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五岁了,因为每天晚上八点半准时上床睡觉,在幼儿园家长群里口口相传,仿佛成了一个传奇。
在这个年龄段,晚上十点甚至更晚才睡觉,已成为很多小孩子的生活常态。作为他五年来早睡早起的见证者和协助者,关于这个话题,我总是被人这样问起:
“8点半他就困吗?就乖乖上床吗?”
“嗯。”
他早上起得早吗?”
“六点半吧!”
“哎,真好啊~~”
“呵呵,是挺好。”
爸妈爷奶们经常跟我诉苦:“哎呀你儿子能早睡太好了,我家的到十点半还精力旺盛,大人都被他熬困了还不愿意睡……早上又起不来,叫好几遍都不动弹……”
我跟他们开玩笑说:“我必须得在九点前给他弄睡啊,我还得加班写稿啊,他不睡觉我怎么干活?”
的确,五年来,儿子一直效仿着农民伯伯最原始的睡眠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说我们全家都从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受益良多,但这个奥秘的核心却几乎从来没人问起过——“孩子准备睡觉的时候,家长在干什么?”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晚上八点半,可能正是电视手机iPad奔腾正欢的时候。让我来描述一下我家在这个时段的样子吧:
20:00 睡前故事时间,我或者老公给儿子念他最爱的贝贝熊系列或者安徒生童话,同时帮他完成洗脸洗脚;
20:20 喝水、刷牙、上厕所;
20: 30 全家熄灯,我或老公在儿子房间坐在他床前,跟他互道晚安,看他安静入睡。
请注意,是全家熄灯!漆黑一片、寂静无声!
网上关于培养早睡早起的秘诀不外乎喝牛奶、听音乐、洗热水澡,却偏偏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家长天天晚睡晚起,孩子可能不受影响吗?
改善孩子作息,必须从家长做起
孩子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家长的习惯。干啥都别耽误按时吃饭睡觉,是我家吃货睡神们的第一要义。
我的父母都是典型的早睡早起、三餐极其规律的人,连带我也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做不了夜猫子,一到晚上十点,立刻进入头脑昏沉状态,只能赶紧躺下睡觉。虽然有时候赶工作也会熬夜,但属于极个别现象,不碍大局。我很能睡,几乎从不曾有过入睡困难,但从不贪睡赖床。睡醒了在被窝里四仰八叉地躺着,于别人是享受,于我却是受罪。老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家都视早睡为天经地义。
在孩子出生后到2岁,儿子的作息是每晚七点半睡觉。最初,家里人都是本着打发他睡了自己就能娱乐休息的目的,每天一到这个时候就熄灯噤声,后来就慢慢固定下来。年岁越长,入睡时间越延后,上幼儿园三年来,基本稳定在晚上八点半左右。
从2岁8个月上幼儿园起,我们就跟儿子分床分房间。这样一来培养他的独立性,二来保证他有相对独立的睡眠空间,不会跟我们的作息完全“捆绑”在一起。
为了把好习惯保持下去不断档,在寒暑假回老家的日子里,我们也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沟通好,作息时间不改,争取全家支持配合。即便在除夕,老爹老妈也愿意暂别春晚,先打发小朋友睡着,再出来恢复娱乐活动。为了追上儿子早起的脚步,大人也不敢睡得太晚,以免第二天起不来。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理性对待午睡问题
早睡早起,一夜10个小时的睡眠质量很高,造成了儿子白天精力极其充沛,于是午睡成了他的“心病”。
一开始,幼儿园老师找我告状,儿子虽然不影响其他人,但老是睡不着,偶尔睡着了,因为睡得晚,很快就到起床时间了,起得又很费劲。
周末在家的两天,他肯定是不睡午觉的。一开始我也急得抓耳挠腮,他不睡,我就得一直陪着,搞得我周末比平时都累。于是想尽法子连哄带骗把他摁在床上,后来发现没用,他的确不困,或者是困了宁可自己玩玩具也不愿意睡。我们三人就来了个约法三章:要么跟我们一起睡午觉,要么可以不睡,但是只能自己安静地玩,不搞破坏,也不能影响爸爸妈妈睡午觉。
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他虽然不太情愿自己被撇在一边,但是自己选择的也只好照办。我们接受了他不睡午觉的现实,他自己也渐渐没有被逼迫的压力了,于是我们不再被这个事情困扰。
原则在前,弹性安排
我跟老公每天陪儿子的时间应该算是很多的。平时就我们三个人过日子,早上爸爸送,下午妈妈接。从放学的五点开始算,我们在幼儿园附近的操场会玩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才回家,体能消耗很大。吃完饭是七点到七点半之间,因为我们平时基本不开电视,所以不会因为看动画片耽误睡觉的事情发生。饭后我们一起看书,玩玩游戏,不做太过激烈的活动,其实是很平静地进入等待入睡期。
有时候去小朋友家玩得比较晚,八点左右才离开。大家都知道儿子睡得早,观察到他在这个时候已经眼睛没神、说话很少了,我打趣说:“他其实已经进入半睡眠状态了。”
但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我们这种便利条件,下班到家往往都七八点了,跟孩子亲近亲近玩一会儿,肯定时间就不早了。所以我建议,还是根据各人各家的特殊情况,来制定一个“尽量早睡计划”,既能保证有良好的睡眠时段,又让全家人尽可能感到舒适和方便。
最后,大家要坚信:生物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21天足够改变一个成年人的顽固习惯,小孩子用时会更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