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有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坚持”的意义,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动摇,在遭遇挫折时不放弃,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即使做难度再大的事情也能够获得成功。
有一个女孩便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曾经是让老师头疼的差生,却在突然“觉醒”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通过高考考上梦寐以求的北大。
她所在的文科班往年本科上线只有3人,还都是复读生,可她却坚信自己能够成为最棒的学生,把所有人都甩在后面。
在那段最难的岁月里,她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情”,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一刻不停地投入到学习中……
那么,她的梦想最终实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无心向学的她,突然发现学习意义
女孩名叫贺舒婷,来自山东聊城。
上高中前,她都不是一个好学生,那时的她还没有找到学习的意义,每天都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这种情况到了高一也没有改变,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自己“废成了一块锈铁”。
她上课无心听讲,不是在看漫画,就是和同桌聊天,有时还会趴在座位上睡觉,在老师眼中,这样的她大概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
但谁又能够想到,偏偏是这样的她突然“开窍”了。
她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这样漫无目的地打发日子其实是很愚蠢的行为。
时间一去不回,青春的每一天都是弥足珍贵的,她不想让自己在日后回顾这段岁月时,却只留下满腹遗憾。
此时已经面临分科问题,她所在的学校比较重视理科,文科班升学率低,但贺舒婷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读文科,而且还被分在最差的一个班。
但这并没有打消她的积极性,在那段时间,她一改过去“吊儿郎当”的作风,拿起了课本,做起了习题,很快,她就迎来了第一次月考,还考到了年级12名。
以第一为目标,开启逆袭之路
按说看到了这样的进步,换了别人肯定会感到开心和自豪,但贺舒婷却并没有沾沾自喜。
她很清楚自己只是在目前的小圈子里和少数人比拼,第12名听上去差强人意,但并不能说明什么。
她把目光瞄准了第一名,将其定为自己要超越的对象。那是一个瘦小的女孩,学习特别用功,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进教室,晚上又是最后一个离开。
贺舒婷最初觉得人家是在“死读书”,心中还有点不屑,可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有的同学自诩聪明,看不起刻苦努力的同学,其实这是一种懦弱,他们不敢付出这样的努力,是怕自己努力后还比不上别人……”
老师的话让贺舒婷羞愧难当,她不得不承认老师说中了自己身上的问题,让她觉得心中阵阵刺痛。
从那以后,贺舒婷再也不敢以“聪明”自居了,她以那位考第一的同学为榜样,学着人家努力的样子,踏踏实实地对待学习。
早晨六点,她就走进教室开始早自习;晚自习后,她的注意力还在书本和习题中,舍不得离开座位……
她努力的程度让老师、同学都感到震惊,而她获得的回报也格外喜人——在期中考试中,她考到了年级第一。
以刻苦为桨,驶向梦想的彼岸
此后,贺舒婷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不但稳坐第一的宝座,还将第二名甩开了几十分的距离。
以前对她不看好的老师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根“好苗子”,还说她可以通过努力考上山大、复旦、人大等重点大学。
但谁都不知道,此时贺舒婷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我要上北大。
对于那时的她来说,北大就像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梦。但她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梦总有一天能够变成现实。
为了实现这个梦,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她曾经把五本高中历史书翻来覆去地背了整整六遍,仅此一件事,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她自述背书的时候也觉得压力很大、非常痛苦,有时甚至是流着眼泪背书,但是在最痛苦的时候,她会不断劝告自己:“忍一忍,再忍一忍,就快要看到曙光了……”
坚持到底的她最后终于看到了奇迹。在高考中,她考出了641分的成绩(其中语文是120分,英语是121分,数学是103分,文综是297分),成功被北大法学院录取。
在梦想实现后,她的内心变得笃定、踏实,高考拼搏的这段日子成为了她一生永远的财富,每次想起,都会让她感到十分欣慰、庆幸。
也希望贺舒婷的高考经历能够鼓励更多的学子。
在最美的青春岁月中,我们不应虚度年华、浪费时光,而是应当像贺舒婷一样寻找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
诚如北宋王安石所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为了梦想执着地追寻过,不懈地付出,流下的汗水和泪水都将成为一种富有价值的印记。
多年以后,回顾往昔,心中不会有懊悔和惋惜的情绪,却只会由衷地感激那个拼搏努力的自己……
我是【亲子育儿堂】,一个热爱读书、学习的老爸,长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愿与爸爸妈妈分享育儿、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