医院,同时对密切接触者93人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都是阴性。此外,检测环境样本69个,也都是阴性。综合流行病学等方法整体分析,病例属于复阳个案。我们认为,复阳病例传播风险低。这一例复阳病例,也未发现临床症状。但为了进一步做好防控,我们会继续观察。

黄飞提醒,最近国内发现了一些农村聚集性疫情。这是值得关注的情况。我们高度关注,并不断追踪、分析、研判,查摆漏洞。这些提示我们,农村疫情防控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春节的临近,广大公众回到农村,农村人员密度增加,防控难度也随之增加。我们要做好应急准备和物资储备。要求各级行政单位都要有应急预案。还要提高监测的敏感性等。如何快速发现和处置是处理疫情的重点。同时,我们呼吁公众回到乡下后,要进一步提高个人的防护意识,做到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风。万一有相关症状,第一时间就诊。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张华

编辑 | 木言

校对 | 林霄

审核 | 岑杰昌

签发 | 李春炜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