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校长|苏北谈教育

解放校长,这是来自基层学校的强烈呼声。

走进中小学校,曾听到无数的抱怨,管得太多,激励不足,保障不够,“学生真苦,教师真累,校长真难”。

全面放权,这是权威部门推出的改革新举。

高层回应关切,直击时弊,红头文件中明确下放办学人事财务三项自主权,着力夯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

然而,千呼万唤,一块含金的石头落下,却没有溅起想象中跳跃的水花。犹豫观望者有之,疑虑丛生者亦有之。

放权不易,落地何难?

解放校长,就要赋权校长。基层学校能不能真正获有全面到位的办学权力?

无疑,这是一场政府刀刃向内重塑与学校关系的自我革命。触及利益调整和权力重置,一些迷恋手中权力贪图既得利益者如何能心甘情愿拱手相让?另外,下面一根针,上面多条线,教育与人社、编制、财政等强势部门亟待统筹协调携手合作,共同拆除旧有藩篱,如何能够如臂使指立竿见影?还有,一些官员多年已养成居高临下直接管理的工作常态,如今要沉下心来蹲下身子向服务学校转向,也有一个再学习再出发的过程。

其实,政府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已非一日,但在不少地方仍迟迟不能到位,或是简政放权“搞变通”,或是行政审批“踢皮球”,或是服务群众“打太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绝。教育改革这一步能否革除这一弊端?

基层学校祈盼的是真放权,放到位。“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应是这轮改革红线。

解放校长,也得保护校长。权力施行会不会因一长独裁利益自肥被扭曲被异化?

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应当充分保障校长依法治校、自主办学的权力。但是,全面下放的这些权力校长能不能接得住,接得稳?如何帮助校长们从事务纷扰的矛盾旋涡中超脱出来,从利益俘获的各种陷阱旁跨越过去?

从管理走向治理,民主是第一步。校长负责,并非就是校长大权独揽,乾纲独断。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同时,每一位师生员工也都应有知情、参与的权利。改革发展中,一直强调要让百姓享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以为,还应特别强调保障百姓的参与感,它是前提,它是基石。

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民主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前进。此番全面放权,恰恰提供了一个培育现代学校制度的宝贵契机。加快学校的章程建设,创新教师的管理模式,健全内部的治理结构,积极建构多元参与的教育协同治理体系,搭起相关利益主体共创共享的多样合作平台……亟应提上改革日程。

全面放权的承接,靠民主,靠法治,还要靠文化。以科学的办学理念凝聚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共同愿景,以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焕发学校的蓬勃生机。循此路径,校长就可从管理的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

解放校长,还得张扬校长。改革先行者有没有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创新天地?

放权诠释的是自主,解放指向的是创新。当下,也有一些基层学校固步自封,坐困愁城:尽管教育评价的改革已在启动,但在现实情境中还有社会舆论的多重压力、鸡娃家长的直接干预和中考高考的应试取向,校长自主创新的空间能有多大?

改革创新的真谛就是要敢闯敢试,攻坚克难。没有勇于担当的精神,没有奋力作为的心气,那么学校又何须放权,校长又何须解放?

放眼基层学校,早就有许多激情燃烧的校长们在改革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拓出一方方美丽壮观的教育胜景:河北井陉县北部山区的小作中学校长梁国生,投身乡村教育34年,用自己闪光的实践解答了“教育可以是伟大的吗”的困惑。湖南中方县袁国和校长转聘在偏处一隅的下丰坡小学,第一次开设了性教育课堂,第一次开展了丰富有趣的项目活动,让孩子们仰望到科学的漫天星光,领略到生命的斑斓色彩,举起了一面“素质教育”的鲜艳旗帜……

闯过去,前面又是一片天,一片广阔无垠、创意无限的天。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0年1月刊第一期

作者 | 苏北

设计 | 九月九

统筹 | 周彩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标签: 教育 苏北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