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本名为《小熊过生日》的儿童绘本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该绘本中,许多朋友参加小熊的生日会,吃蛋糕时却有一位朋友不见了,餐桌上则多了只烤鸡,故事暗示朋友“上”了餐桌;
还有一些儿童图书赤裸裸地展示血腥、暴力,有的书中赫然配图:猫爸爸开车载着家人,车轮底下是被轧过的老鼠……
部分粗制滥造、内容失格的童书流入市场,儿童读物变儿童“毒”物,怎么办?
现状
儿童读物质量参差不齐
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少儿图书市场规模为234.59亿元,其中儿童绘本市场份额高达58亿元。然而,随着童书市场销量猛增,一些劣质童书开始以次充好流入市场。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出少儿图书近5万种,堪称少儿出版大国,但质量参差不齐:
• 有的充斥着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 有的情节失当,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含有恐怖、残酷、色情等内容;
• 有的封面印着“教育名家推荐”等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带有误导性的宣传语,家长在购买时也难辨质量……
比如,标榜当代儿童文学领域中最受读者欢迎的经典图书之一的系列畅销书《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早在去年9月,就有微博网友@铅笔小钦曾特地发文称:
“我女儿今年二年级,平时也算乖巧,她特别爱看书,昨天因为一些作业习惯的问题我对她进行了批评,她居然说那我像杨歌(书中主人公)一样跳楼好了。”女儿的话,让该网友震惊的差点说不出话来”。
她表示,针对这本书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她坚决投诉到底,并希望“净化孩子阅读的环境”。针对这本“推荐童书”所呈现出的内容,这位家长的反应和担心是小题大做吗?
“童书育儿法”创始人、北师大儿童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陈苗苗认为,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劣质童书确实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儿童社会学习理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然后储存到大脑中,进而加以模仿学习的。对儿童来说,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除了父母、同学、师长,特别有影响力的学习渠道就是童书中的人物了。正因此,当上述网友的孩子被批评后说出‘我像杨歌一样跳楼好了’这样的话,这确实是观察、内化、模仿而得来的。所以,劣质童书对儿童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会影响儿童的社会行为。”陈苗苗说。
除此之外,“劣质童书还容易影响儿童的价值观念”。
陈苗苗认为,童书和一般成人读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服务对象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正处在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有些劣质童书打着接地气的招牌,却伤害了儿童健全人格的养成,实际上不良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所以,童书的本质是“以善为美”,通过和儿童产生共鸣、让儿童发生内心的净化、领悟进而激发儿童把吸收到的人格智慧应用到生活中。它的功能是引导儿童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
想杜绝童书变成“奇葩书”,需要多管齐下:
▪ 作为童书的“把关人”,童书出版机构应加强角色定位,重视童书质量的把关。出版机构还应注意从作者环节进行把关,加强三审制度,加强编辑培训,进而对儿童本位、儿童分级阅读有更科学的认知。
▪ 作为童书行业监管机构,要扩大童书审查的视角和维度,提升审查专业性。而目前,质量监管在童书审查的专业性上还有待提升,同时也要打破唯名家是从的观念,坚守儿童优先的原则。
▪ 作为童书的购买主力军,家长可以采取童书试读机制,家长可以先为孩子进行筛选,给孩子一个更安全的阅读环境,但这种筛选不能过于家长本位,不应剥夺孩子多元阅读的权利。另外,如果购买到“奇葩书”,要及时进行投诉,前者能防止孩子被不良童书“污染”,后者能倒逼出版社严把质量关。
信息来源:新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