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四六级,都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以下是我考四六级的经历,也许可能也是少部分人考四六级的经历:
第一次考四级,无比自信裸考,结果考了389分;
第二次考试来了,又没有抢到名额……
终于等到了第三次,这一次倒是好好复习了,也提前做了题,考试的前一天做的一套真题阅读几乎全对,等分数出来后,又傻眼了,419分,仅一道题之差;
最后一次,也是毕业前的那一次,因为工作完全不想去考了,就这样我的大学与四六级形同陌路。
直到最后毕业,大学整个班就我跟我的班长室友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辅导员对此也一直挺无奈,但也没有办法。
我一直都认为是自己太不争气。
毕竟同样是裸考,身边的朋友有不少都考过了,还有的人甚至能够考到500+。
直到今天,我看到这条消息,我发现好像考不过并不单单是我自己的原因:
有数据表明:历年来四六级通过率持续降低
经过抽样调查的30万份数据显示,五次考试中,四六级通过率是一次比一次低的。
在2020年9月份的四级考试中,一次通过率甚至还不足36%。
脑补一下,四六级光考试费也有不少钱呢!
而在理想状态下,大一第一个学期考四六级是通过率最高的时候,毕竟大家都学了那么久的英语,即便是经过了一个很漫长的暑假,底子肯定是还在的。
但大多数高校就是不允许学生在大一的时候进行报考,一方面是新生报到注册学籍需要时间,等注册完成,就过了四六级的报考时间,没有学籍自然无法报考,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对自己的英语教学很有信心,坚信通过一年的培养,能够提高大学生们的四六级通过率。
我想说:是梁静茹给的勇气吗?
对比近年来有不少高校都在大一开放四六级报考的情况,这岂不是高等教育界最高级的双标?
四六级真的是越来越难考了吗?
从这几年每一次四六级考试都能上热搜就能体会到这个难度。
考完后也有不少人都会这样吐槽:
来年再战、没看懂题、理解错误的情况到处都是。
别看四级考试要求的词汇仅有3500词,听起来好像并不多,甚至有人会觉得这不就是高考的要求吗?
但四六级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一句话中,可能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连起来之后就完全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了。
个别词汇再用个生僻释义,说你的理解能偏到正确答案的姥姥家都不过分!
人民网教育频道也曾亲自印证:四六级考试只会越来越难,这是以后的趋势!
现实中,只要你稍微总结一下几套历年真题,你就能看出来四六级考试跟以前真的不一样了,跟高考英语也压根就不是一个等级!
越来越多的专业术语出现:三山五岳、洞庭湖、太湖、青海湖都曾出现,已经不仅仅是生活化的口语了。
这么难,为什么大家还都这么热衷于考四六级?
说句不中听的话,英语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母语,语言又是一个需要环境学习的学科,大多数人都不具备那个条件,所以我们学不好太正常了。
四六级考试热潮的起点应该源自以往高等教育中学位证和毕业证跟四六级证书挂钩的传统,在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这个需求下,大学生们都不得不去考。
之后虽然有所改变了,二者不再挂钩了,但仍有部分高校目前仍在坚持。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四六级离奇地成为了衡量大学生能力的一个硬性指标。
在多数人的眼里,如果一个大学生连英语四级都没有考过,那他的大学一定是荒度的、没有用心好好学习、人也不咋行。
以往找工作中“硕士聊一聊、博士坐一坐、本科靠边站”的玩笑也能被瞬间被四六级秒杀。
找工作时就会发现,没有四六级在校招中真的是寸步难行,连进入大企业的第一步网申都过不去,更别提之后的流程了;社招中有一些大公司也慢慢开始要求四六级或者四六级优先。
研究生没有四级简直就是一种丢人,考研和考公务员中有四六级的也会更加有优势。
这种背景下,英语四六级就已经不再是一纸证书或者是能力的象征,而是一种大学生必须达到的英语等级标准。
再难考,奉劝大学生们也要考下去
相信有不少刚上大学的学弟学妹或者准备考研的都会问自己的学长学姐四六级重要吗?他们清一色的回答肯定是也就那样吧!
你要真信了就是你的不对了,这种东西就是有的人会说没用,没有的人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
况且四六级也并非难到了像注会考试、司法考试那种程度,提前一两个月好好准备、好好复习,不要缺考作弊总是能过的,也不要指望什么高分喷雾、锦鲤,那都是没用的。
毕竟现在一些从小就打算上名校的小学生们都已经有相当英语四级的水平了!(不要震惊,这是真实情况)
所以,骚年们,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以后,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