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回报率越来越低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口述人:张明 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我们的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逐渐放缓,低收入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回报率被压低了。

所谓人力资本其实就是劳动力质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力资本积累速度越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速就越快。

我有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就是分析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可以看这个国家的中低收入家庭将收入投资于子女教育的比例。

尽快没能找到这方面的具体数据,但从经验上来看,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中低收入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占这些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并不低,因为对这些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投资子女教育所获得的回报是非常可期的。

例如,一个农村家庭中有三个子女,全家人节衣缩食,支持其中最有天赋的一个孩子上学,这个孩子也很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由于当时重点大学的学费并不高,而且还有一定的补贴,所以这个孩子进入大学之时,就是这个家庭减负之日。

等到这个孩子大学毕业,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如公务员、国企或外企员工),他就完成了从农村草根阶层向城市中间阶层的身份转换,更重要的是,在他进城工作后,还会千方百计地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进城,有很大概率帮助全家人实现收入和身份的跃迁。

用经济学术语来讲,这个家庭对一个孩子教育投资的收益可以溢出到整个家庭,因此整体的投资回报率很高。

可遗憾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这样的一个阶层跃迁逻辑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鲤鱼跳农门”的故事越来越难以上演了。

无须讳言,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改革开放几十年后,中国的城乡教育差距已逐渐拉大,这就导致农村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概率呈下降趋势。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教授在统计了1978-2005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后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而在2000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到了今天,这个数字可能还会更低。

这时,一个农村孩子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就变成了,经过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考上了一个二本或三本学校,然而,考上二三本学校才是故事的开始。

中国大学目前的收费特点是,越是重点大学,学费通常越低,越是二三本学校,学费通常越高,因此,这个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之日,就是这个家庭举债之时。

此外,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处于一个结构性失业的状态,本科毕业生供过于求,不好找工作 ,再加上一二线城市房价的飙升,也使得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大城市立足的难度越来越大。

所以,当一个农村家庭举债培养出的孩子,只能上一个就业前景并不明朗的二本或者三本院校,且在城里难以立足时,这个家庭就很容易丧失对子女教育投资的信心。

因为这些家长们已经预期到,即便自己节衣缩食,以其他孩子利益受损为代价,读书的孩子在未来也很难反哺其他家庭成员了。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则是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性已经明显下降了。像之前流行的“拼爹”一词,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精准刻画,“拼爹”背后所透露的含义,不就是子女一辈人的社会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一辈人吗?

之前,中国精英阶层曾出现过断层,高考成为从草根阶层选拔培养人才的公平机制,这一逻辑塑造了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社会较强的流动性。

然而,精英阶层一旦形成,利益就可能固化,从而演变为既得利益阶层,这些人将会千方百计保护自己的利益,人为提高准入门槛,造成精英阶层的“板结化”,最终导致阶层流动性的下降。

像一些拉美国家的中低层年轻人因为看不到阶层跃迁的希望,他们渴望改变现状的政治诉求就容易被一些政客利用,不知不觉陷入了民粹主义,整个国家也在外债危机与通货膨胀之间循环往复,这就是阶层固化的恶果所致,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警醒。

欢迎分享

您看了文章有什么收获呢?

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