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教师的工资,很多一线教师都有一肚子苦水没处倒,加班没有加班费亦或是少得可怜,作业一堆改不完,稍不留意就要扣钱,尤其是当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工作多到干不完,既是老师,又是保姆。
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一线教师和班主任的绩效工资,加大荣誉标志和物质奖励力度,以此来促进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这条重磅消息一经公布后,网友都替老师感到高兴,同时希望这一次不要再让政策“吹空调”,要尽快落实,让很多在职教师也看到了希望,但也让很多老师感到忧愁,纷纷发表自己的感言。
补贴的这部分绩效从何而来?从业务能力较差的老师绩效中扣除吗?这样是否会引起教师之间的矛盾?
这项政策落实后,最终受益的是哪些教师?
答案很明显,天天上课,工作忙的教师,副科老师极有可能得不到这部分绩效奖励。
先不论城市中的教师待遇如何,看看周边乡村小学的教师,有几个年轻教师愿意驻留呢?农村地区的教师流失率越来越高,即便是大力推动下乡扶贫教育,但都是走走过场,去体验生活,觉得累了就主动走人,留都留不住,频繁更换老师,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其中就有薪资太低的原因。
此前,在城市中,有很多一线教师声称“每个月领着两三千的月薪,却要承受超人的压力”,不堪重负,选择辞职,学校频繁换教师导致家长不满。
有一名在学校有着6年教龄的老师称“每个月都不超3000,真稳定。”
尤其是四五线小城市的班主任,进入单位后一生勤勤恳恳,每个月只换来几千块钱,几乎都买不起房子,学校内也都是清一色的女教师,尽心尽力,但收入根本不能看,班主任平日里既要上课、备课,还要处理班内其他问题,相比之下,副科教师就显得较为轻松,毕竟放学后就没什么事了,也没有家长去询问在音乐课上的表现,更没有家长问绘画的技巧。
其他科目的老师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仅有一线教师和班主任才能得到补贴呢?
一线教师的定义就是每天都需要上课的教师,一线点出了课程的重要性,例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这几门课程几乎天天都要上,现在历史、地理、生物要被列入综合考试中,因此,也可以称为主科了,但强度远不及语数外三门。
一线教师中的语文科目通常还要担任班主任,有些家长和副科教师觉得班主任并没有多辛苦,都是老师太矫情,每个月还有班主任费,没有理由喊辛苦。
实际上,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想主动放弃班主任一职,尤其是中小学的班主任更是难当,除了负责学习上的内容,还要处理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几乎就是一名保姆,遇到节假日还要安排一些有童趣的活动,身心交瘁。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其工作重中之重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忙于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开会,提高教师工资的同时,也应该着重于减负,此外,职称考核和荣誉也应优先考虑一线班主任,让大家都主动走到一线岗位,愿意当班主任,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资源分配。
话说回来,我认为以绩效工资刺激教师的积极性,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以前有些学校老师的绩效工资与班里总成绩挂钩,造成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成绩而分类教学,重点照顾班里学习好的,放弃学习差的,造成不公平教育的情况,所以绩效工资还是不宜与成绩挂钩比较好!
提高一线教师绩效工资的意义在于调动主观能动性 ,让个人愿意常驻校园, 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考核的方法要尽量规范清晰,保证公平,这样才能刺激其他老师都愿意走向一线。
那么,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