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可以说是蓬蓬勃勃。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大学生群体。而许多学历较低的上班族为了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他们往往也会选择自考本科,在职读研等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
这样一来除了全日制的学历,社会上还有一大批不脱产学习的非全日制学历。那么,他们的就业怎么样呢?恐怕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就是全日制的大学生都会分为三六九等——名校、国家重点、省重点,一本二本三本层级分明,越往下,就业的难度越大。
而非全日制的学历,因为其含金量本身就不高,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是很低的。尽管他们也是本科,也是研究生,但是在有可选择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绝对是看不上眼的,尽管他有着比全日制的毕业生有着更丰富的工作经验。
也就是说,尽管在职人员已经取得了相应的学历证书,但是在现实的就业和升职当中,并不能因此给他们带来多少的助益。这样一来,往往就会挫伤在职人员继续学习、深造,提升个人能力的积极性。
这样的局面对于在职人员是不公平的,同样的学历,自己的学历为什么就被人戴着有色眼镜审视呢?我们怎么就不能获得和全日制的毕业生一样的就业和升值的机会呢?为此,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
这个《通知》一出,立即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许多网民都觉得,这个通知是及时的,我们就业、升职就应该破除学历,只要谁有能力谁就上。职场本身就是一个赛场,而在赛场之上凭的是什么,就是能力,还有什么比能力更重要的吗?
如果真的破除了就职的成见,用能力说话,那么普通大学生、海外归来的大学生和非全日制学历的在职人员就将获益,他们将会获得和名校211、985毕业生同台竞技的机会。有了这样的机会,绝对比过去连门都不能进要有机会得多——只要你面试的时候,表现得足够优秀,就能跻身于各大国企、政府机关和各事业单位。
尽管教育部明令禁止招聘过程中区别对待的做法,但是不是就能完全扭转招聘过程中的歧视呢?恐怕有些困难,有些东西形成了一个定势,你想在短时间彻底改变,是不现实的,更何况招聘的最后一般是面试环节啊。所以,不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和在职人员,要想在职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还是要考研,在学历上有和名校毕业生平等对话的机会;其次,多拿一些证书,这也可以为自己增加竞争的底气;第三,多参加一些竞赛或活动,这些证书也是能力的一个响亮的证明哦。
总而言之,教育部的这个通知,将会使普通大学生、海外归来的大学生和非全日制学历的在职人员获益,但是我们也要有清醒地认识,心态放宽,毕竟改变很难在一朝一夕之间,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