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爱你,我懂事的选择了回避。”
这两天被一个6分钟的泰国短片刷屏了,看过的人都忍不住泪目。
短片讲的是关于一个泰国老师——芭乍的故事。芭乍老师有一位得了老年痴呆的母亲,因为放不下,所以平日里上课都将母亲带着:
好奇的孩子们总是将目光停留在芭乍老师的母亲身上:
因此惹得不少争议。家长们觉得这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有的甚至说“我正琢磨将孩子转到别的学校呢。”
家长们将此事反应到校长那里,随后,校长找到芭乍老师谈话。但芭乍老师老师态度很坚定,“这是我自己的妈妈,我是绝不肯让别人代替我照顾的。”
在这谈话的间隙,芭乍老师习惯性回头时发现,本该在外等待自己的母亲,不见了...
芭乍老师急忙冲出校长办公室寻找,一边奔跑一边叫着“妈妈!妈妈!”
在操场等待放学的孩子们见到这一幕,自发的加入到寻找的队伍。家长们望着这些孩子,若有所思:
最后,芭乍老师终于在街头找到了母亲。而此时的母亲,颤颤巍巍的看着他,小心翼翼的问“你不去学校吗?”
虽然患病,却依然怀有满腔对儿子的爱的母亲,因为怕自己的没用,打扰到孩子的生活,懂事的选择了回避。
病症让她对太多事情都已记不清,唯独在爱这件事上,从未松懈。
观望四周,我们身边这样“懂事”的父母还少了吗?
不少了。
芭乍老师的母亲,不过是世上万千伟大亲情的缩影之一。
02
“因为爱你,我懂事的选择不打扰。”
相似的剧情,让我想到多年前看的一部微电影《父亲》。
片中的父亲,年轻时是一位队长,威风凛凛,常常骑着拉风的警车接女儿燕燕放学。
因为燕燕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母亲,这位父亲,在孩子的长大过程里又当爸又当妈,很是辛苦:
好不容易把燕燕拉扯成人,却因父亲的一次公车上的见义勇为,被小偷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那样坚实的铁棍,从父亲背后往脑门上一挥,他当即倒下。
再醒来时,已是痴呆。医生告诉燕燕“几乎无法治愈。”
从此他很多事都已不记得,不认识年轻时自己的照片,吃饭跟小孩子一样到处吐米粒,在公交车上为了好玩扯小姑娘裙子被送进警局...
却在燕燕婚礼当天,混沌的大脑里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急急忙忙的翻箱倒柜,找出当年那身帅气的正装,擦干净那辆威风凛凛的摩托车,赶到了女儿婚礼现场说:
“对不起,我来晚了。等你放学,我再来接你。”
他像小时候接燕燕放学那天一样,初心未变。只是,女儿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嫁给了他人;只是,他的眼角也布满了细纹,不再年轻。
他知道现在的自己,神志不清,会在这人生里极为重要的一天给女儿丢人。所以他选择提前退场,选择不打扰。
“但是当你无助回头,我一直在你背后。我等你放学,等着去接你。”
03
有人说,时光是一场轮回。
小时候,是父母牵着我们稚嫩的手,教我们走路;长大后,是我们牵着父母苍老的手,助他们平稳。
小时候,是父母一步一步的耐心指导,教我们刷牙穿衣;长大后,是我们反复的讲解,让他们学会智能手机。
小时候,是父母倾尽所有的付出,伴我们无忧长大;长大后,是我们扛起这份责任,让他们安心养老。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十月的时候写过一条如此的微博:
“晚上和爸爸吃饭,问他想吃什么,他说肯德基。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还没吃过。我很诧异,小时候每每逢年过节他经常带我去吃快餐,自己居然一次都没吃过。
其实到了这个年龄,我已经很厌恶快餐了,却还是说“那就吃肯德基好了。”
点餐的时候排队无聊,转身看他坐在座位上东张西望,像极了小时候我好奇的模样。
时间也许根本就不是一条直线,以前是他排队点餐,年幼的我坐着等他。现在变成我排队点餐,苍老的他坐着等我。
时间它明明就是个圆圈。”
日渐老去的父母,是那么像曾经的我们。希望大家在每一个对父母感到不耐烦的时候,多想想曾经的画面。
对父母多一点耐心吧,就像小时候他们对我们那样。
04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
你想过吗,常常我们问起:
“爸妈,这件羽绒服特别暖,我给你们买两件。”
他们总说“买那干啥?我们不需要!别浪费这钱,我们衣服多着呢。”
“爸妈,不好意思啊,这个星期说好回来,结果一个朋友突然来我这玩儿了,不接待一下不太好。”
他们总说“没事儿,回家随时可以回,朋友难得来一次,好好玩。我们不想你,别自作多情了。”
这些话,都是真的吗?怎么可能是真的!
就像我们多少次加班加到快猝死,受尽领导打压和爱情的欺骗后,还是在接起父母电话那一瞬间,用假装正常、活力满满的音调说“我好着呢。”
其实哪里也不好。委屈,孤独又想家。
他们也是啊,不是不想要更暖和的衣服,是不想你辛苦赚的钱又破费;说着不想你,又怎么可能不想,你是他们一辈子的挂念啊。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懂事的骗子。
多关心关心父母吧,因为剩下的每一天,都是倒数。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
如果别离是不可抗拒,那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做到自己的极致,让回忆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