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夏老师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祸端,只可惜自己心太大,着了道。
如何管教学生?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反对体罚,主张适度惩戒!但是问题就出在“适度”上,如何判断惩戒是否适度?惩戒过度就是体罚,惩戒和体罚之间就存在一层薄薄的纸。这层纸让教师们无所适从,这层纸让看客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层纸让专家们连篇累牍撰文找存在感。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惩戒规则》对惩戒的方式方法讲得很清楚,告诉教师们哪些教育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教学行为不可做;可做的教育行为该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条分缕析让人一目了然,可是教师们对此依然一头雾水。
根据目前曝光的许多被称为“体罚”或者叫“惩戒失当”的例子看,怎样的“惩戒”称为“失当”演变为“体罚”呢?我们先来看称为“体罚”的两种呈现方式。
第一种是教师“惩戒”或“体罚”学生的整个过程被曝光到媒体上,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让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感到压力山大。第二种是家长进行“闹校”。不管教师对学生是否造成身体精神的伤害,家长只要一闹就是教师的错;假如家长很质朴没啥动静,主管部门也即懒得理会,教师就走狗屎运了。
这两种形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形成社会影响,都给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造成压力。现在的家长都很聪明,要想赢得家校冲突的胜利,很简单就要造舆论,给有关部门施压,一造一施没有不成功的,利益就有了,其余根本无需考虑。
就如武汉江汉区的夏老师尺子击打学生手心事件一样,整个事件的录像很清晰,关于夏老师尺子击打学生手心,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击打造成了学生身体的伤害,也没见哪个学生家长曝出孩子被击打后精神异常了,因此似乎也没见哪个家长到学校闹事的报道。
但是有网友质疑,这个视频是如何扩散至网络的。根据视频内容,夏老师应该知道有人在录像的,因为视频中录像人和夏老师说“这个人要打得重点”。也许在夏老师意识中,我这么击打学生手心根本不会造成伤害,不怕公开。问题是这个录像偏偏传至网络,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给当地教育局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那么夏老师只能吃不了兜着走了。
至于是谁传至网络?为什么要传?夏老师也许知道,假如是这样,只能怪夏老师倒霉,遇人不淑了。尽管夏老师没有给学生造成明显的身体精神伤害,家长也没闹,应该太平无事的;但现在闹到了全国皆知夏老师打学生,当地教育局就难处理了,只能拿夏老师开刀了。
可悲吧?惩戒是否适当,唯一的标准竟是“舆情和压力”,学生被“体罚”或“惩戒失当”后的情况反而被忽略了;那么有关部门规范教师“惩戒权”是为学生着想还是为自己位子着想?