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是农村的赤脚医生,40年前他背着药包走村串户,一个人养活全家八口人:双双活到90岁才去世的爹妈,两儿两女。——这是他挂在嘴边的辉煌。
如今,老两口在农村老家镇上生活。儿女在外地都有了自己的小家,逢年过节有问候有礼物有养老金。——这不是他想要的幸福。
他渴望日日见大孙子——他已垂垂老矣,却没有一家人邀请老爹老妈去城里共同生活。甚至,寒暑假,里孙外孙也不愿意回到老家跟老人相处。
为什么?
不是房间狭窄的问题。不是差钱的问题。
老宋也不是没有跟儿孙辈一起生活过。那时候,小到房屋家具摆设位置,大到年轻人婚恋,他都要干涉,一切我说了算。
——他以为他是太阳,所有的儿孙都是行星,都得围绕着他这老父亲老爷爷转!可是,没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他,大家都敬而远之!
除了必要的问候,无人牵挂……
其实像老宋这样不受“待见”的老人有很多。他们有强烈的失落感,他们也渴望依然融入儿孙的生活,却举步维艰。
可是子女,成年子女不也在努力让年迈的爹妈晚年生活更有质量?
作为成年子女,应该如何陪伴呢?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该书对协助成年子女面对难相处的父母时出了良策:
设法了解父母有此行为的背后成因;运用这层理解,改善你与父母的相处之道。
一 陪父母面对老年问题:
我们在失去、舍弃、放下中成长,这就是必要的丧失!
——维奥斯特
爸爸妈妈忙工作,奶奶买菜洗衣做饭,爷爷接送孙子孙女上学上培训班。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这是最美好的天伦之乐。
可是,也有部分成年子女没有这样健康的爸妈,他们正为“老变小”的父母犯愁。
只要电话一响,我总怕,是我妈打来指责我。说我又做错了什么事……
我永远没办法去旅游。好不容易凑够一个假期,每当要出发,就会接到电话,母亲刚好生病!我只好留下来照顾她。
我实在不知道该拿我妈怎么办。颈椎,腰椎,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浑身难受,天天都是让我这独生女儿陪着跑医院。我都不好意思张嘴跟领导请假,再请假,这份工作要泡汤了……
我爸完全不顾及我对任何事情的看法。什么都是他说了算。而他始终认为我跟他想法一致。
昨天我还是全世界最棒的儿子,做什么都对。今天却成了“没心没肺的东西”。
爸妈老是说不要成为我的负担,却否决我的一切建议。他们只想要我在他们身边陪着。我不工作,不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没有自己的爱好。这可能吗?
这一生,我们随时都在面临失去。随着年岁越大,失去得越多,且行色各异:
失去所爱,失去友伴,失去隐私、独立、熟悉的环境,失去身体功能(视力、听力、美貌、驾驶能力等),心理功能亦随之衰弱,尤其是记性。
随着退休的到来,父辈失去了一生投入的工作,当然,最后,也会失去生命。
一切已经发生。我们必须陪着父母接受。在父母愿意的范围内,尽力协助他们在晚年总结此生的过程,从而平和地接受一切的失落,哀痛,包括送别另一半。
好在,他们还有可以依赖的儿女。
二父母的类型: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繁衍不息的根基。人到中年,爸妈老了。我们事业正忙碌。长到18岁的孩子已经不再需要爷爷奶奶了。那个日渐衰老的老人却一刻也不想离开子女。
相伴就有摩擦。
在矛盾冲突与亲情大碰撞前请先了解,我的爹妈是哪种类型?
1依赖性父母:无法忍受独处,希望你能时刻相伴。他们无法自行做主或为决定负责,一丁点琐事都要依赖子女或他人。
你跑到哪里去了?
我每天忙得陀螺转,哪里有空给爸妈报备行踪?
2泼冷水型父母:看人不是极好,便是极坏。对别人极度挑剔,爱发脾气,看什么事都不顺眼,容易暴怒。
昨天我还是全世界最棒的儿子,今天却变成“没心肝的东西”。
3自恋型父母:我妈是太阳,其他人不过是绕着她转的行星。
前文的老宋就是这样的人。他教训儿子:我一个人养活八口人,你才养活三个人,敢跟我叫板?
