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平庸,才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他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雄心壮志激荡着沧浪之水,点缀了他一生的精彩。于是,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没有谁能预知未来,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拿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来说,她也不曾预料自己一个打工妹竟然做到千亿市值的公司,超越了东家富士康。
同样是农村孩子的俞敏洪,也预知不到自己能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做到一年500万的学生,创办的新东方教育成就了多少大佬,市值几百亿,头戴多个头衔。
俞敏洪曾说:“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 一定要有水的精神。 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 不断地冲破障碍。 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 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 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 你就能够奔腾入海, 成就自己的生命。 ”
简而言之,现在的努力不代表马上就有成效,累积下来的才叫资本,机会来了就是你大展宏图的时候。
俞敏洪喜欢在不同场所灌溉心灵鸡汤,不得不说他的鸡汤还是让人受益匪浅的,都是切身体会的感悟,不像一些小视频的讲师,整天讲一些鸡汤语句,目的就是买他的著作。
也许因为俞敏洪对女性的某些话,让你不喜欢他,但不得不承认他的成功是靠真材实料的。
不论喜欢与否,他的成功之路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俞敏洪:“斤斤计较、爱占便宜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相信很多网友是认可这句话的,性格的养成和家庭条件没有关系,完全取决于父母和身边人的言传身教。
1962年,俞敏洪出生于江阴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工,会架大梁,性格温和,乐于助人。村民有啥需要他帮忙的,会事先和他讲好价。但完工后,一顿饭就解决了。农村生长的人都知道,虽然农村相对穷一些,但大多数人很热情、质朴。村里之间相互帮个忙,吃顿饭,喝点酒,聊聊天就把工钱抛之脑后了。
俞敏洪的父亲经常如此,每次没有拿到钱,母亲就会数落一顿。而父亲从来不还嘴,更不用说动手了,只是默默坐着等母亲发泄完。
父亲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不难发现,长大后的俞敏洪性格温和,也是乐于助人。大学四年,几乎每天都会帮宿舍同学打热水,和打扫宿舍卫生。
如果说父亲是一搜帆船,母亲则是一股东风,把俞敏洪推向成功的彼岸。
母亲叫李八妹,是村里有名的女强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李八妹是个刀子嘴豆腐心,也很热情助人。俞敏洪记忆犹新,一次家里突然下暴雨,赶紧收了晒在外面的玉米,可是看见邻居家没人,母亲则叫上我们一家人去收邻居的玉米。等把邻居的玉米都收完后,自己家的已经全部淋湿了。
俞敏洪高中的成绩并不好,三次高考两次落榜,每一次都是母亲逼着他学。第一次因为英语考分太少,只有33分。俞洪敏已经有消极的念头,然而李八妹是个胆大心细的人,发觉当地一家初中缺乏英语老师,硬是拉着俞敏洪去做英语代课老师。
一是能挣点零花钱,二是能够提高儿子英语水平。可是,用功一年,第二年还是不行,英语成绩考了55分。再一次落榜让俞敏洪失落至极,决定放弃。可是母亲不放弃,东打听,西找找。最后找到县城一个补习班,再穷不能穷教育,决定让儿子报补习班。
经过一年的补习,俞敏洪明显感觉自己提升了很多,本来打算报考江苏某师范学院,索性报考北大算了。
没想到这一次成功了,俞敏洪顺利进入了北京大学。
其实俞敏洪妈妈改革开放初期是工具厂的厂长,那时候农村搞村集体企业,类似大江大河里面的小雷家村,村里有钱,他是来自农村的有钱了,他妈妈的见识在那个年代也是没得说的,所以他才会对女性更加关注,因为女性改变了他的人生,虽然是被逼着前进的。
那年,俞敏洪背着棉被,穿着朴素,进入北大。尽管在八十年代,北大也是多少富家子弟,人前显贵的地方,而俞敏洪就有些格格不入。
他是班里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人,同学们的印象里,他总是沉默寡言。虽然穷苦一些,但原生家庭的教育让他懂得吃亏是福。住进学校宿舍第一天就承包了宿舍里的卫生,就连宿舍的热水都是他打的。由于养成了习惯,有次因事耽误了,同学们就问,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
有的同学认为他傻,有的同学觉得他有什么目的,然而他却毫不在乎,这一做就是四年。
正是这种质朴,为他创办新东方做了铺垫。
我们都知道电影《中国合伙人》就是讲述的俞敏洪和王强、徐小平的故事。
起初的新东方教育只有俞敏洪一人,为了做大做强,把正在国外工作的二人叫了回来加盟。
这二人可不简单,徐小平当年在校期间是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则是北大艺术团团长。正是因为俞敏洪大学期间的表现让他们相信他的人品,老俞要做的事一定能够成功的。
俞敏洪之所以有信心创办民办英语教学,和他的大病也有关系。
上大学的第三年,不幸患了肺结核,休学了一年。
在这一年里,他没有闲着。先是看了四百多本书,然后就主攻英语单词。
他把全国能买得到的英语注解单词书都买了回来,全部死记硬背了下来。因为他不想为了一个单词,一遍遍地去查找,索性都背下来算了,完了又熟读英汉字典。
几个月下来,熟记了近两万个英语单词。
后来毕业留校做了一名英语老师。
可能你觉得他的命真好,毕业就做了北大的教师。
实则不然!
