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山区七色花艺术幼儿园,孩子们找到家一般的归属感。
2020年9月,宝山区七色花艺术幼儿园在阔别十年后再度迎来了幼儿园里最小的“主人”——托班宝宝。此前的近一年时间里,幼儿园的老师们没少费脑:现行的小班教室布置模式是否适合托班、可以完全复制?能否有效利用墙面环境、提升教室面积的使用率?如何让教学、玩具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多元感官体验……聚焦这些关键问题,有的放矢给出破题之举,换来的是一个温暖的画面:20位离开父母依偎的“小主人”很快就在这个托班里,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0-3岁的孩子是“最柔软的群体”,理应得到家庭和社会最温柔的呵护。今年,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又被列入上海民心工程。为实现“幼有善育”的目标,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可能满足市民群众对幼儿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的需求,持续提升新时代上海托幼服务工作水平。
在托班找到家的归属感
2020年,上海发布全国首个《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截至2020年9月,上海共有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816家,其中举办托班的幼儿园528所、托儿所35个、各区办早教中心11个,社会力量办托育机构242家,共提供约3.4万个托额。从2020年到2022年,上海将继续开展每年新增至少50个普惠性托育点的实事项目。到2022年底,实现全市街镇普惠性托育点覆盖率不低于85%的目标。
▲虹口区密云路幼儿园的托班教室
对于刚离开父母陪伴的幼儿而言,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家庭式”托班环境,是和他们建立联系、产生情感的绝佳方式。
作为上海市首批命名的示范性幼儿园,七色花艺术幼儿园地处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现有托、小、中、大班共17个班级。为满足周边居民托育需求,2019年,幼儿园着手启动托班的筹建及开班工作。当时,摆在园长魏群面前的一大难题,就是环境改造与创设。“对敏感的低幼幼儿来说,环境因素会无时无刻地刺激他们的感官。在相关区域的规划设置中,要尽可能地满足托班幼儿的发展需求,凸显教育支持功能。”
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之中,老师们仿佛化身“梦想改造师”,对原本四四方方的教室进行了“大改造”:教室中间的圆形梁柱,被装扮成了大树模样,作为区域分割线,一排圆凳在大树边一字排开;去往阁楼午睡区的楼梯边,摆上了一组全家福,墙上装饰着绵软的装饰物,帮助幼儿从游戏、学习等兴奋状态尽快静下心来……改造后的托班教室,拥有了阅读游戏区、圆圈分享区、生活午睡区等八大区域,能多方位满足幼儿的生活、游戏、运动等需求。
▲闵行区马桥富国幼儿园
闵行区马桥富国幼儿园是一所2020年开办的幼儿园。开学初期,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喜爱幼儿园生活,老师们在班级环境中创设了亲子照片墙,让幼儿们在想念父母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的照片。在课程设置上,马桥富国幼儿园突破了学段界限,构筑了一套2—6岁的课程体系。“玩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我们的‘玩美无界’特色课程,以玩为手段,以美为指向,以乐为追求,将育人元素充分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马桥富国幼儿园园长蒋慧莺告诉记者。
将多元课程融入幼儿一日活动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如今,上海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常住人口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99%,各项关键指标均提前达到并超过国家要求的水平,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普陀区豪园幼儿园
在静安区大宁国际幼儿园,有一个“小宁国”。“小宁博物馆”“小宁货运中心”“小宁小当家”……行走在幼儿园,活泼可爱的“小宁”标识遍布各个角落,一个个专用活动室均以与沪语“小人”发音相近的“小宁”而命名。
“小宁博物馆”里,陈列着中、日、英三国不同的茶包以及相应的茶具。“您知道‘茶’的英语为什么叫‘tea’吗?因为在古代,最早的茶叶是由福建的商人卖到欧洲的,‘茶’的福建方言叫‘tie’,所以就这样传开啦!”一个孩子就这样自信地给来访者介绍起先辈在海上丝绸之路运送茶叶的故事。
难得的是,这些鲜活的知识并非老师传授,而是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地图、采访福建籍保育员、交流验证等探究途径自主获得的。这样的探究,恰恰是园内孩子们的日常活动。
▲静安区大宁国际幼儿园
在孩子小班阶段的某一天,妍怿妈妈曾收到来自幼儿园的一封信。信中邀请她和孩子一同体验一次买菜的经历,购买多种颜色的食材,引导孩子关注食材的颜色,听听孩子的发现。本以为只是一项简单任务的妍怿妈妈,却在孩子提出“这里的虾是青色的,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是红色的”后一时语塞。回家后,母女俩一同上网查询资料,寻找答案,并将它记录下来,制成了图文并茂的亲子海报。
大宁国际幼儿园园长华婷介绍说,基于大宁国际社区生源多元、文化交融、资源丰富等特点,他们曾展开过一系列面向教师、家长、孩子的全方位调研,由此构建了以上海地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文化为主要内容框架的多元文化课程。近年来,在生源不断增加、班级数量扩大、活动室改为教室的情况下,幼儿园也充分挖掘了户外长廊、公共走廊、闲置阳台、楼顶平台等空间,为孩子们积极创造更为开放、自主的探究学习空间,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科学实用的育儿指导就在身边
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并非只有托育机构或幼儿园的“独唱”,而是更需要家庭、社区的全力“合唱”。在上海,“1+16+N”的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体系如今已逐步建立,900多个早教指导站覆盖了16个区的所有街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益服务,为全市婴幼儿家庭随时随地提供免费、就近、实用的科学育儿指导。
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的“紫薇妈妈讲故事”,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2014年,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幼儿园与所在的康健街道合作,面向社区内散居的幼儿和父母,开展家庭早期阅读指导活动。每周六,志愿者老师都会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亲子阅读的形式为周边社区的孩子和家长们提供有效帮助。此外,幼儿园还坚持每月向园内和社区家长提供免费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并通过官方微信平台,打造家园深度互动的有效途径。
▲上海儿童世界杨浦幼儿园举办“快乐生活 健康成长”大型亲子活动。
去年10月,2020年上海市科学育儿指导公益活动“育儿加油站”在杨浦区东外滩滨江拉开序幕。杨浦滨江“绿之丘”上,杨浦幼儿园团队带来了“赶小猪”“打地鼠”“彩带飞盘”等轻松有益的家庭运动游戏。在专业志愿者老师的陪伴和指导下,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孩子在亲子游戏中找到了别样的趣意。
根据《上海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未来上海每个街镇都将建设1个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每年为每个有需求的常住人口新生儿家庭提供至少1次上门指导服务,为有需求的婴幼儿家庭提供不少于6次线下指导服务,并同步实现线上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全覆盖。
据悉,上海教育系统承担了本市民心工程中的三项工作: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学校等体育场地开放工程。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在近期召开的教育民心工程座谈会上强调,要凝心聚力、取长补短,加快推动教育民心工程由“基础版”成为“升级版”。
作者:王星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