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娜
课堂上,老师问:
如果,假期里,只有你一个人在家,父母下班回来,发现他们放在抽屉里的1000元不翼而飞。
你也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你是希望父母认为你没看好门,导致屋里进了贼,把钱偷走了,狠狠揍你一顿,还是希望他们认定你偷了钱,拿去玩游戏买零食。
60多个孩子一起回答:“请狠狠揍我一顿吧。”
1
这两天,辽宁沈阳和河北石家庄的疫情,都有点严重。
所幸的是,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全城核酸检测,高危地区封锁,还申请外来医护人员驰援相助。
辛苦了医护工作者,还有当地基层干部。
但,今天,不聊疫情——我们戴口罩,不乱蹿,不传谣,好好工作,认真做事,就是最好的抗疫。
我们聊一个和孩子有关的问题。
这个问题,要从被掩埋在疫情反弹和娱乐八卦热搜下,一个逝去的小生命聊起。
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初中生小怡,今年刚满13岁,是双胞胎姐妹中的妹妹。
女孩小怡
刚刚过去的12月底,学校组织了月考,小怡政治开卷考试,考了100分。
按常理,哪怕是开卷,100分也是令老师高兴一件事儿。
但班主任汪老师,对此提出怀疑:
先是打电话给小怡的爷爷,问孩子是不是做过同样的试卷,或者认识其他学校的学生,提前知道了考题。
得到否定答案后,汪老师又和其他老师一起,先后几次把小怡从教室喊出来谈话,有次孩子当场就委屈得哭了。
最后,老师决定让小怡和双胞胎姐姐小乐,重考一次。
这一次,小怡考了98分——错了两个小题,但和第一次成绩误差不大。
小怡姑姑的解释
12月31日,全校月考成绩揭晓,总分720分,小怡考了639分,位居全年级第一。
1月1日,元旦佳节。
中午吃罢饭,小怡还好好的。
但下午3点多,家人发现她不见了,开始四处找她。
晚上6点多时,村口的池塘里,飘起了小怡的羽绒服。
13岁少女投塘溺亡了。
警方排除他杀。
家人说,小怡的自杀,和班主任诬赖孩子作弊有关。
小怡平日活泼可爱,父母忙于生计,她和姐姐多跟随爷爷奶奶长大。
事发前,她虽然没有考过全校第一名,但成绩一直不错。
家人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近期还专门给双胞胎姐妹报了辅导班,补习英语和数学。
这次考得这么好,却被班主任怀疑作弊,又是调查又是补考,又是当众提出质疑,让孩子感到很丢面子,以至于最后走向极端。
这件事儿发生后,媒体采访小怡就读的学校,校长否认重考一事,但又说上头“在统一口径”。
这,让小怡家人非常寒心。
小怡留在QQ空间里的最后一句话是:
“考试正常发挥,考得好怪我喽?”
小怡的QQ空间
13岁的女孩,考了全年级第一,因为被怀疑作弊,而投塘自杀。
这在很多大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这,让我想起发生在去年的另一桩悲剧——
2
2020年11月7日,上海高三女孩欣欣留下一封遗书,跳河身亡。
在家人眼里,欣欣也是一个温柔懂事的孩子。
欣欣
出事那天凌晨两点,她还在房间熨衣服,整理屋子,更新了微博。
凌晨3点,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我没有早恋,有点不开心,就酱。
配图是一个卡通人物坐在车上,图片中配有一行字:“我上路了,886。”
凌晨4点,她来到河边,跳入冰冷的河水里。
家人发现她的遗书时,为时已晚。
在遗书里,女孩这样写道:
再见啦,这个可爱的世界。
我没有早恋,也没有作弊,请不要无端怀疑我了。
欣欣的遗书和她向朋友的倾诉
和朋友的聊天记录里,欣欣几次提到老师总是怀疑她:“考好了是作弊,考不好是早恋。”
这让她觉得被恶意揣测,心里非常难过。
在亲朋的眼中,欣欣是一个非常善良、非常有同理心的孩子。
她反对歧视,反对道德审判,反对用“胖子”给人贴标签,想给遭受不公的人一个大大的抱抱。
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选择在凌晨4点,结束自己的生命。
看到这里,恐怕有人会说:
“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动不动就自杀!”
果真如此吗?
为了从深层探究13岁小怡和17岁欣欣,还有那些被误解刺痛的更多孩子的心理,我决定讲一个在课堂上听到的故事——
3
在一堂《孩子,我要怎么爱你》的课上,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她受邀去给青春期的孩子上心理课。
课堂上,她问了孩子们一个“假设的问题”:
如果,假期里,你一个人在家,父母都去上班了。他们回来后,非说放在抽屉里的1000块钱,不翼而飞。
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他们就认定是你的问题。
那么你是希望爸妈觉得你没有看好门,导致有陌生人进来,偷走了这1000块钱,然后盛怒之下,把你打一顿。
还是希望,他们怀疑你:“肯定是你拿了这1000块钱,偷偷玩了游戏买了零食!”
令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台下的60多个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还是狠狠揍我一顿吧。”
这,当然只是个假设。
但这个假设,却道出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质:
把自尊和清白,看得高于一切。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宁肯用命去纠正大人的偏见和傲慢。
那么,在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明的情况下,大人为什么爱不打问号地怀疑孩子,并盲目地断定肯定就是孩子捣的鬼呢?
