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骆宾王7岁那年,家里的一位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没想到被“对答如流”。客人惊讶与此,便让骆宾王观察池塘里面的几只白鹅作诗,便有了《咏鹅》。
一农民根据《咏鹅》写出《咏鸡》,网友争相模仿
一位来自湖南的农民,根据《咏鹅》写出了一首《咏鸡》,因此一举拿下了“农民文学奖”,收获了一万元的奖金。全诗趣味十足,朗朗上口,十分押韵。
《咏鸡》:“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这首诗与《咏鹅》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向天歌”对应“对天蹄”“白毛红掌”对应“三更五更”。
最巧妙的是“绿水和清波”对应“皓月和晨曦”,前者通过色彩和动态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后者通过时间和静态让人不觉联想到日出之景象。
但毕竟一首是流传千古的诗歌,一首是模仿而来,所以其价值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众多网友在听闻《咏鸡》后,开始争相模仿,让人感叹真是高手出自民间啊,看完笑出眼泪。
《咏猪》:“猪,猪,猪,拱嘴对天噜。养之能致富,烹之能果腹。”
除此之外,还有《咏鸭》《咏娃》《咏夫》《咏羊》等“经典名诗”,详细请看图片中,各路大神的精彩表现吧。看来之后这种民间的文学奖还可以再多一些,让大家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啊。
说到古诗,不少中小学生可是头疼得很,虽然背诵起来比文言课文既轻松一些,但想要因此不丢分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遇上通假字、多音字和生僻字时,便是难上加难。
中小学生背诵古诗的3个小技巧
第一个,了解古诗的意境,理解性记忆。背诵古诗之前,先认真听老师将故事的意思讲解清楚。一边诵读,一边在脑海中联想古诗的意境,就很容易背诵下来了。同时写一遍胜过读十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第二个,加入旋律,采用“唱”的方式记忆。“唱”诗歌是不少学前教育老师很喜欢采用的方式,但是上了小学后就很少被使用到课堂上。同学们可以自行加入旋律,将古诗唱出来,这样更容易记住。
第三个,有效利用早晨,记忆力更强。清晨醒来,同学们的脑回路是最清晰的,这时候背古诗事半功倍。但早起是很多同学的“噩梦”,宁可晚睡1个小时也不想早起30分钟,劝各位同学改掉这个坏习惯哦。
古诗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也是兴趣点,不少学生因为喜欢古诗而喜欢上语文。语文在考试中,虽然不是拉分科目,但想要学好语文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中小学生如何提升语文成绩?
第一点,注意积累,积少成多。学好语文,积累很重要。从生字到组词,再到句子和段落,最后到阅读理解和写作手法,无一不离得开日常积累。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者觉得很好的段落句子,都可以抄录下来,方便记忆和运用。
第二点,注意课外阅读,多涉猎知识。想要语文拿高分,光靠书本知识可不行,书本式万变不离其中,但课外知识是书本知识的扩展。看课外书不能光看热闹,善于发现文章的优秀词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三点,上课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有些同学在中考和高考前会进入到误区,觉得老师已经把书本知识讲完了,剩下的就靠自己复习了,所以上课并不认真听。而实际是老师课上所讲知识是多年教学经验所积累出来的重要考点,课上一定要紧跟老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