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11日讯(闽南网记者 梁政 通讯员 黎斌 文/图)众所周知,喉管是人体的发声器官,然而来自南靖县的六旬简老汉,因患喉癌后接受了喉管全切除手术,导致他一度“失声”。可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硬是靠着食管重新把自己是声音找了回来。
1月7日上午,在第909医院耳鼻喉颌面外科门诊嗓音训练室里,聊起重获新“声”的那段难忘经历,简老汉依然感慨不已。
原来,2019年5月,简老汉突然出现稍微一活动就气喘得厉害,并伴有咳嗽、咳痰和声音嘶哑现象,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喉癌。得知这一噩耗后,全家人顿时陷入了绝望当中。后来在第909医院医务人员的耐心解释下,简老汉总算对喉癌有了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当他获悉未来可以依靠食管重新发声时,他仿佛看到了一丝生命曙光。在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后,简老汉接受了喉管全切除和气管造瘘的手术。术后通过抗炎、止血、消肿等治疗,他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同年8月,简老汉开始找到了嗓音训练室的陈秋鸿护师。
时至今日,简老汉仍然清楚地记得,陈秋鸿教给自己的第一个发声训练项目是练习如何打嗝。对此,陈护师解释,食管发音的原理是利用食管储存一定量的空气,借助胸内压力将空气从食管内逼出,用来冲击食管上端或者咽部黏膜而发音。食道发声法作为最早的声音重建方法,优势是音色较好,能接近正常喉管发出的声音,但难在要有顽强的毅力,需反反复复练习、康复周期比较漫长。
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简老汉可谓是铆足了劲。为了练好打嗝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刻苦练习。等到一段时间后,当简老汉能熟悉地打嗝时,陈秋鸿由衷地给他比了一个点赞的手势。接着,陈秋鸿让简老汉从简单的“啊”字音入手训练,再慢慢过渡到学说数字,一组一组地练习,为可以说连贯的词组做足准备。到了单词训练阶段时,又从“你好”“拜拜”这些常用语练起,进而实现从发音到说话的转换。
在这个漫长的学声过程中,简老汉觉得自己像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不同的是他没了用来发声的喉管,可在他看来,“只要有一线希望,总得去拼一把!”有时看他练习实在太辛苦了,简老汉的家人便会劝他干脆放弃算了,大不了用写字板来交流。但简老汉不这样认为,“冷冰冰的写字板,怎么能代替带着我感情的声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多的不懈练习,简老汉如今已经能够跟人正常发声交流,这也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彻底走出了疾病带来的阴霾。
责任编辑:李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