—这多是领导型父母。想当年也的确厉害。
4控制型父母:
每天早上七点妈妈准时打电话喊我起床。不管是否住在一起,管我就是她一生的“幸福”。
烦透了。
她的生活方式不容挑战,无论是一般饮食、穿着等琐事,还是教养小孩等重要的价值观。借由支配他们所依赖的人,他们便能有效抵御创伤所带来的抑郁。
5自毁型父母:我爱吃多少吃多少,随心所欲。你管得着吗?
爸爸明明有高血压高血脂,还不控制饮食。刚刚又偷偷摸摸跑到阳台上去抽烟了……
6恐惧型父母:
杞人忧天,容易恐慌,有睡眠障碍,有疾病征兆也拒绝面对现实……
我妈总怕我生病,只要我流一点点鼻涕就帮我请假。犯得着吗?
——总之,家有老人,是幸福的。你家的老人是哪一种类型?或者,兼而有之?
三 如何陪伴他们走过晚年而不再彼此伤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
大多数老人家,在其成年子女心中,一直是很难相处的。这不仅使亲子关系蒙上阴影,子女的一生更是深受困扰。有些子女,因此选择与父母保持距离,甚至不闻不问。但当父母老弱,疾病缠身而被迫出面照顾时,却发现父母过往的问题行为,不仅未曾消失,还因为老来病痛和晚年生活的失落而越演越烈。比如那些离家10年不与健在的父母联系的大有人在。
另外一方面,父母也可能因不堪疾病伤痛等打击,到了老年才变得难相处。若是如此,老人的症状便有机会,随着时间流逝,因治疗而恢复慈眉善目。不像那些,终身有臭脾气的老人那样难以摆脱。
——也有例外。有些老人患了阿兹海默症,或严重中风这类慢性疾病。他们的脑部损伤了。面对这些情况,除了家人的陪伴,还应该有医生的专业应对指导。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汇集了格蕾丝•勒博,芭芭拉•凯恩多年来研究的精华。
也许你生气没人会比自己的母亲更难缠。希望你也能通过书中的各种案例,从中发现扭转局面的新曙光。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子女,首先必须了解父母的问题,并不在某一方,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问题行为上而没想到彼此间的关系,便很难走出困境。希望我们能够理解这令人痛苦的亲子关系,能够突破这令人痛苦的亲子关系。
四 陪自己优雅地变老
如果我就是那个令儿女烦心的老人,我该怎么办?
送走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也渐渐变老。我会成为令儿孙讨厌又摆不脱的老人吗?
以前我总认为自己有毛病,不能像朋友那样爱自己的妈妈,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是因为我妈很难相处。他总是爱挑毛病,对我也不例外。在妈妈面前,我怎么做都不对……现在,我已经可以接受她这个缺点很多的妈妈了……
在这个快速发展又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你或许一直在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希望活出最好的自己。
然而,父母却经常在毫无保留地爱你的过程里失去了自我。身体机能衰退已让人无比沮丧,他们还要接受自身观念落后和失去家庭话语权的残酷现实。父母可能变得小心翼翼、失落、沉默,可能因害怕孤单而对你有诸多要求,也可能以一种惯性的关爱模式,试图进入你的生活,干涉一切……这份爱让人心疼,也成为负担,让你无奈,让你抓狂,让你无所适从。
但是,谁更有机会改变呢?
趁一切还来得及,给自己一个与父母好好相处的机会吧。
结语:
晨光曦微,城市的街头,两位早起的老人相遇:公墓那么贵。老伙计,你死后埋哪?
另外一个老人说:回老庄子上,找块地……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本是一天中最美好的开始。却有这样的对话,这样思考归途的老人。他们是谁的父亲?
我不忍心再听,走开了。原来在城市的街头。还有这样的一群人,这样的一群父母。在操心,老后无处安身。
叶落归根,根在哪里?
他们已经离开乡土多年,祖坟的土地早已经归了堂兄堂弟。
这一切是最后的时光。
如果父母健在,还是想想如何陪伴他们走过晚年,而不再彼此伤害!
请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