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不能存在于现代的学校,这是一位不能够在现代教师生涯中长久工作的老师,他既是一位老师,也是一所学堂,既可以包罗万象,也不能容忍丝毫差错,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朵美丽的学术之花,为中国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才子,技术人才。也用她独特又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屹立在了学府的巅峰。
近代学府
因为种种社会政治原因,近现代的中国想要有一所独立而又优秀的高等学府十分困难,不仅仅是学校的地点十分让人困扰,一所学校能否拥有一系列基础设施,能否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都是一所高等学府首先面临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近现代中国衡量学府的标准,也是现代衡量高等学校的重要分水岭。
在这样的年代之中,有一所别具一格的学府格外引人注目,有一群教学风格独特的老师格外让人钦佩,他们还满足了许多学生想要前去世界知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愿望,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西南联大。
这所大学是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高等大学,由于社会原因不得已联合在一起的大学,或许正是因为这不得已的原因,使得西南联大的教学方式格外自由,也十分独具一格,是当时十分有特色的高等教育学府。
由于社会,地域环境的限制,许多学子如果在中国,就愿意选择西南联大这所学校,在西南联大这所学校里,有无数的近代知名知识分子在这里挥洒青春,挥洒汗水,传播知识。甚至通过在这里的学习,许多优秀的学子都会具备被哈佛大学录取的条件。这样的景象,让无数的学子分外心动。
独特教学
如果说西南联大的独特之处在于哪里,那么不会是它简陋的教学环境或者是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而是这里格外包容,格外自由的教学风格和授课方式,当然,这样自由的风格并不是西南联大的校训或者历史悠久的校风,他比这些传统的姿态更加自然——是因为这里的老师不拘一格,包罗万象,从来不用死板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们的自由,而是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
比如说西南联大学校著名的老师刘文典,他常常上课迟到,一轮到他讲课的时候,总是会说出让人惊悚的脏话,和传统纹身儒雅的风貌完全不符合。
但是刘文典是中国赫赫有名的文史大师,在他的笔下流泻出了无数的经典佳作,尽管他的脾气不好,上课风格也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渴望知识的青年仍然喜欢上他的课,喜欢看到这位在别人眼中似乎高高在上的文史大师也有着其他人所不知道的样貌。
不仅仅上课脾气不好,这位著名的讲师在整整一个学期之内就只给自己的学生讲了半篇文章《海赋》。如果说这些学生在这一学期只学到了半篇,那么对于刘文典先生来说,这样的结论实在太不公平,因为在刘文典先生的课上,你可以学到和其他文人所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这样的教学风格无意间与世界知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教学风格十分相似,这种兼容并包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能人,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西南联大能够送这么多学生上哈佛的原因。
当然,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不意味着每位老师都会特立独行。相反,这只意味着老师会把自己真实的样貌展现给自己的学生,也会把真正的真才实学传授给这一批辛苦汲取知识的学生们。这样真实又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了许多浑然天成的技术人才,让更多人离哈佛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经典历史
西南联大在许多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让人骄傲的学子。无论是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出新的巅峰的汪曾祺,还是留学在哈佛的学生王浩,这些让人敬佩的出自于中国的哈佛学子都曾经就读于西南联大,在那里收获到了许多人生中宝贵的经历。
或许在许多人眼中,如果上课遇到像刘文典那样不负责任的讲师,大学生活未免太过不幸。不过在学子汪曾祺的眼中,西南联大能够给学生的是许多大学都比不上的。比如说闻一多老师的课上,不仅兼容并包,师生关系更是十分平等。
大家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畅所欲言,聊出自己的心中所想。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只有在这样能够让思想激烈碰撞的课堂上,才能让人们的思维得到锻炼,才让这些学子们在刻板的教科书中探寻到不一样的知识和体会。
自由的教育风格造就了西南联大在学府中独特的地位,也让更多的学子由于自己深厚的造诣能够前去国外的大学进行更多的探索。从西南联大毕业的学生中有很多都可以去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他们凭借的不仅仅是从书本上读来的知识。也有各位老师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融入在一起,汇编成一幕幕壮丽的瑰宝,送给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每一位学子。
如果把西南联大放在现代社会,或许这样奇异的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会遭到许多人的抵制。在现代教学的刻板印象已经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形成之时,这些崇尚自由的最原始教学方式却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学校的历史。
但是也许正是那一份纯粹,一份自由,才造就了更多人才,也把这些人才输送到外国的土地上,成为哈佛学院的一员后,又能够活跃在中国的历史上,为中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当反思,也应当追忆。反思,为什么随着现代化的家具教育却成为了越来越刻板的存在,仿佛已经有了一个不知名的模型框架,把教育规定在了条条款款中,又有多少创造力十足想象力丰富的学子在这样的刻板印象中也逐渐沦为了行尸走肉的代替品。
我们也应当追忆曾经在中国教育学历史上还有着像西南联大一样有着自由的教学之风的学府,他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向往,也是后代人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因为时代的原因,也会涌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巧合。在这样流光溢彩的时代中我们应当不断的反思自己,不断的磨练自己,既成为顺应时代不断改变的领先人,也能够成为追忆历史汲取经验的改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