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低就业”时代已经来临,教育内卷进一步升温?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大家也许都不陌生,“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曾引发大家对这个现象的关注。中国的过度教育问题严重吗?首先,我们得清楚,什么是过度教育?

总的来说,过度教育是指由于过分扩张教育,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超过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这使得受教育劳动力从事了与自身受教育水平不匹配的工作,导致“高才低就”,出现高学历失业人群,浪费了教育资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根据官方的数据,中国的高校在2002年的招生人数为321万,到2019年扩招至820万人,录取率也从2002年的60.91%上升到81.13%,中国的高等教育呈现普及的趋势。

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似乎一年比一年严峻。据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较2014届(92.6%)下降1.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2014届(91.5%)上升0.5个百分点。近两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同届本科,这也在侧面说明了职业教育的就业缺口更大。

2014~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4~2018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浙江大学三位作者发表的一篇论文利用2017年智联招聘网站上约2万份简历和同期1.6万个招聘岗位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认为过度教育普遍存在,并且带来了薪酬惩罚。约一半的求职者学历相对工作要求高出两年或以上,他们获得的薪酬比与自身水平相符岗位的薪酬低5.1%。

而与此同时,我国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比去年增加36万。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2021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将再创新高。20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超过100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超过10万。

过度教育、薪酬惩罚、学历贬值、考研热升温……这些概念貌似矛盾,但却因“学历导向”而得到“完美”的统一:越是因为学历贬值,越要追逐高学历,因为没有高学历,连就业的门也摸不到;而追逐高学历,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必然带来过度教育、进一步的学历贬值。在笔者看来,如果我国发展教育,不摆脱学历导向,过度教育问题,就会长期存在,而围绕提升学历的“内卷”竞争,也难以降温。

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继续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必然会出现高职扩招、专升本扩招、研究生扩招、博士扩招。所有学生完成高考竞争后,还要投入考研竞争,而在考研竞争结束后,不可避免地卷入读博竞争。读完博士,从事的工作可能就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出现这种局面,无疑就是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

海外名校毕业难找到工作,留学生正在遭遇“内卷”--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同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同比增长11.73%。从 1978年到2019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回国总人数的86.28%。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指出,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长,海归学历的含金量不断下降,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调研发现,虽然近半数海归认为自身的竞争力高于国内同类学生,但海归群体的求职劣势仍然明显。

造成“高学历低就业”的原因

按照传统观点,孩子学历高一点,多读两年书,多学习一点知识,就更好找工作,更容易获得高薪的职业,但是从研究结果来看,“高学历低就业”的时代已经来临。学历高难以找到好工作,获得高薪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导致“高学历低就业”现象的原因也很直接,因为当前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学校过分的扩张教育,父母和学生追求高学历的热情,是高等毕业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并且大大超过了劳动市场实际的所需。所以,才使得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生存不得已从事着和自身受教育水平不相符的工作。

孩子拿着高学历,从事着低薪职业,白白浪费了家庭资源

供养孩子上学,耗费着家庭巨大的财力。曾经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上的都是公立学校,并且不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给孩子买最普通的学习资料,总费用也需要20万左右,虽然这项数据未必准确,但是也可以看出,只要孩子上学,家长源源不断地投入,花费的金钱不是少数。

如果家长一味地在孩子身上砸钱,甚至明知孩子在学业上难有成就,可是为了获得大学学历光鲜体面,让孩子混日子也混出一张毕业证,最终孩子只能是拿着高学历,从事着底薪的职业,白白浪费家庭资源,还耽搁了大好前程。

“高学历低就业”时代已经来临,如何让孩子不受影响?

在“高学历低就业”的大环境下,盲目拼学历,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家长应该早点意识到,然后帮孩子正确看待学业生涯,积极地应对就业问题:

明确孩子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方向。理论上讲,孩子有学历肯定比没学历好,学历高肯定是比学历低好。但是,如果从就业的角度上讲,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比如,孩子从事教育行业,就需要相关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以上的学历,但是如果孩子独立创业,或者技术类行业,不一定需要过高的学历,所以家长还是应该趁早明确孩子的就业需要和就业方向,打有准备的仗,不要一味地拼学历。

尊重孩子的个性,把孩子培养成独立、优秀的人才。虽然,同等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未来容易获得成功的孩子,肯定是有自己想法,独立又优秀的人才,所以家长不要一味让孩子追求学历,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把他培养成人格健全、有思想文化的人才。

怎么扭转办学的学历导向?

首先,必须消除按学历层次高低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精英教育观。

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必须有与普及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我国高职院校一心想升本,升本后的地方本科院校一心想举办研究生教育,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不重视本科教育,这些都源于“学历层次代表办学水平”的教育观念。高职院校不管怎么办学,永远低于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如不发展研究生教育,就抬不起头,导致学校不安于自身的办学定位,追逐提高学历层次。

在美国,很多文理学院一直坚持举办本科教育,根本不发展研究生教育,这些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有的甚至超过综合性大学,可在我国,这类学院就很难得到认可,因为“办学层次不高”。不转变“办学层次代表办学水平”的观念,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就会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接下来,我国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将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这会严重影响对本科教育的投入,还导致研究生教育充满泡沫,加快学历的贬值。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扩招,目前看来,难度和阻力都不大,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有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追求,另一方面,读完本科就业难的学生,也想继续读研提高学历层次。

其次,各级各类学校,要给受教育者这一段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的高质量教育。这一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并没有做到。高中教育给学生的是应试教育,并没有给学生完整的高中教育,高中毕业生能考出不错的考分,但是在兴趣、创造力和好奇心方面,却严重缺失。大学本科教育,在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变为高中应试教育的继续,这些学校组织学生考研,围绕考研科目进行教学,而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存在“重学术研究,轻教育教学”,本科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这使本科教育质量普遍不高,本科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把考研作为重要甚至唯一的出路。

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培养人才。以学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是通过“教育”给学生一个“学历身份”,而非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不但会加快学历的贬值,也耗费全社会的资源,用在对社会发展并无多大进步意义的学历争夺中。学生们把很多时间、精力用在提升学历中,这一过程如果能提高能力和素质,还值得,如果伴随提升学历的过程,是无休止刷题、厌倦学习、混文凭、就业竞争力下降,就值得全社会反思并调整了。谁都不希望,现在是大学毕业就失业,不久的将来是“研究生毕业就失业”,以及普遍的“高学历,低就业”。

欢迎分享

您看了文章有什么收获呢?

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