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类型的家长被称为"虎妈"、"狼爸",在近几年的亲子关系问题中屡屡被提及。而陈美和她的"虎妈"之间的故事可能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励志故事。
陈美21岁的时候选择了与母亲决裂,至今两人都没有和解。陈美是全球知名的小提琴独奏家,她人生的前21年,在母亲的操纵下看似过得一帆风顺,斩获国际奖项无数,实际上却是十分痛苦不堪。
除了生日,练琴是陈美全年无休的活动,学校的功课也只能往后排。练琴稍有出错,母亲就会对她非打即骂,在她在20岁时依然如此,甚至直到那时,她还没有独自过马路的经历。与母亲决裂后的她重拾了自己的爱好——滑雪,并代表泰国参加了奥运会。
与其说是陈美学会了"跨界",更不如说是她用自己的实力对"虎妈"的一种"嘲讽"——没有小提琴,我也能活出很精彩的人生。现在的陈美,没有了虎妈的严厉管教,却依旧能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大放异彩,不知道看到陈美现状的母亲,是否会对自己当年的教育进行反思。
近年来,虎妈式的教育方式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热潮。随之而来的,还有愈演愈烈的"鸡娃"现象,也就是将孩子的生活填满功课和任务,不断给孩子打鸡血,使他们不能停止拼搏的脚步。
"鸡娃"现象,在电视剧中也时有出现,往往能够引起观众们的同理心,在网络上掀起讨论热潮。艺术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样的事情已经不仅仅出现在某些家庭,而是出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数量远超我们的想象。在很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孩子们从小就被培养着去做一些远超他们年龄的事情,譬如在幼儿园就进行中英双语的自主阅读、背诵大量经典等等,都已经只是稀松平常了。
这样的教育,或许能够培养出一个"精英"孩子,但这就等于成功吗?即便这样真的能够达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难道人生的意义就仅仅在于成功吗?
在这样的家庭里,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或许能够通过这些"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们顺从,但过度的苛责只会适得其反。想必家长们也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和自己决裂,或者是成为一个"惟父母命是从"的"妈宝"。
人生的意义并非只有成功,"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才叫做意义"。我们的教育如果把孩子都培养成一个个学识渊博但精神空洞的人,那样的社会是多么的可怕。精神层面的富足才是真正让人受益终生。成功的定义也并不仅仅是成为一个"精英",换言之,世俗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
没有一个人能够在精神层面无比空虚的情况下名利双收或者拥有万贯家财。像陈美这样,在自我意识觉醒后选择和母亲决裂,并活出自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还有一些长期受到"鸡娃"影响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叛逆心理,精神上的空虚会让他们选择去追求"刺激",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而父母选择成为"虎妈""狼爸"的理由,又有多少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呢?一个孩子从小掌握八门外语,并不意味着他能够用这些外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可能只是父母培养出的"精致展品",一个彻头彻尾的学习机器。这样的孩子除了加剧社会的"内卷"之外,对社会没有任何益处,唯一可能的,就是满足父母的虚荣心。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过是家长对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的美化罢了。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或许我们从"教育"二字本身就能够找到答案——教书、育人。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虎妈""狼爸"或许在"教书"这个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模式难以达到的优势,但在"育人"方面,实在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