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的女人,无疑是在《脱口秀大会3》大放异彩的李雪琴。
“吴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来到了清华大学,你看这是清华大学的校门,多白。”
这一段看起来平平无奇又带点土味的喊话视频,让李雪琴成为了一个众人悉知的短视频网红博主。
当人们得知李雪琴毕业于北京大学时,质疑的声音也接踵而至:
北大是什么地方,镇国重器;
国家培养你,是让你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不是让你当一个网红;
你个北大的高材生,毕业了就当网红,挣快钱?
面对质疑,李雪琴本人也不太按常理出牌:
“我北大毕业,就想当废物。”
学生时代的李雪琴,的确是一名学霸。
高中读的是辽宁最好的省重点,北大来辽宁自主招生时,她考了全省第一。
然而,从铁岭考到北大后,她却一度陷入了抑郁。
变得不爱跟人说话,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情绪低落。
在大四的时候,李雪琴确诊抑郁症,如今她在提到自己的病时还不忘自嘲:
“北大一到期末看抑郁症的人可多了。我到北医六院看病,那是精神科最好的医院,我们学校的学生去那儿可以打折,一折,不然我看不起”。
在李雪琴看来:“从小到大,我做的事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待,我自己的生活早就没有了,这让我苦恼。”
考上名校,成为世人眼中优秀的、厉害的,别人家的小孩。
但即便是这样,她也还是想去死。
李雪琴接受采访说自己当时的自杀倾向特别严重
大多数优秀的人,都特别擅长在一种隐忍中找到驱动力,他们常常自省,渴望成功。
他们努力成为一个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等等,但在这背后,他们的内心会有一个创伤和缺口,那是需要被修补的。
如果有一天,那个伤口被扒出来,他们就会流干所有的眼泪。
有人曾统计过,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的比例大概占3%,一般人占了97%。
更多人却热衷于教导我们去做那3%的其中一个。
在大连研究生那则遗书的微博下面,有一条留言特别戳人:
“这个世界一直教我们成功与卓越,却没人教我们如何接受平庸。”
不得不承认,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之骄子”。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跟平庸死磕。
在豆瓣有一个小组,叫“985废物引进计划”。
有至少10万的人聚集在这里,分享各自失败的故事。
经常有人把平庸者跟破罐子破摔划上等号,但其实当一个平庸的人,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新世相的“废柴”朋友@小白说:
我从小就是个“差不多先生”,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结婚。人生中从没有一件事能被称为“故事”。但是,我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从没生过大病。
这让他觉得觉得平庸其实也挺好。
我们所谓“接受平庸的自己”,与其说是接受平庸,不如说是接受自己。
在《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段让人动容的对白: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我女儿就稍微体谅一下吧。”
“爸,没关系啦,德善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唱歌,歌唱不好;跳舞,舞跳不好;读书,更是糟糕。要是万一我考不上大学,你不能讨厌我啊。”
“只要努力了,就算考不上大学,又怎么了?去做别的也很好啊。”
所以人到底可不可以活得平庸一点?
答案是,可以。
北野武有一首诗,叫《不要被骗了》。
他告诉我们,做好一个普通人,就已经很厉害了:
“人至少会有一个优点值得骄傲,
读书不好,可以运动,
如果都不行,你至少善解人意,
抱着梦想,抱着目标,努力就会成功,
不要被这些话术骗了,什么都没有也很好,
人被生下来、活下去、死掉,
光是这样也很厉害。”
所以如果此刻的你正享受被爱也有所爱,有健康的身体和很正的三观,那恭喜你,你已经赢过很多人了。
“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
不要与自己的平凡为敌,好好生活就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