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中高考都会有学生考不出自己的水平,也都会有学生超水平发挥。在知识和能力相对稳定的情况,能够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备考策略。策略正确了,适应中高考的节奏点和要求,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策略不正确,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手忙脚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所以说,学生在重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备考策略,在日常中严格按照备考策略去做。同样情况下,一个学科提高三五分都是很轻松的。
一、考试前
考前一两个周,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应考。这段时间的学习跟其他时间段的学习有所区别,更加强调考试的目的性,更倾向于归纳和总结。
1.回归课本
学习讲究“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先是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然后对基础知识进行扩展、联系和延伸,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再是关于基础知识的各类考试题型的练习,尽可能都接触到。这是“举一反三”的过程,主要是补充知识和机械刷题。如果仅有这个过程,那么学习势必是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水平和能力很难提高。在完成这一过程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举三反一”。
所谓“举三反一”实际上就是回归课本,再回到知识的原点。以基础知识为中心,将全面知识补充和各种题型回归到基础本身,系统研究这是一个什么知识、有什么特点、考试是如何考查的,都有哪些题型。“举三反一”是一个归纳和总结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升华的过程。缺少这一个环节,学习只是机械重复劳动,只能“熟”不能“生巧”。
2.重温错题
错题代表着自己知识缺陷和思维盲点,并不是一次就能解决掉的。不敏感的知识,思维上盲点,需要不断强化才能解决掉。考前,学生需要多遍次研究错题集锦,不断强化纠错意识。
3.保持状态
考试的状态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保持。在考前的两三个周,学生需要每天做一定的模拟题来保持自己思维活性和考试的状态。学生做模拟题一定要把自己置身于考试的情景中,有时间观念,保证自己思维快速运转。
二、考试中
考试中也就是正式开始考试的几天时间,不仅仅是指答题的时间。
1.准备好考试用品
考试用品一定要自己准备,自己准备能够熟悉各种答题用品情况。正如上战场使用的武器装备,一定要自己保养,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考试用品的准备一要齐全,备而不用可以,不能不齐;二是要有备用品,对于易损的用品,要多准备一些。
2.入场前的紧张
多数在入场前会有些紧张,尤其是第一场考试。对于考前紧张情绪,考生不必太在意,反而适当的紧张有助于提高兴奋度,提升答题的效率。
3.分发试卷后十分钟
试卷下发以后,考生首先要检查试卷,看有无破损和印刷不清楚的地方;然后浏览试卷,看看试题题号和题型,以及考查的知识点和方向;根据自己情况,对试题做一下统筹安排,先做哪些题目,后做哪些题目。通过考前这段时间,一定要做好全盘考虑,提前向大脑发送信号,准备提出知识点,进行答题的构思。
做完这些工作,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开始正式答题,不过一定按照监考教师要求进行,不能动笔答题。
4.答题原则
先易后难,细思快写,不急不躁,果断理智,学生答题一定按照这些基本原则进行,正确会的做对,不会的多拿步骤分。一旦学生失去原则性,容易造成混乱,导致水平发挥失常。
5.考试时间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考试时间永远是不够的。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最缺少的就是考试时间。如果时间充足,很多好学生都会拿出较高的分数。在中高考中,时间的竞争是最主要的竞争,考生必须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有分秒必争的意识。个别优学生在中高考中穿纸尿裤,尽可能不去上厕所。
中高考中没有多余时间,即使剩下一些时间,也要认真进行检查和验算,能多得一分就多得一分。如果出现时间紧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尽可能多写一点是一点,作文没写完要在十五分钟时间点抓紧时间结尾。
三、考试后
1.恢复状态
一场考试消耗的体力和精力较大,考试结束后,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或散步,或假寐,让自己迅速恢复状态。如果是连场考试,需要学生快速进入下一场考试的知识氛围和状态。
2.考后忌讳
对于中高考,考试结束后讨论答案没有什么意义。考试后,考试结果已定,再讨论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如果讨论结果不理想,还容易影响自己的情绪。
3.检查考试用品
考后一定要检查以下考试物品,对破损的抓紧时间更换,遗留考场的物品需要抓紧时间取回。
4.切换到下一科考试模式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考完一科后,考生应该快速切换模式,进行下一科的知识情景,使自己能够快速进行考试状态。
【本文由“安子侃教育”新媒体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作者安子,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