看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你就明白了。在八、九十年代流行出国潮,但凡是有点钱财,有点能力的人都想出国发展。
出得去的人才都出去了,出不去的人才就留校了。同学们都相继出国了,俞敏洪不想吗?
他很想,参加的托福考试高达663分。可由于赶上了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人数大幅度减少。俞敏洪开始想办法挣钱,在外办了培训班,还被北大领导骂了一顿,说他打着北大旗号,接私活。
其实,创办新东方的初期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出国。
俞敏洪曾说:“从自卑中间走向自信的人是真正的自信,从一开始就盲目自信的人其实没有自信。”
年轻时候的俞敏洪确实很自卑,多数来源于穷人家的孩子。
大学五年没有谈过恋爱,虽然自己很质朴,虽然内在很优秀。但外表暗淡,一点都吸引不了女同学。
就连一些男同学都对他另眼相看,一次下自习,在宿舍里看见一名同学在看书,俞敏洪微笑地去问,在看什么书呢?同学看都不看一眼地说:《第三帝国的灭亡》。俞敏洪满脸不解地问:上英语系,看这种书干嘛?舍友不屑地瞥了他一眼,那个眼神俞敏洪终生难忘。
尽管自己默默无闻地为同学付出,可他在校几年没有参加过一次学校活动,没有竞选成一次学生会干部。
这都归咎于他的原因吗?多少还是环境的因素吧。
俞敏洪并没有因为这种自卑感自暴自弃,反而逆流而上。
别人越是看不起,我就越要做出一番事业,让他们另眼相看。女同学们越是不喜欢他,我就越要追求到一名才貌双全的女同学作为妻子。
事实证明,俞敏洪成功了。
在他的坚持不懈下,从起初的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到如今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从起初的租用东方大学的破烂教室到如今的北京新东方大厦。从起初的几百个学生到如今的年报名500万学生。
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坐到了民办教育的头把椅。曾经的学校佼佼者都给他打工了,那些冷眼看他的人,都主动笑着跟他套近乎。
俞敏洪的妻子杨桂青,那也是美貌与智慧集于一身的女子。也是北大毕业的,据说还是德语系的“系花”。
俞敏洪为了追求她,可是费了不少周折。为了制造邂逅,跟踪了她三个月。杨桂青说俞敏洪很会追女孩子,六个月就追到手了。
不管怎么说,坚持不懈,真诚相待才是追到女神的真正方法。
小结:
俞敏洪的新东方能够发展起来,很多人认为是母亲的推动,是母亲鼓励他创办民办学校。也有人认为是妻子的作用,是妻子逼着他创业。
母亲也好,妻子也罢,任何外界的因素都不可能是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努力摸索前进才是成功的必然之路。
为了创业,把自己喝到了桌子底下,抢救了两个多小时。
为了坚持,一个人发传单,印刷,免费讲座,差点被同行攻击。
一次次的失落,一次次的坚持。从五百人到一千人再到两千人。
自始至终我都坚信,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捷径。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了,也砸不中穷人家的孩子。
成功绝非偶然,俞敏洪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己的人品。对人真诚,做事不图回报,看似不经意的付出,也是一种人生累积,时机成熟时,必然会用得到。
最后借用俞敏洪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一个人不在于你一时跑得多快,更在于你一生到底能否坚持跑下去、跑得更远,这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付出努力时不计结果,才能够真正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