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要明确陪读的含义。陪读是指家长监督和陪伴孩子学习。陪读并不需要家长精通孩子的学习内容,替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生容易分心、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因此,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成人的帮助与监督,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国内外大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家长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业成绩、改善学习态度。当家长表现出对子女的学习感兴趣时,孩子会更愿意寻找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对学习困难会更具坚持性,体验到更多的学习满足感,并且这种积极的影响是长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应该陪读,起到监督的作用。
01
家长的陪读并不是简单地陪着、坐在一旁,而是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第一,重视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陪读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提醒孩子注意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鼓励孩子好的习惯、向孩子指出不足之处,纠正不良习惯。
第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三年级开始,家长的陪读行为应逐渐减少。中高年级的孩子应在无人“监视”时,仍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在辅导孩子作业时,要教孩子如何学习,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只关注作业的完成质量。例如,向孩子讲解解题的思路、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第四,当在指导孩子作业中发现孩子有困惑,或者与自己的思路冲突较大时,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根据沟通的结果,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02
我们分享两种实用的陪读方法,用于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第一,教会孩子做计划表、画重点、做笔记。
小学三四年是孩子们学习逐渐定型的阶段,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可能会对家长的建议有所排斥和抵抗,所以,可以说又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家有孩子正处在二三年级的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巩固在前一两年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果出现孩子书写时为赶速度字迹潦草,家长要做一定的提醒,必要时需让孩子重新再写一次。但是,三年级后不用跟一二年级一样再坐在旁边陪伴孩子做作业了,孩子们一般在这年级段已经开始主动积极地接受新知识了。
作业不用家长时时刻刻盯着,但家长需要教会孩子做计划表、整理错题、画重点、做笔记。记笔记和找重点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要让孩子尽量做到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给孩子买大量教辅书或是采用“题海战术”都是没有什么大用的,还不如把这些时间挪到整理错题上来,让孩子每天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就收获不少了,既省了时间还养成了整理错题的习惯。
第二,分科目陪读。
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阅读计划表,记录每个月的阅读字数。中年级也是孩子写好作文的关键时期,这时要让孩子不怕写作文,平时孩子写日记要引导他多写些周围生活中发生的事,多描写细节,这也是让孩子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的良机。
数学方面,特别是孩子开始学做难度较大的思维训练题时,家长要事先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既然选择了就坚持,既然坚持了就尽全力做好。
小学是英语从听说到读写的过渡期,平时可让孩子多看看英文绘本,要求孩子拼写单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