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精神科医生徐凯文曾直言:“家长用焦虑养大的孩子,最后都被送到我这里了。教育应该给孩子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幸福,请许给他们一个美好的人生!”
1
焦虑经济学的效果:
孩子的钱最好赚
近些年在国内,形成了老百姓都知道的一个俗话:孩子的钱最好赚。
随着四十年前计划生育的开展,一代又一代的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父母。尽管国家已经放开二孩政策,但每个家庭依然鲜少有超过两个孩子的情况。而在四位老人,两位父母一共六个成年人的关注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自然而然也成为商业赚钱的目标。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周总理的名言是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屋建瓴。而今天也成为了教育产业最深入人心的焦虑营销广告语。
没有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小编在国内有一位关系很好的表姐。2012年,表姐生下了小外甥。虽然小编本人身在加拿大,但常从家人那里听说小外甥的学习生活日常。
小编很多时候都觉得小外甥很可怜,正是在小区院子里乱跑玩耍的年纪,却要被父母带着一门接一门地上补习班。周一到周五的放学之后有英语课、奥数课、作文课,周末还有钢琴课、象棋课、表演课。
孩子在家里被父母禁止看电视和玩ipad,每天能够玩耍的时间极其有限,也因此在饭店里吃饭的时候,会一直盯着饭店里的电视,忘了吃饭,即使电视里仅仅是在播孩子们通常都没兴趣的新闻。
表姐最常讲的就是:“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我不给他补,他就被落下了!”
显而易见,焦虑营销的效果很到位。
2
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
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仍在童年就已经有如此巨大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进入青春期后的初高中时代,父母给予孩子的压力,孩子给予自己的压力会有多大。
清华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当然也是所有父母给孩子设定的终极目标。但是数据显示,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
“这些在外人看起来特别优秀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徐凯文,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如是说。
请注意这是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这些孩子通常都表示,他们的情况并不是刚刚产生的,从初中的时候就在疑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直到现在才做了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是中国的现状。
根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中国焦虑症的发病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约为1~2%,而近四十年后的今天是13%。至少每100个中国人当中,有13个人是焦虑症患者。
快节奏的生活和一切向金钱名利看的社会,让焦虑的父母和老师越来越多地逼迫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临近中高考时候的各类新闻和标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校和老师在不断暗示孩子,为了好的成绩可以不惜牺牲生命自杀。整个国家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小学生自杀率却在上升。
徐教授说:“家长用焦虑养大的孩子,最后都会被送到我这里。”
3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一个38名学生的危机样本中,其中50%来自于教师家庭。
一切向分数看,忽视甚至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教育观。作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正是因为他们完全认可这样的教育观,对自己的孩子才会同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这就是导致教师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
而最终,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在焦虑和抑郁中沉沦,最为容易地,就会成为钱理群教授口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能够赚到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放弃掉自己的道德伦理底线。
作为医生,可以收红包拿回扣;作为中小学老师,可以上课不认真讲,重点都放在课后辅导班里;作为大学教授,可以压榨学生,学术作假。这些本应该是德高望重的人却在做着无耻龌龊的勾当。
普通人其实也一样,为了红,为了博眼球,可以不择手段的炒作自己;为了钱,可以做二奶,被包养;为了升职加薪,可以用下作手段搞掉同事和竞争者。
我们当然不是说,每一个孩子最终都会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当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人们的眼前时,人们会自然地认为,整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我不这样做,就是“不合群”。而这样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就被传递给了孩子。
这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人们认为能够挣到钱才是人生更大的赢家。曾经有一个北大的学生申请退学,他退学的原因是,学习经济管理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他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想学历史,但却被所有人嘲笑,说学历史根本找不到工作,也根本赚不到钱,学的东西都是垃圾。
教育是非常神圣的职业,它不应该只是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不只是为了把孩子送进名校。
4
家长和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徐教授作为一名高校的心理学教授和精神科医生,曾经呼吁:“真的要救救孩子!他们带着严重的问题进入高校,进入大学,他们被应试教育,被掐着脖子的教育摧残了创造力。”
“教育给予他们的应该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而是爱,是幸福,孩子们值得被给予一个美好的人生!”
在中国的教育和社会体制下,显而易见地,做不到这一点。
在中国,没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没有985和211高校的文凭,很难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而想要进入相应的知名高校,绝大多数学生都只能依靠苦读和补课来实现。
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在未来出人头地,父母更是不惜重金,倾注全部身心,对应产生的“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视频也在网上引起无数家长共鸣。
这样的社会体系已经在中国根深蒂固存在了几十年,与此配套而生的教育产业更是已经养大了无数如学而思,新东方等一众教育培训机构。
站在国家的宏观层面来看,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是最为平等和公平的,制度一直在改革,但想要完全跳出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的漩涡,极其困难。普通人想要跳出这样的循环,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出路大概只有把孩子送到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完成教育。
加拿大更为平和,平等的教育在中小学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用广泛申请取代统一高考的录取方式,让加拿大的孩子们在中小学没有巨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
此外,没有学历崇拜,转而更加看重能力和履历的加拿大人在找工作时,面对大学(university)和学院(college)也常常一视同仁。社会的高福利高税收也让人民收入和生活更为平等,各类工作收入相差不会极其巨大,更不会因为没有去大学读书就减少非常多收入。
从就业和收入的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加拿大,从根本上解决父母和孩子的焦虑心态;宽松严谨的升学制度也能让家长和孩子彻底放心地抛弃国内的激烈竞争模式。
在放松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同样可以获得世界一流名校的学历,大学毕业后不论回国还是留在加拿大工作生活,都可以如鱼得水,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环境,面对每一天的工作生活。
千军万马过中高考的独木桥,不如选择加拿大的宽阔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