真相是:
很多时候,是大人们缺乏信任的能力。
一个成年人对别人和他事是否信任,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有没有充足的安全感,对自己是否信任。
比如,学生考了高分,老师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学生作弊,本质上他怀疑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不配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比如,父母钱包里的钱丢了,父母在没有查清事实的情况下,怀疑自己的孩子偷走了,本质上他怀疑的是自己的养育能力:“我不配拥有诚实的孩子。”
因为,当一个人无法信任自己时,他连自己能得到善报和善果,也持怀疑的态度。
而匮乏信任的关系——不管是师生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很难建立强韧的链接,也很难透过种种冲突,看清青春期少年的特质——
4
在《我站在你这边:解决和十几岁儿女的冲突》一书中,作者简·尼尔森提到这样一个观点:
对于十几岁孩子来说,在同龄人面前的尊严和认可,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父母和老师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在同龄人面前做伤害他们尊严、否认他们价值的事情,就会给孩子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不信,可以想想武汉那个14岁初中生,在学校被妈妈当同学的面儿打了几个耳光后,就跳了楼。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处于矛盾冲突的青春期:
想逃离父母,又依赖父母;
想追求独立,又渴望结伴;
想得到认可,又叛逆顶撞……
他们很容易让父母或老师在不知所措的失控里,忍不住对他们横加指责,妄加揣测,疑神疑鬼。
而这样的不当教育,只会把十几岁的孩子推到我们的对立面,眼睁睁看着他们变得更加叛逆,跌落抑郁,甚至自伤或犯罪。
“十几岁孩子的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你第一时间向他们表明,你是和孩子站在同一边的,是多么重要。”
简·尼尔森说,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哪怕,最终我们还是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但我们的共情和守望,已悄然改变了事情的结局。
不信,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网友的留言:
他的确作弊了,但因为老师站在他这一边,他竟然真的成了好学生,升入重点高中,考上大学。
故事里,当很多人都怀疑是小新划了奥迪车时,小新的父亲刘涛,选择和孩子站在一边:
第一步,他没有当众斥责或殴打孩子,而是选择关门教子;
第二步,他询问儿子后,决定和孩子站在一边,相信孩子所言属实;
第三步,为了证明儿子的清白,他和民警老邹一起翻看监控,寻找真相;
第四步,真相大白后,他再次站在儿子身边,肯定孩子说真话的勇气,并让孩子从整个事件中,得到来自家庭和公权的正面信念。
是刘涛这样的父母,让我们明白:
遇到和孩子有关的任何事情时,为人父母或师者,要学会慢半拍,不胡乱怀疑,不随便贴标签,选择和孩子站在一边,穿透问题,找到方法。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和孩子站到一边呢?
5
因为我平日的咨询里,多和青春期的孩子有交流,所以,有3点想法愿意分享给更多人:
面对长大的孩子,我们要会示弱。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们要学会把“你为什么这样”,换成“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纠正的过程。
孩子出现问题,或者我们自以为孩子有问题时,不要大呼小叫,咆哮跺脚,歇斯底里地质问:“你为什么这样?”
面对长大的孩子,我们要学会示弱:“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愿不愿意告诉我?”
遇到天大的事儿,都该先问问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听听孩子的想法理由。
尊重的第一步,就是我们从内心里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给他们说话的勇气和机会:“我信你,你可以。”
在亲情养育里,加入友情的品质。
李玫瑾老师在谈到如何和青春期少年相处时,对家长们发出这样一个拷问:
“当你想口出恶言,控诉孩子时,请认真想想,这话你会不会对你的朋友说,对你的同事说。如果你对朋友同事说不出口,那也不要对孩子说。”
我非常喜欢这个观点,因为它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相:
好的亲情,应加入友情的品质。
很多时候,我们对朋友、对同事都能好好说话,唯独对自己最爱的孩子,缺乏耐心和信心。
因为最爱,所以肆无忌惮?
还是因为是自己生的,所以理直气壮?
当小小少年成长为大大的孩子,大人们要从“我是老子”的执念里,甘愿退居到“交个朋友”的谦卑中。
带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孩子当成问题。
有问题的孩子,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孩子的问题,藏着父母修行的秘籍。
这是家教里,最底层的逻辑。
当孩子表现出问题时,我们要感谢他用小小的身躯,诠释来自家庭内部或学校教育的症结。
然后,怀着这样的平和与真诚,从自身修养、家庭关系、学习难题中,一一去解决难关,寻找答案。
而不是,给孩子贴个“你作弊”“你早恋”“你是个坏孩子”的标签完事。
最后,和家有青春期孩子的老父老母们,分享这样一段话:
谢谢你,愿意当我的孩子。
我相信你,就如相信我自己。
我尊重你,因为你可以做好自己。
我选择和你站在一边,因为你的问题是我们共同的问题。
这不是一篇轻松的文字,感谢你们读到最后。
也愿你们点个【赞】+【在看】,【分享】出去,和更多人一起守望青春期的孩子。
看完了文章咱不发个朋友圈吗?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